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垓下之围 ,项羽作《垓下歌》。高帝十二年 ,刘邦作《大风歌》。其中有楚歌的背景 ,有二人性格文采的因素 ,同时也与当时一个具体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战争 ,战争中的关键是骑兵。《垓下歌》和《大风歌》的创作受到了这一历史条件的影响。楚汉相争 ,刘邦多次败于项羽 ,即如诸葛亮《后出师表》所说 :“高帝明并日月 ,谋臣渊深 ,然涉险被创 ,危然后安”。刘邦既有天下 ,置酒洛阳南宫 ,和群臣议论取天下事 ,得意于张良、萧何、韩信的帮助。这些史实是人们所熟知的 ,但是 ,楚汉相争数年苦战之中还有一些细节 ,尚未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2.
《人文杂志》1986年第三期发表了周嘉向同志为刘邦“平反”的文章,题为“为刘邦辩一言——读《史记·项羽本纪》”(以下简称《辩》)。  相似文献   

3.
黄凤金 《快乐青春》2011,(1):46-46,55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智勇双全。当时,他并不是直接去投奔刘邦的,而是先投奔项羽,因项羽看不起他,才转而去投奔刘邦的。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应让学生准确把握刘、项双方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处世之道。以便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项羽阵营中的项伯这一人物,在教学中往往把他看成项羽阵营中的内奸。在教学参考书等许多资料中也多有此说。笔者认为项伯绝非项羽阵营中的内奸。这里就《鸿门宴》这篇课文所涉及的有关内容谈谈一些浅见。大家知道,所谓内奸是指“隐藏在内部、暗中进行破坏活动的敌对分子。”当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便可称王。刘邦先于项羽入关中,定咸阳,按约当可称王。当项羽得知刘邦“欲五关中”的机密时,心…  相似文献   

5.
奏亡之际.楚强汉弱。刘邦鉴于彭城之败,施“造势”战略.终诛灭项羽,创立汉朝,其战略思想,浑慎完密.本文试予剖析。楚汉战争中刘邦战略思想,以公元前二五年汉军彭城之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公元前二七年.在刘邦屈就汉中,怨恨项羽之时.萧何根据。今众不如,百战百败”的实际情况;提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之策①.不久韩信又指出.项羽“其强可弱\建议刘邦“举而东”定“三秦”.“东向争权天下”.萧、韩的这些策划,为刘邦所采用,成为了楚汉战争前期刘邦的战略思想(以下简称“前期战略”)。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后,项羽以盟主身份压服刘邦等人,封立随他入关的主要将领和秦的重要降将及刘邦等明人为王,它就是项羽“分封十八王”。它是项羽政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这一措施,史学界一般持否定的评价,并认为它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如:张传查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史纲》就说:“项羽虽在反秦斗争中立有大功,但在秦亡以后,他已成为旧贵族复辟势力的代表,搞分裂割据,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小南开大学历史系编的(中国古代史)也说:“当农民革命高潮一过,主要敌人已消灭,那些夹在反秦队伍中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能把历史上的宋江和《水浒》上的宋江混同起来历史上的宋江同《水浒》里的宋江,究竟是同一个人物,还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人物?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 “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文学史上看,在某些封建王朝崛起、发展的时代,一些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包括有的封建皇帝,写过一些思想开阔、简朴有力的诗作。比如,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写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  相似文献   

9.
汉代的长安     
汉长安故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在秦代是一个乡聚名(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二),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二○○年),始把它作为首都的名称。公元前二○二年,刘邦彻底打败项羽,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他本想建都洛阳,经齐人娄敬和谋臣张良建议,始决定定都关中。大概因为当时咸阳一带已被项羽焚烧,汉朝廷最初设在秦旧都栋阳(位于今临潼县东北)。到公元前二○○年和公元前一九八  相似文献   

10.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基调激越、气魄雄伟的《大风歌》,是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在讨伐淮南王英布的反叛,凯旋归来,路过故乡,与故人父老子弟欢宴时,即席所赋的。当刘邦引吭高歌此戎马诗篇之时,这位“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已平定了  相似文献   

11.
“三句体”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特指这样一些诗歌 :以三句组成一首完整诗篇的 ,如相传为孔子所作的《获麟歌》和刘邦的《大风歌》 ;以三句组成一个章节的 ,如《诗经·王风·采葛》和《越谣歌》 ;以三句组成一个意义层次的 ,如曹丕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长期以来 ,很少有人专门论述这一诗歌体式。据笔者所知 ,最早提及这一现象的可能是宋朝的严羽和魏庆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指出 :“有三句之歌。”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二《诗体上》中说到 :“有三句之歌 ,高祖《大风歌》是也。古《…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二○六年,项羽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宿营新丰鸿门,刘邦迫于形势,不得不到这里来见他,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用生动的文笔记叙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现在我们看一下宴会开始后的情况吧。宴会开始,宾主入坐“项  相似文献   

13.
刘邦用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用才论谢元鲤汉高祖刘邦由一介亭长做了西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后,在与大臣们讨论其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得失时,王陵等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因而从项羽手中取得了天下。对此,刘邦认为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说“夫运筹策帷帐...  相似文献   

14.
项羽和刘邦     
项羽和刘邦同是在反秦斗争形势下崛起的义军领导人,但史学界的传统认识,对项羽毁多于誉,而拔高刘邦。考察项刘的全部历史,考察他们的才智、品格及其反秦斗争的历史作用,我们认为对项刘应予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5.
陈春霞 《兰州学刊》2010,(4):154-157
一直以来,学界都将先秦典籍的亡佚,归于秦始皇焚书和项羽焚烧咸阳宫的一把大火。但从《史记》中六国世家的记事,却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取材于战国诸侯国史,甚至对其原文进行了直接载录。这说明在西汉中叶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亲眼看到了战国诸侯国史。这一事实,也说明秦始皇焚书之举虽然发生过,但秦代中央所藏先秦古籍并没有尽毁于秦火。其后项羽虽然焚毁了咸阳宫,但是在此之前,因为刘邦先于项羽进入咸阳,秦代中央藏书被萧何提前转移,并成为后来汉代的中央藏书。  相似文献   

16.
称霸者必亡     
秦亡之后,有个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此人爱个人独裁,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另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五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称霸者必亡。  相似文献   

17.
《史记·陆贾列传》有这么一个故事:刘邦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后,踌躇满志,不可一世。陆贾于是劝他要用功学习,多读点书。刘邦听了很不以为然,勃然骂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立即反驳道:“居马上而得之,宁可马上而治之乎?”陆贾这一驳,驳得好,就在今天,也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认识尚有不尽一致之处。其中秦末农民战争下限究竟应划在何时合适?就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往往把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和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战争合称秦末农民大起义或秦末农民战争。将秦王子婴元年(前206)十月刘邦入关、子婴出降,秦亡,作为秦末农民战争的结束。如漆侠等著《秦汉农民战争史》,“秦王子婴……向起义军投降。……  相似文献   

19.
项羽入关后施行削弱刘邦的战略,通过迫其称臣、迁其汉中、削其军队等一系列举措,极力压缩刘邦战略发展空间,楚汉双方因此得以维持一年多的相对和平。而随着项羽东归,失去武力护佑的"弱刘"战略,最终因民心向背而为刘邦破解。考证项羽集团所推行的"弱刘"战略,还有助于厘清相对模糊的历史细节,比如鸿门宴事件中,项伯应是衔命谈判的使者而非告密者,刘邦受封后即赴南郑就国,并非于四月和诸侯一起罢兵戏下。  相似文献   

20.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见于《史记·项羽本纪》.自龚维英在1984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三户"新释》以来,鲁歌发表《三户"与"三闾"》(《光明日报》1984.11.28),张国光发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解》(《江汉论坛》1985年第2期),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不揣浅陋,也献一孔之得.请方家读者指正.我以为,"三户"指陈胜、项羽和刘邦.秦统一中国后,始皇为巩固统一虽然干过一些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但他的横征暴敛、急法苛刑使各阶级、各等级的人都感到恐惧、窒息.特别是在统一战争中,秦对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