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读到洪钟同志发表在《社会科学研究》80年第六期上的《论张船山的诗》一文,受到不少启发。在当前的学术刊物中,这样全面而深入地介绍和评论船山诗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这里,我只想就洪钟同志所提到的张船山与袁随园的关系提一点小小的异议。洪钟同志在文章中说:“从诗歌流派上看,张船山是属于性灵派的诗人,”这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说,“他对袁枚很崇拜”,又说他主张“师法袁枚”,这却值得商榷。首克,船山是不承认这点的。《船山诗草》中有一首诗,是有人说他诗学随园,他公开加以否认:“……汉魏晋唐犹不学,谁能有意学随园”,这是最明显不过的。他在《寄贺简斋先生八十寿》诗中,虽然不免有些歌颂之词,但如“山林奇富贵,花月艳神仙”之句,固是恰如其分,也还有点讽刺之意,足见他不是真正崇拜随园的。从诗的风格上说,随园是学杨诚斋的(这点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张问陶,写诗论诗皆主性灵。张问陶无论诗专著,其诗学思想主要通过以诗论诗予以反映。他的论诗诗弘扬光大了戴复古开创的论诗诗重阐释理论的传统,揭橥其性灵诗学观,又兼及衡量历代作家。考察张问陶的论诗诗,可整体把握其诗学理论,也有助于对清代性灵派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袁枚性灵派在国内正负面影响之大,是清代其他诗歌流派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其影响远达海外,至少在日本产生广泛的反应。当然这主要表现在袁枚、赵翼等少数性灵派代表人物身上。虽然限于各种条件,尚无法全面系统地描述性灵派在日本的反响。但就笔者所见的资料,及中日学者有关论文中提供的资料,(参见王晓平《江户折衷诗派的论诗诗》,《中国诗学》第四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竹村则行《袁枚论诗绝句与赖山阳绝句》,《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二期。本文引证日人资料多见此二文,谨表谢意。)ill以梳理阐释,亦可管中窥豹,见袁、…  相似文献   

4.
清代性灵派殿军张问陶,其性灵诗既继承了性灵派前辈袁枚性灵诗之精髓,又因身处衰世及独具个性而使其诗作具有新的意蕴与特色。张问陶性灵诗以表现其狂放的个性、忧时伤世的忧患意识,以及抒发伉俪情、手足情、朋友情.还有描写寄寓性情的山本诗为主要内容,显示出沉郁、空灵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此册余于1931年在旧书摊上得之,以册内有怀张船山妹文诗,当为张船山之内兄所作;惟其内兄颇多,且船山初娶于周,继娶于林,究为何姓何人之作,诗草中无一首显者。当时,余以劳形案牍,无暇细考,放置箧中二十有四年矣。今夏读张船山诗草与诗互相参证、乃知此诗为船山内兄林芬字朴园号希白之诗也。其诗清逸,读之使人心旷神怡,洵佳作也。兹将考证分述于后: 一家世此诗叙其父官蜀三十年,因西征曾往西藏主持运粮事宜。公元1799年冬,(嘉庆四年已未)因积劳成疾,奏请开缺,得旨悯惜嘉奖;以川中军乱未靖,解任仍留川省调养,筹画军务。船山诗则以外舅林  相似文献   

6.
袁枚(1718——1797)是清代著名诗人,“性灵诗派”的倡导者。在清代乾嘉诗坛上,理论和创作都是最活跃的。袁枚认为诗歌创作主要是抒发“性灵”:“从《三百篇》至今日,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反对“误把抄书当作诗的拟古主义者,认为只有“解风趣”、“写性灵”的诗人才是天才的诗人。同时,提倡写个人的性情遭际,写个人的情  相似文献   

7.
刘静 《天府新论》2001,(4):90-91
由四川省遂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张船山全国学术讨论会”于最近在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 (号船山 )故里———四川遂宁市召开。来自北京、重庆、浙江、广东、安徽、河北、江苏、四川等省市的有关专家、学者共 71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提交论文 4 3篇。兹将论文和发言综述如下 :一、关于船山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历来文学史、文学评论对船山重视不够。吴庚舜《略论张问陶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提要 )》一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了现存的各种版本《中国文学史》对张船山涉及较少 ,评价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8.
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亦能诗,多为早年所作,但诗作不多。据1925年5月5日《申报》刊载的清癯《我佛山人轶事》(1930年北新书局出版的衣萍《枕上随笔》曾转录,《吴趼人研究资料》收了《轶事》,但失记了《枕上随笔》),说吴趼人“自为诗草……曰《茧訚诗草》。”恐无传本。今惟《吴趼人研究资料》录诗四十七题,虽不上一百首,但也算较为完备的了。  相似文献   

9.
袁枚首先是诗论家,其主要功绩在于“性灵说”理论的建树;袁枚又是“作诗写性灵”(江藩)的诗人,创作实践丰富,有《小仓山房诗集》39卷传世,有道是:“数卷仓山集,先生道性灵,锦心罗万象,妙手通无形。”(《和希斋》)创作理论源于创作实践并指导创作实践,创作实践亦印证创作理论。袁枚的“性灵诗”与“性灵说”基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何谓“性灵说”,学术界尚有不同见解,我在《袁枚“性灵说”内涵新探》中曾作如下界说: “性灵说”的理论核心是从诗歌创作的主观条件的角度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有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在这三块理论基石上又生发出:创作构思需要灵感,艺术表现应具独创性并自然天成;作品内容以抒发真情实感、表现个性为主,感情所寄寓的艺术形象要灵活、新鲜、生动;诗歌作品以感发人心,使人产生美感为其主要艺术功能等主张。鉴于此,则须反对束缚性灵的“诗教”说及规唐模宋的拟古“格调说”,亦反对以学问代替性灵、堆砌典故的考据为诗之风气;但诗歌创作又不排除辅以学问与人工。要之,“性灵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诗论体系,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创作前提、创作过程,亦包括作品的要求、艺术的功能等。袁枚现存诗四千余首,并非皆符合其“性灵说”主张,因此不能认为都是“性灵诗”。我以为,所谓“性灵诗”应体现出“性灵说”对作品的美学追求:首先是抒写真情实感,表现诗人个性;其次构思新颖、感情所寄寓的艺术形象灵活、新鲜、生动,生趣盎然,显示诗人之“笔性灵”;再次,诗歌语言应自然通俗、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不堆砌典故。上乘的性灵诗当然兼备上述各特色,但由于创作主体所抒写的感情性质的不同或所反映的审美对象的差异,每一首诗的特色也就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写人生感情的性灵诗真性情的特色更突出,写自然景物的性灵诗形象灵活生动、生趣盎然等特色尤明显。  相似文献   

10.
郭齐、尹波先生点校的《朱熹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下文简称郭尹本)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补遗》辑入《训蒙绝句》九十九首。《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是朱熹十六世孙朱玉于雍正八年刊刻,简称玉本,该书《补遗》部分存有《训蒙诗》一百首,其中的《太极图》一诗被郭尹本漏收。现在传世的各种版本的《训蒙诗》均为一百首,如玉本、徐树铭咸丰十年刊刻的《朱子集》、道光二十年刊刻的《重修朱文公类编全集》、《西京清麓丛书续编·养蒙书九种》中的《朱子训蒙诗百首》。然而据宋徐经孙《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云:“绝句凡九十八首,…  相似文献   

11.
民国中期船山学社的社团刊物《船山学报》变化最显著的是"文苑·诗录"栏目所占的篇幅比例增加较多,而且船山学社社员彼此间的诗歌唱和占主要部分,这些诗歌唱和尽显民国中期船山学社社员的士人精神:既有吟咏游玩的闲情,也有孔孟之道的痴情,还有抗战爱国的深情。  相似文献   

12.
薛涛诗艺术风格摭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蔚蔚壮观的唐诗天国里,有一群不可忽视的女诗星,命运蹇厄的薛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涛字洪度,生于大历五年(770),卒于大和六年(832),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七朝,享年六十三岁。著有《锦江集》五卷,惜久佚不传。今人张篷舟先生撰《薛涛诗笺》,共收薛涛诗九十一首,是目前最为精审完备的集本。南宋晁公武称赞涛“工为诗”,明人胡震亨美誉涛“工绝句”;今人郑振铎先生也说“其诗轻蒨而艳丽,时有佳句”。可见薛涛的诗,尤其是她的绝句,确有其独具的特色。本文试图从艺术风格的角度对薛涛诗作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 杜牧的七言律诗,在其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外甥裴延翰所编次的《樊川文集》二十卷,前四卷共收各体诗歌二百六十一首,其中七律就近六十首;若加上宋人编次的《樊川外集》与《别集》中所收的七律,数量当更大。杜牧的七律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思想艺术上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吴乔《围炉诗话》云:“杜牧诗,唯绝句最多风调,……其七言律亦极  相似文献   

14.
注诗写诗寄深情──评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及《今雁诗草》遥岑一最近,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陶今雁的《唐诗三百首详注》第四版。《唐诗三百首》是清人蘅塘退士(孙洙)的一个著名唐诗选本,数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学习古典诗歌的一本入门书。文革期间,...  相似文献   

15.
五、七言绝句,虽然起源于南北朝,但最终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近体诗的重要体裁之一,并固定了表现形式,却在唐代.唐人绝句,在唐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在唐诗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南宋洪迈在《唐人万首绝句》的序中说:“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清代王夫之更是说:“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①在唐代绝句诗的创作中,名家辈出,风格迥异,呈现出一个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渔阳曲》是闻一多的一首未入集长诗,大约作于1924年下半年.诗作借用汉魏名士祢衡以一阕鼓曲《渔阳掺挝》击鼓骂曹(操)的历史故事,抒写了诗人自己的一腔愤懑.这是一首刊发后作者几乎没有再提及,后来的学者们也很少关注的诗作.分析评介这首诗的专文似未见,提及、论及这首诗的文章,自20年代以来,亦不过寥寥数篇.冷落当然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如果从诗歌艺术美的角度着眼,这首多少显得有些冗长与沉滞的诗作,或许难以列入以严谨、精炼,讲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闻一多新诗代表作之中——虽然在闻一多的格律诗艺术发展历程中,这首诗自然有其独特的地位(这一问题若展开分析需较多篇幅,兹不详述);但如果变换一个角度,从了解一位活跃于“五四”时期和20年代的著名诗人心灵奥秘着眼,那么,《渔阳曲》却是一首十分重要的诗作.对于这首诗作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再发现与再认识,可能会为我们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以及与他有着相似阅历的同时代诗人作家的文化心态,提供一个独异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周荷初 《中州学刊》2004,(4):129-131
姜夔与杨万里经历过相同的诗歌创作历程,都是从江西诗派入而又摆脱江西诗派,从而形成自己诗歌的独特风貌.七言绝句在二人的诗作中占有一半的比重,可以说是姜、杨二人诗歌的代表性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两人诗歌的特色.二人的七言绝句体现出不同的艺术品格,具体表现在回归晚唐与自立户门、陶写寂寞与自娱性情、言意不尽与奇峭多变、清虚雅洁与俚俗疏野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张问陶接受并发展了明清诗坛的性灵说,坚持诗歌的审美内涵是诗人自我内在“性灵”、“性情”、“血性”的感性显现,强调自我,张扬个性;认为:诗中的性灵来自创作主体、表现对象和二者的天然妙合;要写出表现性灵的真诗,必须有天才和灵感;标举性灵固然是针对“格调说”和“肌理说”而发,但其理论旨归是要求文学的个性表现和独创精神,来冲决当时儒家正统思想对诗歌的束缚和扭转文坛复古模拟的诗风。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对诗体的认识有许多独到之处。他欣赏古体诗而对近体诗多持批判态度。从诗体的发展角度看,他认为诗体愈卑。与明代的许多诗人不同,船山认为近体诗的繁盛并不始于唐代,而是在陈、隋之际。同时,船山认为近体之制在梁代已经成熟完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船山于五、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别立"小诗"一体。这种小诗,当时世称之为绝句,或五言或七言。船山认为,这种诗并非等同于唐代绝句,但是它又很接近绝句,是唐代绝句的雏形,这充分显示了船山在选诗和评诗上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模仿杜甫《戏为六绝句》,有戏作性质。比较认真规矩的杜甫,以“诗是吾家事”自任,也不时写些此类诗歌,数量不下数十首。在其论诗诗中,也有不少诗歌带有戏作意味,如《解闷十二首》之六即然。所谓戏作主要有自谦与讽刺两种含义,除此之外,应该还有谐趣性、随意性的意思。杜甫之后,其他诗人的论诗诗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戏作性质。如李商隐《漫成五章》之二,又如李觏《戏题玉台集》,苏轼讽刺唐代徐凝的瀑布诗,题曰《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在论诗诗中,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