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企业动态绩效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系统的选择和建立是组织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绩效评价系统在企业战略计划制定、组织目标实现程度评价、经营者薪酬计划和激励政策制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绩效评价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的效果,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组织要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必须具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以单一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的系统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理论界和实务界愈来愈认识到开发新的更有效的综合绩效评价系统的需要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五维动态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有效地整合了平衡计分卡和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根据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对平衡计分卡进行了改进,添加了社会责任维度,建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战略地图,完善了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然后依据因果关系将战略地图转化成因果关系图,从而建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运用仿真软件vensim对A食品企业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找出战略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作微小有益的补充,也能更加科学地指导企业进行战略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值法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评价是企业战略控制的关键环节,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对于战略控制的有效性尤为重要.文章应用平衡计分卡构建战略控制框架,从战略控制角度应用熵值法对战略绩效综合评价 中的权系数进行客观赋值,弥补了传统评价法的不足,能够有效反映企业作为复杂开放系统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绩效的变化规律.依据所建模型及公式进行实证分析,测评结果能够有效反映企业战略绩效.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人相关文献,文章首先归纳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绩效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然后依次采用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法对该理论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筛选,从而首次建立了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有关企业正确评价其知识管理战略绩效提供了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一个良好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系统能够帮助和协调企业决策的整个过程,将企业战略、计划和预算与战略执行过程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并帮助投资者(股东或母公司)在子公司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考核分配提供关键依据;同时,它也帮助子公司的管理者方便比照战略,进行管理决策,引导企业行为.因此,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工作是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管理者、乃至每个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是企业管理控制过程和建立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面对金融危机这样严峻的经济环境,供应链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其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概念,分析形成供应链企业战略合作伙伴条件,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与构建、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风险及其防范、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研究供应链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企业IT外包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是一个直接关系IT外包战略实施成败的核心问题.随着IT外包市场范围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IT外包在企业中日趋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有效地管理IT外包绩效,推动IT外包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IT外包绩效评价维度的设计思想,从服务效益和战略效益出发设计了IT外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IT外包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了企业绩效系统不能发挥有效作用.正确地理解、实施绩效管理,科学地构建绩效考核系统和3600反馈评价模式,对改善企业考核系统的有效性、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需要审计监督;企业要实施科学管理,使内部控制达到严密、完整和有效,同样需要审计监督和服务.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是强化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内部经济监督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综合了财务和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突破了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并超越了单纯的绩效评价功能,把传统的业绩评价与企业的竞争能力、管理绩效和长远发展规律紧密联系起来。它之所以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并不断得到应用,在于这个理论能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资源、环境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环境管理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探索环境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对于指导企业环境管理,实现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检验了环境管理实践、供应链关系质量与技术创新绩效的逻辑关系,从而为企业有效实施环境管理实践,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具体化、系统化、数量化,并通过预算管理制度保证预算方案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地运用资源,发挥最佳管理效果。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有效工具,为企业进行业绩考评提供了合理的依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组织环境的变化,企业预算管理及其理论在丰富与完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3.
核心竞争力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而,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本源上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以现代契约理论为其理论支撑,通过对企业内部有效组织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核心竞争力与现代契约理论的理论本源关系,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论证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在有效组织形成中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业绩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散决策、业绩评价与薪酬政策被视为现代公司控制体系的三大支柱,其中业绩评价体系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现代企业控制系统的关键.选择或制订一个正确、合理的业绩评价方法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是企业激励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完善公司控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既为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指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也为激励机制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以实施ERP系统为支撑的信息化建设中的绩效的问题,建立了建筑企业实施ERP的阶段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理论构建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激发其创新行为,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文章构建了由能力、行为和结果三方面1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粗糙集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了赋权的客观性;以360度单因素绩效评价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例证明,该模型为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提供了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绩效评价是经济体系中的核心问题,是当今世界企业界和会计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2001年它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而且,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高效评估能力的开发和应用与卓越的绩效紧密相关,如早在1985年,A.T.Kearney就指出,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的公司,可以提高总体生产率14-22%.因此,无论是系统正式亦或临时非正式的,企业绩效评价活动一直都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顾客需求的动态多变,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客户在选择保税物流企业时,由于没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致使盲目选择,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因此,正确分析评价保税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绩效,有助于客户更好地选择保税物流企业,也有利于保税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绩效的改善和提高.在分析保税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绩效的基础上,首次使用熵权多目标评价方法对保税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绩效进行评价.保税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绩效评价是保税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重点,对于提升地区保税物流效益和地区经济利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现状与原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根据158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研究发现,其战略规划过程、战略体系完整性和战略实施过程都处于很基础的阶段,引起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理念,实际控制人多元化的认同程度越高,则对企业的战略体系和战略实施越不重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恰当的方法评价跨国并购整合绩效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预警意义重大.文章以2001年至2010年间实施过跨国并购的39家企业为样本,采用功效系数法,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进行绩效评价.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仅48.72%左右的企业整合是成功的,若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可有效提高整合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