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董万崙,1925年12月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6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黑龙江省民族研究会副理事长。董万崙副教授从60年代初开始从事东北地方史研究,先后在《民族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世界历史》、《求是学刊》、《北方文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2.
信息     
唐都学刊,1989年第1至第4期的论文受到转载、摘登、题目索引的部分情况: 1、朱虎成《杜牧研究的新收获—读〈杜牧评传〉》唐都学刊,1989年第1期。陕西人民出版社《品书粹集》,1990年11月版,P588-591.全文收入。 2、国强,洁芒《韩信为什么会发展到谋反这一步〈淮阴候列传〉辨诬说质评》唐都学刊,1989年第3期。  相似文献   

3.
信息     
唐都学刊,1989年第1至第4期的论文受到转载、摘介、题目索引的部分情况: 1、王干才《时代变革与哲学观念变革》唐都学刊,198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哲学原理》1989年第6期,P212—218.全文复印。 2、蒋潇《试谈郭沫若对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贡献》唐都学刊,1989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现代史》1990年第1期,P211—216.全文复印。 3、杨梓《论人的成就需要的产生》唐都学刊,1989年第3期。  相似文献   

4.
1.人大复印资料: 1.1全文复印; 1.1.1罗积勇《“对称同构”原则在汉语及汉文化中的体现》,《唐都学刊》199。年第、期, 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扭期全文复印。 1.1.2梁瑜霞《<长恨歌、主题思想研讨会综述》,《唐都学刊》19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一卿O年第9期全文复印。 工.1.3丁乃宽《沦儒学、社会心态与宋代词风之演变》.《唐都学刊》1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年第11期全文复印。 1.1.凌梁瑜霞《唐代小说与诗并称奇作原因考》、《唐都学刊》1990年第‘…  相似文献   

5.
《唐都学刊》校内中青年作者座谈会纪要毛曦1993年11月22日下午,《唐部学刊》编辑部为庆祝创刊十周年做准备,特意组织了校内部分中青年作者,在西安联大师范学院进行座谈。西安联大师院院长韩靖寇副教授、副院长任本命教授,《唐都学刊》主编李培坤教授届、副主...  相似文献   

6.
我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主任龙绍双副教授撰写的论文《大城市发展研究的几个问题》在2001年10月20日《光明R报》“理论与实践”专栏发表;我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李仁武副教授撰写的论文《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在《光明日报》(2001年1月23日 )发表后,被2001年第5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校教研人员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发表理论文章@于由  相似文献   

7.
赵俪生先生,原名甡,字俪生,1917年生,山东省安邱县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曾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和党的几个外围组织。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毅然中止学业,奔赴抗日前线,在晋西、晋南打游击,曾担任山西新军连级和营级指导员。1939年夏季以后任陕西省中学教员八年。1947年应聘为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翌年,开封解放,由中原局介绍到华北,担任华北大学(人民大学前身)第四部(研究部)研究员。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高教二级.已逾古稀之年,依然攻读不止,撰著不辍。本年中仍撰有《先秦诸家的网络关系》(《烟台大学学报》)、《齐桓公与管仲》(《管子学刊》)等论文。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唐都学刊》创刊20周年。首先,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和学刊编辑部,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欢迎!向20年来关心支持《唐都学刊》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在这个隆重的纪念大会上,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学刊的创业和发展历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规划未来,把学刊办成汉唐和西部文化研究的阵地,办成文理学院更加亮丽的窗口。一、《唐都学刊》的发展历程、主要成绩及社会反响《唐都学刊》是由西安市教育局主管、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登载的学术论文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美学、语言文字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到目前为止,已出刊87期。刊登学术文章170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被《新华文摘》、《哲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国15种权威和核心转载机构转载文章230余篇,年均转载率为14%,最高年份达35%,不少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提起《唐都学刊》,我们不能忘记她的创业者已经过世的李培坤、曹尔琴、李正峰三位先生。1985年,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由这三位先生牵头,开始筹办学刊。他们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艰苦工作,终于在1985年金秋,推出了《唐都学刊》的创刊号。1987年第1期开始向国内公开发行;1988年《唐都学刊》加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成为  相似文献   

9.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熊祥先生,湖南衡山县人,1911年4月生,194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后入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学习,194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史地研究室编辑、重庆史学书局总编辑、《史学杂志》主编、中央干部学校历史系副教授、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副教授等职。解放初,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951年到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师大前身)任教授至今。  相似文献   

10.
赵均强 《唐都学刊》2014,(1):F0002-F0002
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与旅游学院联合主办,《唐都学刊》编辑部协办的第八届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3日在西安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来自国内外数十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和日本学者、日本学习院大学市来弘志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窦海潮 (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唐都学刊》的全体编辑人员:在这里我代表教育厅对《唐都学刊》创刊2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王书记对《唐都学刊》20年办刊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唐都学刊》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中做出了贡献。《唐都学刊》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刊物,20年来,对教师发表科研成果提供了平台,对造就教学科研骨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研究水平提供了平台。西安文理学院作为文理兼有的学校,在文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担负着繁荣和发展国家和地方人文社会科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光荣职责。在当今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别于其他学科。所以我希望西安文理学院的各级领导、希望《唐都学刊》的全体编辑人员、希望学校的教学科研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和使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担负起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重任。根据我们20年来的办刊经验,努力发挥自  相似文献   

12.
由西安师专《唐都学刊》主编、副教授李培坤任主编,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编委、副教授张子敬和克山师专《蒲峪学刊》副主编、副孜授郑庆山任副主编,包头师专《阴山学刊》编辑姜宝珠,西安师专中文系主任、副教授师长泰和丁乃宽讲师,渭南师专中文系副教授张守基,通化师院中文系副教授潘世良,阜新师专中文系副教授王冲侯,海拉尔师专中文系主任李剑秋,大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许鸿翔十一人共同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学》上册(30万字)、下册(30万字),已于1989年9月、10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首次印刷4200册。这是北方五省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陕西)教委高教厅、局领导组织编著师专中文专业14种教材之一,已开始在五省区的师专使用。  相似文献   

13.
获奖信息     
西安市作家协会和西安环保锅炉公司联合举办西安市1987年H·G文学奖。发表于《唐都学刊》1987年第3期的李健民的评论《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中开掘民簇文化意识》,获一等奖。发表于《唐都学刊》1987年第1期的雷成德的评论《探索者的轨迹》,获二等奖。我校中文系81级毕业的校友刑小利的评论《说深道浅话批评》(载《文学报》1987年12月24日),获三等奖。本刊主编李培坤的评论《毛宗岗〈三国演  相似文献   

14.
《唐都学刊》1995,(4):7-10
十年回首望《唐都》──为《唐都学刊》创刊十周年而作本刊编辑部1985年的金秋,在三秦腹地的关中平原、周秦汉唐的旧部──古城西安,一朵学苑新花,悄悄地绽放了。她,就是被誉为"古苑新葩"的《唐都学刊》。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回首逝去的岁月,《唐都学刊》从无...  相似文献   

15.
喜讯     
《唐都学刊》又获省级评比一等奖 1992年12月28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举行陕西省第三次书刊编校质量检查评比颁奖大会,《唐都学刊》1991年第4期(执行责任编校王银娥)获全省期刊社科文类编校质量一等奖,本刊获全省期刊社科文类编校质量第三名,并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牌。 (温心) 西安古都学会在我校成立经西安市民政局批准。西安古部学会于1992年12月15日在西安联合大学师范  相似文献   

16.
光阴任苒,日月如梭。被誉为“古苑新葩”的《唐都学刊》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春秋。今天,在创刊2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向20年来关心支持《唐都学刊》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学刊的创业和发展历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规划未来,把学刊办成汉唐和西部文化研究的阵地,办成文理学院更加亮丽的窗口。一、《唐都学刊》的发展历程、主要成绩及社会反响《唐都学刊》是由西安市教育局主管、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登载的学术论文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美学、语…  相似文献   

17.
曲若镁,1935年生。1956年入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196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教授。在本刊发表过《艺术创作中的情感逻辑和情感性质》(1982年第5期)、《漫议鲁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1987年第6期)等论文。  相似文献   

18.
《唐都学刊》已然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唐都学刊》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 ,以宏扬民族文化精神、宏扬主旋律为己任 ,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 ,力求创新 ,从 2 0 0 3年首期始 ,将以新的学术面貌出现。一、扩版为适应学术作者、读者的要求 ,增加学术信息量 ,扩大学术载体 ,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及有关部门批准 ,《唐都学刊》将原有的 8个印张扩大为 10个印张 ,由 12 8个页码扩大为 16 0个页码。二、栏目设计《唐都学刊》将以下几个栏目设为固定栏目。“汉唐研究”依然是传统栏目 ,继续为广大从事汉唐研究的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陕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92年10月15日举办了陕西省校对比赛活动,培训了校对人员,也为省选拔了参加全国校对比赛的人才。全省出版协会员单位的出版社、期刊社选派了68位专职兼职校对人员参赛。最后评出一等奖1名、三等奖3名、三等奖20名、《唐都学刊》青年编辑毛曦、梁瑜霞获三等奖,列全部获奖名次的第九、第十,为《唐都学  相似文献   

20.
正当人们辞旧岁迎新春之际,本刊编委、历史系副教授李柏录送来了他参加编撰的两本书。一本是《简明中国古代史》,由张思恩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共48万字。这是有十三所院校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辛勤笔耕的结晶。李柏录同志编撰了第三编的第八章。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著名秦汉史专家林剑鸣教授担任本书的顾问,指导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