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将文献记载、考古发现、神话与历史传说相互参验,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南方著名都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长沙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考察。通过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方最主要的文化圈有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和百越文化圈。相比之下,楚文化是融合了华夏文化的精髓和蛮夷文化的津液而形成的一种高势能文化,从而更具有变革、开创、兼容、适应的特质。因此,虽然中国南方都市中的大多数在其早期曾隶属于百越文化圈,但高势能的楚文化则随着楚疆的拓展和楚人的播迁而被这些都市所吸收;至于久处楚国腹心地带和由楚人所始置的都市,其胚胎之中已饱孕着生生不已的楚文化因子。这也正是秦汉以降中国南方都市能始终保持其经济与文化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的续篇.初篇(载于本刊1993年第3期)曾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南方都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长沙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考察.如果说,初篇探索的都市地处中国中南和东南,那么,续篇所研讨的都市则位于中国西南了.本文通过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西南都市重庆、贵阳、昆明、桂林之间关系的系统考察,不难获得这样一个信息:尽管这些都市同楚国历史文化的关系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和差异,但是,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即不仅在其形成、初生时期已深深地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而且在后世中国南方尤其是西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上古文化乃至世界上古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的续篇。初篇(载于本刊1993年第3期)曾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南方都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长沙之问的关系作了系统考察。如果说,初篇探索的都市地处中国中南和东南,那么,续篇所研讨的都市则位于中国西南了。本文通过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西南都市重庆、贵阳、昆明、桂林之间关系的系统考察,不难获得这样一个信息:尽管这些都市同楚国历史文化的关系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和差异,但是,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即不仅在其形成、初生时期已深深地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而且在后世中国南方尤其是西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上古文化乃至世界上古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董运庭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5-12
可从三个方面探讨楚国社会文化对楚辞体诗歌的产生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中国先秦时期存在南、北两个文化系统,南方自然地理作用于人文地理,楚辞得江山之助与爱国激情之助;楚辞作品浪漫、浓郁的文采风格,和南方楚国独特的社会形态以及巫风盛行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南方楚歌不断吸收民间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滋养,直接孕育了中国先秦诗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楚辞的时代.楚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和楚国内部矛盾的空前激化都出现在屈原的时代,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体诗歌,正是"愤怒出诗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6.
孟修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49-55
已有的文献资料与大量的出土文物,展示出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盛况。其原因在于当时楚国丰富的自然物产与手工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商品经济基础,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商品交易有序进行的制度保证,畅达的交通提供了便利的商品流通渠道,而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了商品流通的安全保证。深厚的楚文化土壤,孕育出楚人的商贾文化理论思想与人文精神,彰显出楚人在商品经济领域的独特智慧。研究楚国商贾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仍有其值得传承与借鉴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川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
楚国早期城市孕育了较完备的城市形态.一般考古学意义上,大多以社会物质系统的楚国城市为研究对象,而文本意义上的楚国城市具备了早期古代城市的人文形态,文化人的思想、市民一般思想及城市人文精神,更具有关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4)
楚国的历史演进轨迹,是一个需要从多种角度、剖面和层次加以探索和认识的问题。由于在私有制时代,赋税制度是体现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对楚国赋税制度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进行一番考察,也就应该是解决上述课题的一种必要的尝试了。本文认为:与楚国八百年历史中先后存在过的部族公有制、宗族公有制(包括宗、室两级占有制)和家庭私有制等占有形式相对应的赋税形态,分别为赋税制、贡赋制、以田为赋制;公元前五四八年楚国所进行的“量入修赋”这一重大赋税改革,则是楚国由宗族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鲜明界碑。 相似文献
9.
徐志啸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楚辞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楚的早期发展和兴盛史有关,因此,了解并探讨楚辞产生之前楚国走过的历程,对深入了解楚辞甚有裨益。楚在屈原之前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先楚至楚成王前,作为南方一弱小“蛮夷”,始与殷商往来,继受周封,立楚国,为“荆蛮”时期;... 相似文献
10.
黄昌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4):50-51
城市发展是我们这个传统农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最大、最深刻的"中国经验"。同时,在以全球都市为中心的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精神生产与生态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大都市的存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都市文化研究如何在内部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以及在外部实现与相关学科更广泛的交叉,为应对各种新生的和突发问题贡献创新型理论思考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推动自身实现学术转型、催生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增长点的关键所在。本组笔谈由黄昌勇、唐亚林、曾军、许建平、严明、仲富兰、刘士林等就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生活的非正规性及其治理、世博创意与全球城市文化若干新动向、上海世博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非遗传播与创意产业、文化城市与中国都市化进程等前沿与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印象画派再度成为时尚艺术的现象,论述了印象画派的平民路线、生活气息、艺术成就与当代中国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谭庭浩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都市文化与通俗文艺曾有历史因缘。在当代现代化进程中,都市化导致个性与自由的受压抑和个体对自由的追求;这种追求有时表现为“梦”。通俗文艺就是给都市人制造的一个梦。它具有商业性、消遣娱乐的一次性、流行转换性和非个性化、非作者化倾向。在中国它还渗透着浓厚的道德训谕因素。要认识到通俗文艺在文化整体格局中的价值和意义,要重视对通俗文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旭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一 “都市小说”的概念,在不同的研究者笔下,外延是不一样的。如同对“乡土小说”的界定一样,“都市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上类的概括,很容易发生理解上的歧异。有些论者在界定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时,是以西方近现代都市经济形态作为参照的,这就势必把一部分带有浓郁都市风味的传统都市小说排除在外。本文无意作这种狭义的划分。我们所要论及的现代都市小说只是基于这样一种界定:即具有较为鲜明的都市地域特色和较为鲜明的都市文化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所要考察的“都市小说”主要是一种文化概念,它不以物质、经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2)
都市景观与都市文学在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演变中日益跃升为当代都市文化的两大基本形式,并在深层制约着当代都市文化的发展走向,成为体现当代都市精神的二元文化想象.然而由于现代资本及其科层体制的影响,都市景观与都市文学在发展中又面临着诸多困境乃至异化现象.如何调校这种悖论,使其更有利都市文化的发展,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都市文化学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李晓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4):477-478
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10多年时间中,关于南方民族史研究的专著不少,但主要是对南方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中南民族史的专著性研究,关于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题不多,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2005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胡绍华所著《中国南方民族历史文化探索》一书,40余万字,是近年来关于南方民族史、民族文化研究的著作,也是作者自1994年以来10多年间对于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著和论文选编。胡绍华先生长期从事南方民族史研究,近些年殚精竭虑,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着。本书中,他对研究中具有新见解和新观点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王宏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2):56-71
楚国与云南的关系十分密切 ,庄入滇是滇楚关系的源头 ,文章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若干学术争论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具有创见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贝叶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芬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57-59
历史上从云南经东南亚邻国到印度及欧洲罗马,有一条被称作"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从民族分布状况来看,还早在二千多年前,壮傣民族的先民就频繁地活动或定居在云南大部及东南亚邻国的泰、越、缅、老等地,而这一地区正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地带,深受该民族历史上创造的"贝叶文化"的深远影响。当今,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地理环境,加强与东南亚邻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促进我省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士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3):70-75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应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规模、地位及功能,空间上具有广泛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时间上具有与国际都市同步律动的功能;在国际视野与全球坐标上享有国际化的声誉;其二,必须以文化的繁盛为其主要标志。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有赖于都市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赖于市民文化意识的觉醒与文化观念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孙燕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54-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市日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文景观,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生长点,一种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社会生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都市文化正在勃然兴起.与此同时,以都市生活为题材、表现都市人生存体验和精神追求的文学作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张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现代文学与都市文化的关系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难题。由于都市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尴尬位置,致使现代文学中的都市身影如吹皱的池水中的倒影,模糊且变形。从资料看,新诗的现代主义与都市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主义诗歌丰富了相当薄弱的都市文化的表现领域。然而新诗的现代主义和“都市文明”曾经都遭受过蔑视,因此新诗的现代主义与都市文化的密切关系至今仍很少被人注意。发掘这份文学资料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