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莱布尼茨认为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反映和原始记录,人类语言历史远超人类历史记载,因此研究语言可知民族起源和关系。所以,莱布尼茨研究汉字,其实要解决的是人类和哲学的问题。莱布尼茨如此热衷于东西方交流,就是因为他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思想",理解西方与中国的思维形式有别。他说中国在形象思维方面领先西方(甚至认为中医长于西医),而西方在抽象思维方面强于中国。在莱布尼茨的思想中,中欧文化交流总是双向的,他的汉字研究亦是如此。在莱布尼茨的汉字研究中,他与门策的通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第一渡中国文化热潮以歌德、席勒和莱布尼茨等大师为代表,中国文字和文化赢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但到18世纪,"礼仪之争"中教皇与乾隆皇帝的政治角力导致乾隆的"禁教令"(1746),中欧文化开始数百年激烈对峙,中国随之开始闭关锁国,文明发达进程逐渐落后欧洲,欧洲中国文化热潮迅速冷却.直到21世纪,除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名垂青史的<汉文经纬>(Chinesische Grammatik,1881)之外,德国学术界对汉语和汉字的深入研究并不多,就连黑格尔、索绪尔这样的学界领袖也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汉语.认定汉字大大落后于西方文字,并造成中国人思维中的概念混乱.在这种背景下,阿德隆作为继莱布尼茨之后第一个真正从科学角度研究汉语的主流语言学家,在中德语言学交流史框架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他得出的结论与莱布尼茨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对汉字的兴趣来自于对语言"根符"的追寻。莱布尼茨一生都认为可在人类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根符库",从而找到人类思维根符库。"语言根符"其实就是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单子"。因此,莱布尼茨研究汉字要解决的其实是哲学问题,即将人类包罗万象的概念缩减到几十个或几百个"根概念",用这些"根概念"不仅可以总结过往的所有概念,甚至还能预测或"生成"未来所有的新概念。莱布尼茨本人不通汉字,他的汉字知识,主要来自传教士,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位就是基歇尔。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分析哲学家罗素在其早期著作《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中曾强调指出:“莱布尼茨的哲学差不多完全源于他的逻辑学”。这是非常深刻的,但却是非常片面的。因为他把莱布尼茨的逻辑学,即莱布尼茨用以构建其哲学的基本思维原则简单地归结为矛盾原则,或他所谓的“主-谓项原则”。事实上,莱布尼茨的逻辑学除了矛盾原则之外,还另有充足理由原则和圆满性原则。这是我们研究莱布尼茨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莱布尼茨在近代诠释学或解释学发展史上的巨大影响开始,试图说明他在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基础方面和跨文化诠释学亲身实践方面的贡献,认为他在两个方面都具有经典意义,卸典范意义.本文讨论了三点:第一,莱布尼茨的普遍和谐理论是否对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哲学说明.从而对于跨文化诠释学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哲学论证.第二,简要讨论了莱布尼茨在"关于中国人的自然神学观念的讨论"中的基础思路,看他如何在相异的文化中看到自己的文化.和在自己的文化中看到相异的文化,从而否定存在着纯粹文化和纯粹文化传统.第三,从莱布尼茨及其时代谈论不同文化的习惯方式,提出关于"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或者"中国文化"这类说法是否存在着问题,是否和如何可能会导致误解.本文的主要意图是突出探讨跨文化诠释学的基础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莱布尼茨作为一位闻名于世的启蒙哲学家,他在史学领域同样取得了不能说是如何斐然却又实在是难以忽略的成就。20世纪以来欧美学界在莱布尼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要而言之,史学与哲学关系问题、历史主义的方法、大局看小局的方法和历史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四方面乃欧美学界论述莱布尼茨史学的重心。回顾20世纪以来欧美学界的研究,既能承接国外学界对莱布尼茨史学研究的成果,也可审视既有研究的不足,以期推动国内的莱布尼茨研究。  相似文献   

7.
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曾经出现过一股“中国热”。在这股“中国热”当中,德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外交家兼历史学家莱布尼茨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物。本文对莱布尼茨的“中国观”进行了研究,在阐述莱“中国观”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的同时,论及与莱布尼茨“中国观”对立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中国观”,以及这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文字学的先声──孙诒让文字学新论丁晓虹表意汉字的独特品性使得中国语言即是字的语言,中国文化即是字的文化。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汉字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中国历代学问家无不注重对汉字的研究,文字学成了研究一切典籍的根...  相似文献   

9.
莱布尼茨的真理理论是莱布尼茨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他的哲学立场和理论特色。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看,莱布尼茨是第一位对真理问题进行过全面研究并提出系统理论的哲学家,他的真理理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莱布尼茨的真理理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理性论的,与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有着根本区别,但是它的一些具体的有价值的观点,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莱布尼茨将自由、选择和理性结合在一起来说明自由。首先,莱布尼茨将自由和选择联系在一起。他批判了决定论和抽象的自由,认为自由就是自由选择。第二,莱布尼茨将自由选择同理性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不管是神按照最好原则还是人按照最主要理由或快乐原则进行选择,这种包含了道德目的性的自由选择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并且在他看来理性是人的本性,由此,莱布尼茨的自由理论事实上否证了黑格尔将自由看作是任意的自由的论断,他的自由触及到黑格尔的具体的自由层面。第三,他还在现实存在的层面上,从自由主体的角度出发指出人由于先天的不足而达不到建立在绝对理性基础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只有上帝才能拥有,但是人可以通过规范和练习趋向这种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的书写技能以及起码的书法艺术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人应有的基本文化素养。近年来,汉字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设立研究团体、建立文字博物馆、创建汉字书迹数据库等,是保护、传播汉字和中国文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汉字作为一种块状意音文字,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本文通过对汉字构形的分析,从中国古代畜牧经济、农业经济、战争、兵器、祭祀、婚俗等方面窥视中国古代文化对汉字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第一次哲学碰撞发生在莱布尼茨身上.莱布尼茨对中国哲学感兴趣与他批判机械论世界观密切相关.要理解后者,必须了解近代理性主义者面临的深刻难题在接受机械论世界观的同时如何确保人的意志自由?莱布尼茨的解决方法是去除空间的绝对客观性,使广延世界降为呈现于人认识之前的现象世界,于是人就能超越现象世界的因果必然之链而获得自由.在莱布尼茨成熟的单子论中,精神的个体即单子彻底超越了空间的局限.这一思路和中国古代气论所衍生出来的空间的非实在性确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汉字教育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的重要命题。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和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加强汉字教育的实质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认同是个体对所属群体同一性的认知和归属感的建立过程。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汉字教育是遵循共同的汉字文化理念,通过大众媒介将汉字的文化意义还原为日常生活内容,在汉字文化系统的背景中对汉字进行文化的解释与教学,使学习者能够对汉字所蕴藏的文化因素进行选择、创新和构建,获得汉字文化群体认同感,建立和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汉字文化认同的产生、维持和变化的研究,既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其文化反思与实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汉字是迄今发现的产生年代最早的文字之一,而且使用人口最多,并且至今通行。汉字文化虽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但汉字的字形结构总体还是相对稳定的。汉字文化是研究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汉字来了解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形态和思维模式。重现象、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中国的汉字以象形为基础,具有以形构意、以形表意和形声合义的特点,使汉字具有跨地区和超时代的特点。因此,应该更多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来研究汉字与社会历史、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莱布尼茨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不仅对近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他对现代分析哲学一科学哲学思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著名的数理逻辑学家和分析哲学家罗素实现的,而他对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意志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叔本华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海德格尔实现的。莱布尼茨的哲学并不是那种完全过去了的哲学。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说,莱布尼茨对中国思想的阐释展示了不同历史传统与语境下的两种思想具有交流对话的一致基础。莱布尼茨在其中西文化交流观的基础上,利用西方哲学史、基督教发展史及其个人思想,对中国思想中的"理"、"气"、"太极"等基本概念的阐释,是为了证明中国思想与基督教具有相容性,从而为基督教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汉字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文字符号,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汉字及其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影响与启迪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和认识它,从而充分发掘其中包含的中国哲学,更深入地利用汉字进行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国家语委《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在“通用”领域使用汉字必须遵守的规范。贯彻该《字表》必须澄清前一时期文化界对简化字的种种误解。朱大可所持简化字是“字母共产主义化”、“毛体字”,造成“文化断裂”的观点,以及他对某些字形的解说,对推行规范汉字有阻力作用。建议文化名人了解语言文字知识和汉字改革历史。  相似文献   

20.
哥德弗里特·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是人们公认的数理逻辑奠基人,一生著作甚多。他生前未公开发表的著作,在两个世纪以后,由法国研究莱布尼茨的著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古杜拉(L.Couttrat,1868—1914)整理成《莱布尼茨未发表的短论及摘录》两部文集,并子1903年公开出版。罗素曾把莱布尼茨生前未发表的论著称为“秘传哲学”,认为它包含着丰富的数理逻辑思想。罗素指出,莱布尼茨对数理逻辑“研究成果,如果当初发表了,会重要之至,他就会成为数理逻辑的始祖,数理逻辑就会在实际上提早一个半世纪问世。”这里,我们仅对莱布尼茨的逻辑思想、关于真理与逻辑原则、三段论等四方面作些介绍,并加以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