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贵州现代商人阶层最初生产于1890~1905年间,兴盛于20世纪20、30年代。其来源主要由士绅向商绅的转化、知识分子的介入、留学回国人员经商、传统商人向现代商人的转化。商人阶层对贵州早期现代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现代经济观念的输入、对现代工业化的推动、城市化的影响、政治参与的扩大等。  相似文献   

2.
贵州古驿道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城市与乡村、本土与移民、传统与现代等非此即彼的差异消失于其中,呈现出某个定点的静态场景和历史变化的动态画卷的整体性,并就此成为贵州精神的巨大载体.在分析贵州古驿道文化景观生成动因基础上,探讨通过空间的表达,旅游开发呈现关联性;以故事性的"叙事方式",碎片化的文化记忆有序联结;营造地方感,游客获得一种主导性的体验;重构旅游价值体系,"边缘群体文化"得到重新评价等旅游开发新思路,实现驿道的有效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是中国古老的知识界在经过巨大的震裂之后急骤转变的结果。新型知识分子第一代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第二代产生于戊戌时代,第三代产生于辛亥时代,辛亥革命后到二十年代初第四代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几代新型知识分子为改变中国落后、愚昧的状况,进行了顽强奋斗。今天进一步研究、探讨他们的轨迹,仍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的经济结构需要怎样进行调整?是结合省情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还是盲目跨阶段不合时宜地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以发展高新产业、现代化产业.显然,扬长避短是贵州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与贵州农村社会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贵州农村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 ,有诸多源于自身的障碍。其封闭的环境、落后的教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严重制约了贵州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城市化和社会变迁的角度 ,将城市化和贵州农村地区社会变迁的研究相结合 ,通过城市化及相关影响因子的引入 ,加速贵州农村地区的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 ,探索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知识群体内涵及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知识群体概念的提出是党对知识分子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这一群体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阐述高知识群体的内涵、特征,明确高知识群体在知识分子中的地位及作用,为高知识群体政策研究提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对20世纪以来贵州文学史、仡佬族文学史进行梳理,探讨仡佬族作家文学崛起所彰显的意义,尤其要探讨王华和肖勤作为仡佬族第一代女性作家,在世纪之交以如此高的起点脱颖而出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对贵州文坛甚至是当代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贵州近代的科学技术,萌芽于清代末年,推广于民国前期,抗日战争时期达于鼎盛,抗战胜利后一度衰落,直到解放后才逐步恢复、发展,进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仅就贵州解放前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扼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和起动中国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开放的创举。它开拓了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途径,为现代中国培养了众多人才──政治、经济和科技现代化的奠基者,其中涌现出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二代领导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邓正来的主要学术旨向和贡献为基本论据,阐述如下观点:西方社会科学,是源于西方社会又自洽于它的社会科学,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近现代以来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运动和制度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问题,即作为群体的中国知识分子以“集体性不意识”和“前反思性接受”的方式,对西方的“现代化范式”进行“移植”,导致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总体性范式危机,扼杀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建构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应遵循什么样的路径,如何实现邓正来以建构“依据中国、走向世界”为学术定位的思想,是赋予超越于学派、阅历和研究旨趣之差别的中国知识分子“殊途同归”的、艰辛漫长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1.
略论近代报人的知识分子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史上的报人大多数都是由知识分子充当的.这些报人的知识分子品格中有传统的一面,他们像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参加过科举考试,具有知识分子特有的精英意识;又有近代化的一面,他们都接受了西方的进步思想.传统的一面与近代化的一面结合在一起,使他们用办报的形式参与政治,或改良,或革命.传统的一面又常常与近代化的一面发生矛盾,集中表现在他们对报纸的商业属性的漠视上.这就构成了近代报人复杂的知识分子品格.  相似文献   

12.
在戊戌前后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东渐实质上是一个近代中西政治法律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思想启蒙的过程。在“西法东渐”过程中,戊戌前后处于转型中的新知识分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着独特的作用,对推动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类最近几个世纪所进行的现代化事业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但人类这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现代化努力是付出沉重代价的。现在人类已经到了必须反思自己的现代化选择,重新确定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方向的时候。现代化的弊端和灾难性后果虽不能说明后现代对人类来说是必然的,但却可以说明后现代是有价值的,可供人类选择的。从后现代的视角看,知识经济具有二重性。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类走向后现代提供了契机和可能。知识分子包括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后现代,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社会的主角。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革命使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空前的增强,也赋予了党的先进性的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高度重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的冲击导致传统的解体,即脱圣入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知识分子丧失了生存的根基, 成为社会流民、政治流民和文化流民。这造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于是,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寻找生存家园即自我认同的过程。他们投身革命,并在传统社会主义中获得了社会认同、 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但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分子也付出了牺牲现代性特性的代价。随着现代性进程的重新启动,中国知识分子将重新确立自己的生存根基。  相似文献   

16.
阎真的小说专注于对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刻画.<曾在天涯>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域文化环境中的精神漂泊困境;<沧浪之水>聚焦的是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精神根基和价值观惨遭解构的具有传统信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因为女人>则主要展示了中国当代女性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情感困境和价值信仰的毁灭.  相似文献   

17.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启蒙”在新时期文学中被赋予了“立人”的重要使命。新时期的人文知识分子希望用文学作武器,承担起启蒙者的责任,同时也作为被启蒙者,参与建构理想人格、健全现代人性、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