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于5月8日至10日召开了我省首届现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现将此次讨论的主要内容概述于下。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以“五四”运动为起点而拉开帷幕的。新文学运动是中西方文化激烈撞击下的产物,由于鸦片战争后特定的中国社会环境,决定了“五四”文学传统的多元内涵和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召开的山东省“改革与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0日至23日在邹县举行。会议着重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改革文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改革事业正在深入和加快,作为直接反映这一宏伟事业的改革文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与会者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地把目光投向改革文学中的难题和困惑。具体说有几种不同观点。一种是从分析作家和作品的角度,认为改革文学似乎走到了绝处,表现之一便是人物形象纷纷钻进了文革文学留传下来的老套子。确实有许  相似文献   

3.
<正>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一部誉满中外的伟大杰作。为了总结《阿Q正传》研究六十年来的成绩和不足,开拓《阿Q正传》研究的新局面,山东省鲁迅研究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在泰安召开了《阿Q正传》讨论会。会议重点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六十年来《阿Q正传》研究的成绩和不足。关于《阿Q正传》六十多年的研究,许多人认为可分为八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22—1928),处于对作品的肯定和否定阶段;第二个时期(1928—1936),对于阿Q这个典型进行了讨论,但由于当时对于典型的认识还不深刻,难免有教条主义和机械论的倾向;第三个时期(1937—1949),阿Q的精神胜利法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对它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各种不同观点,成为解放前《阿Q正传》研究的高峰;第四个时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于1989年10月25日至28日在淄川召开了“中国当代文学40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中国当代文学40年进行反思,与会代表围绕着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文论、文学创作4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对文学发展的展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运动密切相关,有的学者认为,“文革”前的十七年是文学自觉地为政治服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文学以正面歌颂为主,是朱老忠、杨子荣、梁生宝的时代,是  相似文献   

5.
受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委托,由广东语文学会和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院、广州师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七日在广州举行。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吴冷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越平出席了开幕式。大会由会长姚雪垠同志致开幕词。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五十三所大专院校的代表一百二十余人。此外,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湖南省文联顾问魏猛克,湖南省文联主席康濯,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陈残云、秦牧、肖殷、黄秋耘,香港著名作家唐人、曾敏之等也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1982年学术讨论会,去年10月在南京举行。 会上许多同志认为,要加强当代文学研究,首先要把握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的特征。应该肯定社  相似文献   

7.
吉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八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长春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当代文学教学、研究、翻译和出版的一百一十二个单位一百八十名专家、学者、教授和文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正> 1990年10月5日至9日,山东孔子学会、临沂地区社联等单位在临沂市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荀子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甘肃、陕西、广西、山东等各地的专家和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及专著近30篇(部)。与会学者对荀子的思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所集中讨论的问题与提出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荀子是与孔子、孟子相并称的一位先秦儒学大师,而其思想又并非是象孔、孟一样的纯儒。以往学界对其“不纯”之处多指他主张礼、法并用或有法家“异端”思想。这次与会者更提出荀子思想中具有“黄老”倾向。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天道观方面。在对“天”的认识上,荀子遵循的是一条天道自然,天人相分的哲学路  相似文献   

9.
在隆重纪念瞿秋自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期问,瞿秋自同志当年就义的地方长汀县于十九、二十日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瞿秋白学术讨论会。与会的代表主要来自本省,还有北京,上海、江苏、江西、广东等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和党史研究工作者共八十余人。收到学术论文二十六篇。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  相似文献   

10.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学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感化里(今安溪湖头镇)人,康熙三年(1664)以试策论举于乡,九年(1670)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直隶巡抚、工部侍郎、吏部尚书,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宦海生涯近50年,是康熙一代具有影响又有争议的人物。长期以来,由于对他贬斥过甚,妨碍了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公正评价。1992年9月底在福建省安溪县召开的有北京、湖北、福建等地学者参加的“纪念李光地诞辰150周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李光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特予综述,供作进一步研究李光地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由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社联、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出版总社联合举办的臧克家学术讨论会,于今年四月在济南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六十余名诗人和评论家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讨论的论文计六十余篇,内容涉及臧克家的人格与风格、诗体与文体、文艺思想与创作方法,范围比较广泛,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新的拓展。现将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臧克家诗的风格臧克家曾两次南下,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坎坷的经历,磨炼了他的性格,也磨亮了诗的风格。有人谈到;他的诗,蕴含了在苦涩中嚼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包括原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于1978年8月12日至15日和1979年8月21日至25日,先后在贵阳召开了两次古夜郎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除贵州省有关高等院校、文化、出版、新闻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同志外,还  相似文献   

13.
臧克家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现代文学研究会、山东省出版总社、山东省文联和山东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臧克家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济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诗人、作家、教授、文学评论工作者和编辑出版工作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六十余篇。八十一岁高龄的臧克家抱病亲临大会,作了题为《感谢·感动·感官》的发言。这是国内第一次臧克家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的内容丰富,涉及到臧克家创作的各个领域。现将大会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臧克家在我国新诗史上的地位臧克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首先是由他的诗歌创作所奠定的。他已有近六十年的创作历史,出版了大约五十本书,其中诗集近三十本。1、一生都献给了诗的王国  相似文献   

14.
陶澍,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湖南安化县人,出生于1779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839年(道光十九年)病逝,,先后时任过安徽、江苏省巡抚,两江总督,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1989年10月17~19日,湖南省社科联、安化县政协、省历  相似文献   

15.
陈英士(1878—1916),又名其美,浙江湖州人。从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从辛亥革命到护国运动,他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1916年5月18日,他被袁世凯的爪牙暗杀于上海,仅仅度过四十个春秋,经历十年政治生涯。人们对他的评价却是褒贬纷纭,毁誉悬殊。为了探究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为了纪念陈英士殉难七十周年,今年五月由浙江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大学历史系、湖州市政府等五个单位联合发起 邀请上海、浙江等十个省市的六十余名代表,在湖州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陈英士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6.
<正> 1982年3月底到4月初,山东大学主办的老舍学术讨论会在济南举行。这里就部分论文和讨论情况,作一简要综述。关于老舍的思想发展和总的评价多数同志认为,过去我们对老舍的思想发展和总的评价上,是偏低的。如在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曾引用老舍在《〈老舍选集〉自序》中的一段话:“自幼儿过惯了缺吃少穿的生活,一向是守着‘命该如此’的看法”,便加以推论说:“这两句简单的话,虽然是说他在‘五四’以前那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至八日在安徽桐城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桐城派学术讨论会。大会共收到论文七十多篇,并围绕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由本刊和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近代教案史研究会、乐山市社科联、乐山师专和中共五通桥区委宣传部等六家共同举办的“爱国主义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8日——21日在四川乐山市召开。来自国内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七十余位代表同怀赤子之心,聚会嘉州五通桥,探讨爱国主义这一关系民心国运的重大学术理论问题。与会代表串,有的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出版机构,也有的来自部队、党政机关、工厂企业和其他实际工作部门;不仅有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而且还有经济、文化学、伦理学、科社等学科的研  相似文献   

19.
3月27至29日,正值“92中国湖南常德经技贸洽谈会暨桃花园游园会”期间,全国性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在常德桃源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下述问题作了讨论: 1.陶渊明的出代和隐居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陶渊明是因家贫而仕,为口腹而仕,即所谓“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也”,如果说他初任江州祭酒时还想为理想而仕的话,那么其余四次均为口腹,这表而上看来贬低了陶渊明的人品,实际更能真实地揭示出他求仕的心态,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近代教案史研究会、乐山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爱国主义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8日至21日在四川乐山召开,来自国内十余个省、市、区的7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以爱国主义与当代爱国主义为中心议题举行学术讨论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引起了广泛注意,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分别予以报道。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