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以来,学术界对列宁这一理论的形成时间和基本内容,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包括传统的观点即20年代联共(布)的观点认为,列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和提出了“一国首先胜利”论,其内容包括一国可以夺取政权和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等观点(参见《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有关章节)。另一种观点认为,列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和提出了“一国可以夺取政权”的  相似文献   

2.
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再探讨李心华辛桂清传统观点认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修正了“已经过时”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既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来思想,也误解了列宁的本意,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摘要]列宁“一国胜利”学说和其它学说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提出之初,与马、恩的“同时发生”说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以“一国”革命的胜利去引发社会主义“世界革命”;只不过后者认为是发达的法国,而列宁认为也可以是落后的俄国而已。其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的观念都是传统的。而其后的历史进程则证明这些观念是需要“修正”、补充和完善的。列宁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因此也应当包括在这一学说之内。因为,正是这一探索以及其后的反思,开始了这些基本观念的“修正”、补充和完善,并从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列宁“一国胜利”学说的提出,到“一国胜利”学说经受十月革命的检验,最后对“一国胜利”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探讨列宁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如何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6.
列宁“一国建成”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一战”期间或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以及列宁始终坚持“同时胜利”论 ,否认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 ,都没有准确反映列宁的思想。实际上 ,列宁最终也未提出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列宁形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 ,即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思想 ,对“社会主义”和“社会革命”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说:“在马克思主义者中间,给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新的、最后的阶级以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用新的方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资本主义国家内胜利的问题并肯定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列宁是第一人。”本文拟就列宁和一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实际上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二是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建成。一国社会主义论者在洋洋大观的列宁全集中只找出两条论据。第一条论据是列宁在1915年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提出的,据说,这是第一次提出一国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写道:“经济政治发展得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  相似文献   

8.
列宁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发展,它在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世界特别是和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革命和建设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在列宁的著作中,关于人才课题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仅从它的基本内容作一简要的初步的探讨。人才在人民中间是无穷无尽的“人才——精明强干的人。”这是列宁在1922年2月给财政人民委员部的信中,对人才概念所作的高度概括。在列宁看来,人才是极其广泛的,“在人民中间是无穷无  相似文献   

9.
列宁通过对本民族哲学传统的继承,自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各个时期错误理论的针对性批判,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领域;以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为导向开展理论研究,赋予了其哲学浓厚的实践特性。这是列宁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基本路径,也是列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基本路径。批判性和实践性是列宁哲学思想的两个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前人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武器.一百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由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将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  相似文献   

11.
列宁关于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后、无产阶级政权的维护与巩固时期以及一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一阶段的思想都与俄国和世界的普遍联系密切相关.俄国革命与欧洲、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密切联系,决定了一国不能全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苏俄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均势",决定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苏俄经济文化的落后和世界交往的狭隘性,决定了理想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在一国是不能建成的.列宁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其现实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普遍联系是在全球化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其本身也内含着全球化思想,是列宁全球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列宁晚年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必须以普遍交往的全球化视野对待社会主义问题.这些全球化思想启示我们,应当具备宽广的世界历史胸怀和眼光,在广泛开展全球化经济与文化的普遍交往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阶级消亡国家消亡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出发,季诺维也夫认为一国可以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但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他指出,马克思和列宁从来没有什么“一国社会主义”理论。苏维埃俄国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两个方面的资本主义复辟势力的现实威胁,只有世界革命的胜利才能最终免除这一威胁建成社会主义。他警示人们不要把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当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对现实社会主义实践有重大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即“一国胜利说”,斯大林捍卫了列宁这一学说,并系统发展到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因而,“一国胜利说”是列宁的功绩;“一国建成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一九二六年曾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在单独一个国家内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会主义胜利,必须在几个国家内,至少在几个最发达的文明的国家内同时爆发革命”。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用“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在个别国家内胜利的新公式”代替马恩的“旧公式”,“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去年以来,有的文章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胜利’并非马恩观点”;一国胜利是马恩的“一贯思想”;恩格斯说的革命“同时发生”,马克思著作中“没有见到”,从《共产党宣言》起就“抛弃了”。本文拟对此发表一些不同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16.
良法的内容是良法研究从而是法治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国学者对此重视不够。良好的法律应该是体现了良好的法律观念的法律 ,是承载着良好法律价值的法律 ,是展示着良好法律结构的法律 ,是包含着良好法律内容的法律 ,是凝结为良好的法律形式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都认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种观点是把意识的内容等同于了意识所反映的对象.意识所反映的对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当然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内容不过是意识所反映的对象的主观映家,它通过感性的或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任何意识都是主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02,(10)
前不久,陈水扁公然抛出了"一边一国论"。在两岸关系正处于紧要关头的时候,陈水扁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意孤行搞"台独"、闹分裂呢?"一边一国论"又将对两岸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一边一国论"是如何出笼的8月3日,陈水扁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声称"台湾跟  相似文献   

19.
对于"社会"这个概念,社会学文献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用法:与"国家"相对应的"社会"概念(相对独立于"国家"行政系统之外的那部分人类交往领域),与"共同体"相对应的"社会"概念(一种与"共同体"完全不同的人类群体类型),与"个人"相对应的"社会"概念(泛指人类个体以特定形式形成的各种群体或结合体)。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对第三种含义上的"社会"当中今天依然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的那些结合体本身(家庭、家族、宗族、村庄、社群、社会网、各种正式组织、社会团体、国家等)进行"建设"。它一般包括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而具体到现代社会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优化人口品质、完善保障机制、推进自由平等、理顺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殖民政策”论的出笼及其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民族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济落后、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数拥有巨额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全世界形成了极少数大国对世界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民族问题已经扩大为殖民地问题,已经“由国内问题变成国际的问题,变成帝国主义,大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