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策划人语】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是突破口,是总开关。行政审批事项的繁多,不仅带来行政效率的低下,行政服务水平的降低,而且直接导致各种寻租腐败问题越来越多,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如果简政放权的改革不能走在其他改革的前面,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他方面的改革也会难以向前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简政放权正在以一种制度重构的方式制约政府权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建立公信力,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要下好这盘事关改革成败的大棋,赢得简政放权改革的胜利,就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切实精简政府机构及人员,转变政府职能,把该管的管好,从不该管的领域退出,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最大限度释放出发展的新活力、新动力,务必下好简政放权这盘大棋。 相似文献
4.
逼出来的“乡派”式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乡派”式改革,还是其他的改革方式,我认为下一步乡镇体制改革的重心应该切实转向“转变政府职能”上来,将乡镇改造为真正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级组织。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的重要论断,指明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明确要求"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快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使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成为学界焦点。学者们就 相似文献
6.
行政审批,是行政许可制度的一种形式,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当今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在大多数国家,行政审批只是一种辅助方式,使用范围的针对性极强. 相似文献
7.
8.
要确保行政权利依法、公正、高效地行侥就必须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较为系统、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制妲有时候仍然存在着内部协调机制不完善、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监督操作缺乏币行性等缺陷。文章分析了我国原有防腐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当前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监督的必要性,并根据相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只要这种“学而优则仕”的历史逻辑仍然在相当范围起作用,这个古训就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国家层面提出大部制改革之前,浙江富阳市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后来撤并部门的做法不同,富阳的改革不动机构而是虚设专委会,将各部门中相近职能梳理、整合归类,由专委会统筹作战。但是,富阳对上依旧由各部门按传统对口衔接。对上依旧,对内从新。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这体现了改革者的智慧和无奈…… 相似文献
15.
16.
放权,是新一届政府留给公众的最深印象。对权力边界的认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而日渐明晰,政府管得过多、权力过大的弊端,也在这一过程中凸显。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呼应民众对廉洁高效政府的期待。放权的关键,是限制 相似文献
17.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0,(43):4-7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部分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这方面。“十一五”规划《建议》当时的提法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等“四个分开”。另外.在“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方面,与“十一五”规划《建议》当时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相比.增加了“依法决策”的要求。但“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有“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的提法,在“十二五”,建议中没有这条内容。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推行的"大部制"是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一个新尝试,对行政领导来说更是一个新课题."大部制"把一些职能相近或相关的部门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部门,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职能.实行"大部制"有利于集中和整合资源,减少职能交叉,克服部门本位主义;有利于行政协调,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加强宏观调控.在这场改革中,行政领导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其权责的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大部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