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老子在《道德经》文本中唯一对实定法进行总体评价的一句话。历来学者们通过对此句中"法"与"法物"、法与刑的学理辨析使得老子在法令制度、政治国家等方面的思想逐渐清晰化。老子对于国家的法令制度这一专门领域是持谨慎与贬抑态度的。《道德经》里的法观念在于圣人之治下的有限法制之治,而这些有限法制又必须合乎自然之道,建立小国家,恢复原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2.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功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5)
<道德经>的有与无是道的动态构成机制,道摄有无,有无环生.在<道德经>中,有与无又展开和变现为徼妙、雄雌、逝反、生死、动静、益损等一系列范畴.基于对有无之道的洞见,<道德经>阐述了有无之用的方法论,即用有、用无与有无兼用.以有无之道与有无之用为内容的有无观构成解读<道德经>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孙莉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27-128,132
运用关联理论对《道德经》选段进行解读,认为其论述了"本色为官"、"有权无私"、"清心寡欲"的为官之道,对为官者修身处事和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纪兵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3
“文化”人之根 ,“法治”国之本。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道文化 ,诸子百家都根源于道家 ,儒家不过是官僚士大夫阶层体道训民的产物罢了。《道德经》第一章断句的错误偷换了道学的基本范畴 ,实际上 ,道学是“通无有”之学 ,推崇“实践”的“人文主义” ;基本价值取向是 :“同”或者“求同” ;基本方法论是 :肯定再肯定。这都与西方“辩证”的“物文主义”方法存在差别。历史必将证明 :只有中华文明与“老子”的思想被世界广泛接受、推崇的时代 ,才是世界文明真正复兴的时代 ,才是世界真正走向文明的时代。而现在 ,就是世界公认的文明中心向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文化回归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牛殿庆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7-48
《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精神就是仁义、真情、善良,乐于奉献。作者在肯定后并没有就此让步,而对这种精神进行了严肃审视,得出白大省精神中缺乏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柱,她认识不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作为道教的核心经典和古代东方著名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并形成以无为、渐进、适度、均衡、非间断等为特色的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既可丰富和完善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能够为当代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具体的实践借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并在积极扬弃的同时努力弘扬. 相似文献
9.
崔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2):89-95
《道德经》是一部深邃玄远的中国文化典籍,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出现过诸多译本。就英译本而言,不乏名流大家的珠玉之作。其中英国汉学家约翰·闵福德的英译本甫于2018年底出版刊行,作为其本人同时也是该部哲学经典的最新翻译成果,便是不容忽视的一部作品。文章通过描述性地梳理分析发现,译者治学基础扎实而经验丰富,底本选择依循传统又别具匠心,体例编排合理严谨,译笔行文简约精妙,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
<道德经>是东方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部殊胜的宝典.它博大精深,涵盖宇宙万物的科学大真理.著名汉学家Arthur Waley的译著却在内涵和形式上都有所欠缺,难以呈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老子》仅仅五千字,却微言大义,句句都是名言隽语,蕴涵了无穷的智慧,历经几千年的风雨经久不衰,至今在人们的日常语言和处世原则中仍可看到其留下的印记。《老子》中提到的珍爱生命和贵身轻物思想,对今天开展生命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孟洁然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25-26,65
《老子》仅仅五千字,却微言大义,句句都是名言隽语,蕴涵了无穷的智慧,历经几千年的风雨经久不衰,至今在人们的日常语言和处世原则中仍可看到其留下的印记。《老子》中提到的珍爱生命和贵身轻物思想,对今天开展生命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的经典案例。笔者梳理了两百年时间里,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世界翻译传播的历史,重点介绍了老子著作思想在英语世界、法语世界、俄语世界、德语世界和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4.
皮运汤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31(6):80-82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是老子大道思想的最基本的表述,是其“玄览”观和无为精神的理论基点。本文试图从西方德里达解构主义观念出发,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做尝试性解读,探讨其常道与非常道、道与名、道的状态之间和特征之间的解构性,以更好地理解老子道学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是中国典籍中的一朵奇葩,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90篇《道德经》英译研究的相关成果,对《道德经》英译研究的现状,包括译本的分析与对比、译者视角、关键字词和风格的探索、《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总结,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李东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3):38-42
最早的《道德经》英文全译本可追溯到晚清,分别由湛约翰(John Chalmers)、巴富尔(Frederic Henry Balfour)和理雅各(James Legge)翻译。通过对三人译者身份与译介动机的剖析,进而从翻译方法——对“道”的理解、修辞、文体和注释四个方面对这三个早期译本进行异同比较,展示译文文本所呈现出的特殊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17.
追寻老子的踪迹——《道德经》英语译本的历时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学研究高潮中,<道德经>成为被翻译得最频繁、发行量最大的中国典籍,现在已经有近一百多个不同的英译文本.本文分析了自理雅各以来英语世界的<道德经>接受现状,对<道德经>的英语世界行旅进行分期研究,描绘了<道德经>文本在英语世界的三次翻译高潮,并通过历时描述,揭示了因翻译所造成的翻译文本形象变迁.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除了具有朴素而又充满辩证的哲学思想,还有着独到的语言魅力,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句型结构上应用了大量的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前句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充当下一句的主位,下一句的述位又引出一个新的主位,形成延续的链状结构。一些权威的《道德经》英文译本对延续型主体推进模式句型的翻译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直译法传递原文语言结构,二是用省略法简明陈述原文大意,三是用适度变形法在形式和音节上对原文进行补偿,成功地向西方读者传递了古代汉语的语言魅力。这些翻译形式对《论语》《孙子兵法》《通书》等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