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视角透视云南民族多元文化背景下妇女的生育健康赵捷张团仙古往今来,在伦理上母爱是一种道德,它贯穿女性人生的始终;在文化上母爱是一系列生育习俗、制度、抽象化的符号和精神。本文拟透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探讨传统母爱对妇女生育健康①来说意味着什么?它对...  相似文献   

2.
意愿生育性别偏好虽然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生育意愿,但会对生育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生育数量不受限制时,人们通过多育来满足性别偏好。当生育数量受到生育政策的约束和限制时,人们往往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满足性别偏好。生产力、文化、社会、经济、政策领域等方面因素是城乡居民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差异的形成原因.应从文化、经济、社会、政策层面削弱城乡性别偏好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计划生育政策制定中基本上考虑了社会性别差异问题,较好地体现了性别公正.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女性生育自主权打折扣、重男轻女倾向仍较普遍等问题.强化性别平等意识,积极推动男性参与;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消除生育中的性别偏好;正视社会性别差异,实行生育社会补偿.这些方面都是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生育性别选择的伦理省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选择既是一种受“看不见的手”调节的自然生殖行为 ,又是一种受人为因素调控的行为。人类在生育性别选择上从别无选择到技术上选择自由 ,这是人类生育技术发展和对自身认识的重大进步 ,同时也是对人类生育道德责任的挑战。在现实社会还较严重地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好的情况下 ,人们在生育性别选择上究竟应当奉行个人主义的道德方针还是群体主义的道德方针 ,这是生育当事人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出生是人的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是一个社会群体成员步入社会生活的开始。在人生礼仪中,生育礼俗集中反映了人处于生命的起始阶段时与特定社会和文化的密切联系,许多民族的传统生育礼俗突出地反映了人们关于自身增值和亲族继嗣、子嗣性别的观念和各种基于巫术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意识。纳西族传统的生育礼俗在这些方面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作论析。  相似文献   

6.
性别与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性别因素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文学批评领域。性别批评在其批评特征上表现为批评定位上的政治性、批评标准上的个人性和批评方法上的多元性。性别批评在内容和方法上对传统批评的反叛和颠覆具体表现在作品形象分析、阅读接受研究和写作策略选择等方面。性别批评因其对社会文化问题的特别关注而被认为是19世纪社会文化批评的复兴。当“性”成为人们理解社会权力结构的切入点时,性别领域里的男女关系便成为社会政治领域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权力关系的一种类比与对应。性别批评话语因此而成为一种介入社会的隐喻性话语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面临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已经在中国浮出了历史地表,但正如当年鲁迅所追问“娜拉走后怎样”一样,当中国女性主义者们在发誓要反抗、颠覆、摆脱和逃离男性文化时,其实又重新陷入到男性文化的圈套之中,当女性主义正暗自窃喜找到了一条自我拯救之路时,其强化的“性别意识”也许正是男性文化所欢迎的,那种不谈政治、社会的女性主义理论和文学实践在男性文化看来,真正只是一种游戏,一种“突围表演”。  相似文献   

8.
马芳平 《理论界》2010,(5):76-77
西美尔认为,性别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人类文化并不是无性别特征的,从性别角度而言,现代文化客观因素的男性特征与女性本质是分裂的,现代文化客观因素的这一特征对男性与女性而言是压抑的,因而需要发展异质的女性文化,只有女性文化及女性存在方式与男性的一样受到重视的时候,社会文化才会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9.
侯艳兴 《兰州学刊》2011,(3):178-182,196
民国时期的"太太"不仅是一种称呼,还是一个社会类别。其具有阶级、性别与身份的文化内涵:太太是上流社会男性妻子的专用称谓,这些男性包括达官贵人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尽管她们受过教育、具有现代性,但是因其缺乏独立人格和国民身份,受到知识分子的批判。此外,她们仍然处于传统的社会性别权力秩序之下。  相似文献   

10.
体育报道中的性别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隽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106-109
“性别偏见”是社会学范畴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新闻传播活动的过程中也有所体现。经过对《中国青年报》、《城市早报》、《体坛周报》等报纸的抽样研究分析发现,在体育报道中也存在性别偏见。这种偏见有观赏型偏见、忽略型偏见、玩狎型偏见、侮辱型偏见几种类型。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有:(一)我国体育新闻采编队伍中男性比例极高;(二)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三)体育新闻的受众群以男性为主,女性为辅,且男性比例极高。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学术界》2004,(6):72-87
爱情以及爱情反映的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建构。这种文化建构努力赋予男性以各种优越性 ,而把女性置于被动的屈从地位。进入信息时代 ,影视传媒在爱情和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极大地影响着大众的两性观念和两性行为。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 ,当今绝大多数影视传媒以传统的社会性别观为基础 ,把爱情披上消费文化的外衣 ,突出其时尚性和感官刺激性 ,在对大众进行煽情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兜售传统的社会性别观。有幸的是 ,一些少数影视从女权主义和人性的角度出发 ,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以及女性为了改变自身处境对现实的反抗  相似文献   

12.
德国有一位对女入怀有相当成见的哲学家尼来说:“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的形象,女性则模仿这一形象创造了自己。”在他看来,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地位,是由男人给规定了的,女人只配做男性的奴婢和附庸,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这是一种长期存在于男性文化里的女性观。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有文化的职业女性,她们对事业、前途、荣誉和成就,常表现出信心不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遇事怕出头,怕竞争,把自己的平庸无为归结到性别上,有一种女性性别的自我歧视和角色自卑的心理。对此笔者试谈几点粗浅看法。1.女性与…  相似文献   

13.
自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近10年的时间。10年来,从领导到群众,究竟有多少人能从国策地位认知男女平等的重要意义?决策者的性别意识对性别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否造成其在公共决策中存在社会性别盲点?在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和女性主体意识日渐觉醒的今天,妇女的社会地位是不是得到了整体的改善?传统的性别分工是否依然存在其土壤?生育、抚育性别观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挑战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已有文献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理论探讨,尚未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本文将全国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数据与2000年至2015年间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相结合,研究经济增长与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发现高房价有助于降低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而经济增长则没有显著影响;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儒家伦理和传统生育文化影响力小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初期性别干预程度高的城市;女性社会地位、城镇化进程、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地区生育政策等传统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也有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因此,国家必须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强"男女平等"宣传教育并普及新型生育文化,从而继续缓解家庭生育行为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互桂 《船山学刊》2008,33(2):221-225
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是以男性为本位的并在男性审视之下的文化,是为维护男性的绝对权威和政治地位而构筑的文化”,这种政治文化传统给历史上妇女的参政带来了许多无形的障碍。因此,构建平等而先进的性别文化,健全和完善政策制度。全面提高女性的综合素质,使国家机构中女性影响力得到相应拓展。其结果必然是妇女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女政治家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突破了50~70年代的单一刻板模式,变得多姿多彩。这种变化主要有三种趋势:一种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反叛,以对抗男性中心文化;一种是向传统女性形象的回归;一种是试图寻求一种独立、平等、和谐的新型两性关系。这种女性形象的分化反映了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受到质疑和解构,女性逐渐成为社会性别关系的一个主体。  相似文献   

17.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检视 1 95 0 - 1 970年代中国诗歌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和期待 ,我们会发现 ,在这一想象和期待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性别立场。而这一性别立场最终导致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向无性化和一性化即男性化发展。所谓的“男女平等”只不过是抹杀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 ,将女性变成男性的话语表达。由此可见 ,社会给予了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政治地位 ,它也就用“平等”剥夺了男女各自的自我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18.
裕固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生的草原游牧民族。草原文化、游牧文化成为他们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特征。中国的传统性别分工中总是从生理性别上确定女性地位,女性家庭成员常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在裕固族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中,弥漫在文学世界中的是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女性往往是其中的主题。他们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灼人眼目的,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裕固族的民族特征和独特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道德隔离、户籍隔离和性别弱势使城市外来未婚女性在生育健康服务方面被边缘化,而环境变化和生存压力则增加了她们在生育健康方面的脆弱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城市在宏观管理上要体现社会成员的平等原则,从“管理型服务”向“服务型管理”模式转换;在微观服务上要以保障妇女生育健康为中心,促进男女生育健康权益的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20.
生育健康中男性的地位及作用———西双版纳勐润村生育健康的调查与分析O杨南丽田斌生O生育健康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尚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的概念。但生育健康的实践与研究在国内外已日益受到关注。1994年9月在埃及开罗召开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上,生育健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