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县域金融服务真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金融服务真空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产生原因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县域市场退出和邮政储蓄所导致的资金外流。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必须实施有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政策功能、发展中小银行、弱化分支行制和改变邮政储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邮政储蓄在央行支持下长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在新政策和金融改革逐步推进的压力下,随着转存款利率的不断调低,邮政储蓄面临巨大的挑战。根据各国改革的经验,我国邮政储蓄的改革很有可能是先实现邮政储蓄的独立经营,之后再完成股份制改造。在其模式选择上,提出了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和组建全国最大的零售银行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邮政金融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邮政储蓄在中央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新政策和金融改革逐步推进的压力下,邮政储蓄又面临巨大的挑战。邮储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改革之路。在借鉴国外同行成功经验的同时,考虑到国内市场的具体环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追溯社会背景的变迁,结合沈阳的地域特性,研究了我国传统金融建筑向西式近代银行建筑演进的过程,揭示了不同建筑文化背景下,金融建筑平面布局、立面及空间各自的特点,指出了从传统金融建筑向近代银行建筑发展演进的矛盾性及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从近代陕西金融业发展变化出发,利用地方性经验知识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建立对陕西近代金融制度变迁的有力解释,并得出如下结论: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陕西传统金融业受自身诱致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某些向近代金融机构转变的趋向;民国时期,各级政府的干预,造成近代银行系统在陕西的出现及传统金融机构的衰败;但政府的金融垄断及经济的崩溃,使陕西的银行业中途失败,也中断了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反映了经济的近代化进程.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过程为制度变迁的过程和各种参与者相互博弈及认同的结果.当通过学习、模仿、实验所做出的边际调整或能够得到大量利润、或仍出现大范围持续亏损时,往往伴随既定金融组织的解体和金融创新的实现,金融组织以渐变方式向前演进.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结构变迁不仅体现为现代银行体系的形成、完善,及对票号、钱庄、典当等“旧式”金融机构的替代,也存在一个由通商大埠向广大内地的扩散过程,存在一个“由上到下”即由国家、省级层面向县级及其以下基层的渗透过程.各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动态调整,既有相互融合、互补的一面,又有相互竞争、替代的趋势.近代时期的金融资源分布也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典型的二元结构的特征,而这种二元性的金融结构也是与近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贷: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供给远不能满足现有的金融需求。因此,增加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遏制邮政储蓄对农村资金的抽取,加快信用社的改革,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对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优惠的扶持政策,是缓解农业、农村和农民贷款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邮政储蓄资金余额在高速增加,政策的改变促使邮政储蓄资金必须走向市场,必须探索全新的资金运作模式.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邮政储蓄资金直接入市的意义,继而着重讨论了直接入市后邮政储蓄资产配置的变化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能以贷款有无投向近代新式企业作为是否为商业银行的评判标准。按照现代金融学理论,19世纪50年代在实施了过账制度以后的宁波钱庄就是本土商业银行。近代宁波钱庄的空盘交易属于纯粹的虚拟经济范畴,与现代金融投资交易相当接近,如:有固定的交易对象、交易场所;现金结算,具备复杂的交易层次与网络,信用交易特性明显;有做空机制,交易规模显著扩大;具备平仓制度、经纪人制度、佣金制度和最后交易日制度。近代宁波钱庄的空盘市场属于一种货币远期,但尚未发展到期货阶段。基于19世纪中期传统金融向近代金融转型的时空背景,可以认定,近代宁波金融市场的空盘交易是一个了不起的金融创新,它是中国最早的金融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邮政储蓄银行已正式挂牌,在社区银行定位的同时被委以服务于农村的重任。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实施邮政储弩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经营不仅符合国际邮政储蓄金融制度变革的潮流,而且对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对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可行性、必要性及经营战略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对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对日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主张抗战与建设并重。在金融方面,对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战前经济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制定实施了战时金融统制政策,在此过程中邮政储金汇业局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四联总处下属的“四行二局”之一,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战时的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四联总处等机构的资料,重点分析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营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金融政策实施的过程及成效,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邮政储蓄在抗战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我国近代金融业开放的历史告诉我们,虽然近代金融业开放对现代金融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与演进、中国的金融思想、金融制度的转化与质变以及促进中国近代金融市场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近代中国金融体系风险、迫使中国政府丧失了部分金融主权、影响到了中国的政局变化。以史为鉴,当前中国金融业开放尤其应该注意加强政府在金融业开放中的作用,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避免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3.
汇丰银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英国海外殖民地银行之一,它在1865年成立以后,经历了1865年至1894年的创立和发展、1895年至1914年的帝国主义式的扩张、1914年至1927年"恢复常态"的发展、1927年至1949年再度获得在华发展机遇以及1949年以后与中国大陆处于停顿和恢复发展等5个历史阶段.汇丰银行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大中国地区,有关中国的业务以及当时中国的内外形势塑造了它,这是一个互动的曲折历史过程,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是中国金融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外资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地位的历史范本,并对处理外资银行的角色、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发展过程的地位和影响等问题,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制度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重要,近代中国尤其如此.农村合作金融作为现代农业金融的一环.在整个金融体制中,实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以小农经营为主体、农业经济占整个国家经济最大比重的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更显示其重要性.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在总体上是一场农村信用合作运动.近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从农村信用合作制度-农业贷款制度-合作金库制度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各自不同特征.考察这一历史,对我国重建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应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1666年大火后伦敦的重建对近代英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促进了英国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而且在此基础上,促进了英国海外贸易的活跃,并引领一大批沿海城市效仿伦敦模式建立了新的外向型港口。所有这一切,在进一步助推了英国商业贸易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助力了近代英国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末,武汉成为中国中部的区域货币中心,强化了自身的金融地位.铸发新币的巨额赢利,是湖北和武汉开展各项"新政"的财政基础.进入民国,武汉保留了综合性的货币发行职能."汉钞"在1921~1926年的大发展,是武汉金融地位达到顶峰的标志.近代武汉区域货币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内外贸易转运中心的地位是必要条件,直接原因则是晚清至民国前期的政治衰朽.在近代史上,武汉成功完成由前近代晚期的大商埠向近代经济金融中心转型.深入探析这一转型过程,对当前武汉制定重建金融中心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后邮政储蓄资金流向何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前,邮政储蓄由于“只存不贷”、坐享高额转存利润等问题而倍受指责,2003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转存利率、资金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旨在考察改革以来邮政储蓄在获得资金自主运用权后资金的流向情况,尤其关注它是否还在继续充当农村资金“抽水机”的角色,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近代金融史实的角度观察、分析了金融功能的有效供给与需求,给出了金融功能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一般含义,揭示了金融功能与金融发展的内在关系,明确指出了正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出现了对金融功能的不断需求,而有效金融功能的不断供给不仅满足了经济发展由农业经济向商业经济再到工业经济的过渡,同时也使自身由初级金融发展到现代金融。因此,金融功能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不断均衡是金融发展的标志,对均衡的追求是金融发展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邮政储蓄目前已成为第六大金融机构,但受到金融界的广泛批评。这些批评根源于邮政储蓄独特的制度安排,因而这种制度安排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部分回答这种引起广泛批评的制度安排原因,指出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演变方向。文章的结论是目前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秉承着过去,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只有邮政储蓄制度供给者利益兼顾,未来邮政储蓄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邮政兴起于西方列强入侵的风雨之中.近代中国的邮政储金、汇兑业务也是在邮驿制、民信局等中国传统邮政、金融组织和西方"客邮"等西方邮政金融组织的共同作用下催生的.经历了"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后,近代中国邮政储金、汇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基于对西方办邮经验的汲取和对当时国内邮政金融形势的考量,国民政府着手建立起了邮政储金汇业局,使得邮政储金、汇兑在邮政总局的事务中凸显出来,也向专业化和规模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