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兼语动词让源自行为动词,跟其他同义兼语动词的来源一致;跟别的兼语动词直接源自行为动词不同的是,让在西汉首先成为表示让与的兼语动词,中古时发展成为表示容让的兼语动词,最后在唐代才成为表示使役的兼语动词和表示纯致使的兼语动词,这是受动词教逆向类推的结果。在成为兼语动词的同时,让也开始向被动标记演变。  相似文献   

2.
带兼语的“使”和“让”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语法著作因“使”和“让”带兼语有致使义而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讨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们是等价的、可以互换的。其实:1.在语义层面上,“使”只有“派遣”和“促使、迫使、致使”义,而“让”除了有以上两义外,还有“要、要求”、“表容许对方做某种动作的‘给’”、“容许、听任”和“在祈使句中表示某种愿望或发出号召”四种含义;2.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使”字句中的谓2经常表结果或状态,而“让”字句中的谓2则经常表目的或动作;3.在语体层面上,“使”趋向于书面语体而“让”趋向于口语体。  相似文献   

3.
一些语法著作因“使”和“让”带兼语有致使义而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讨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们是等价的,可以互换的。其实:1.在语义层面上,“使”只有“派遣”和“促使、迫使、致使”义,而“让”除了有以上两义外,还有“要、要求”,“表容许对方做某种运作的“给”、“容许、听任”和“在祈使句中表示某种愿望或发出号召”四种含义;2.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使”字句中的谓2经常表结果或状态,而“让”字句中的谓2则经常表目的或运作;3.在语体层面上,“使”趋向于书面语体面“让”趋向于口语体。  相似文献   

4.
英语SVOC句式与汉语兼语式动词类别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SVOC句式与汉语兼语式存在许多共性。对比这两种句式,人们会发现动词是构成这两种句式的核心。英语SVOC句式动词类别与汉语兼语式动词类别尽管不能一一对应,但都是在使役化构词和语法隐喻两种主要的语法化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开X"类开始义动词的词义衍生与类推造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X”类开始义动词。其结构为“开_”,多为动宾式合成词,共同的核心语义为“开始某项活动”。“X”为名词性语素与动词性语素。语义表示工具、处所、时间、动作等。其产生发展的来源一是利用已有的“开X”类动词衍生新义,二是利用“开X”类动词的格式类推创造新词。这类动词的不断产生是为了语言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准确与生动。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使役动词及其相关的句法、语义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汉语使役句中使役动词主要有:令、遣、使、教、著、放等,因之构成的并列复合词有:令使、使令、令教、教令、遣放、放教、著令等,它们原本都有特定的意义,因为常作兼语式的第一个动词(“NP1 V1[使/令/遣] NP2 V2”中的V1),使其具体意义逐渐虚化,最后变成纯粹的“致使、使让”的使役义。它们产生和使用的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令、使、遣、教”在秦汉时已用,“教、交、著”等在唐宋时常用,“叫、让”字句在明清时才逐渐使用。“使”、“令”、“遣”等其原始义即为命令、派遣义的动词,“教、交、著、叫、让”等用作“使令、使役”义则引申途径较为曲折,因而在使役句中,所表的使役强度在语义、语用上强弱有别。  相似文献   

7.
非使役化中,从使役动词到作格动词的转换,原生及物动词同时受到三种语义选择限制:其一,动词包含"使役义([+cause])"特征;其二,动词是动态动词,表示状态变化;其三,动词的外因可以通过句法(为降级题元,充当介词的补语)或语用(为暗指题元)手段判别.  相似文献   

8.
带定指兼语的“有”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有”可以带兼语构成兼语句 ,这种“有”字句中的兼语一般是不定指的。但在一定条件下 ,“有”可以带定指兼语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在复句中充当分句 ;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构成单句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汉语致使动词所构成的使役结构可以译成日语的「Nを自动词使役态」、「Nを他动词」、「Nを形容词くする」和「Nを形容动词にする」,并从汉语动词的特征出发分析了各种情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试说兼语结构与“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请"字可以组成兼语结构但并非一定组成兼语结构.依据对"请"字及所组成的语法形态的分析,发现"请"字结构有三种基本情况1."请"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是动词,组成兼语短语作某种句法成分.2."请"不表示实在意义,是敬辞,不构成兼语结构.3."请"用在主谓结构之前,或作为动词,组成兼语句,或只作为敬辞,不起结构作用.这可以从所"请"的是否是直面者、"请"前是否可加状语、句式是否可进行同义转换及"请"字是否可去掉等多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11.
12.
"以……为……"兼语结构是先秦汉语中的一种常用结构,从语义、结构和变换形式三方面对这一结构做详细分析。"以……为……"兼语结构有使令和认定两种意义;兼语和"为"的宾语比较多样,但这只限于表认定意的兼语结构,表使令意的却很单一;由于兼语的移位和省略,"以……为……"形成了四种变换形式,其中"以为AB"和"以为B"是促使"以为"发展为复音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三个平面语法观"的分析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兼语式构成的句法、语义、语用条件。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兼语式的形式特点和功能特点做出分析,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解释,在与类似句式比较中,进一步明晰了兼语式这种汉语特有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内涵。  相似文献   

14.
英语动词的“时”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英语语法认为,英语动词有16种时态,而现代英语语法则主张英语动词有两时和两体。两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时间(time)和时(tense)不同,时间是一个概念,而时(tense)则是语法上的称谓。两体:进行体和完成体,体必须和时连用,也可以互相结合。一种特定的动词时的形式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中带“叫”字的兼语结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金瓶梅》中带"叫"字的兼语结构,分析几种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6.
含率领义的“以”在古汉语句式中应视为动词 ,并非介词 ,从具体使用上及字形分析上都证明了这一点。它所构成的句式是一种单一的只表目的关系的连动兼语融合句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金瓶梅>中带"使"字的兼语结构,分析9种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8.
用篇章功能语法的方法分析“有”字兼语句的篇章功能,指出“有”字兼语句具有引出话语话题的功能,篇章照应功能以及倾向于指称定指成分的功能。同时对比了“有”字兼语句与无定名词主语句在篇章功能的异同,着重指出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援”式类推体现了《墨经》的逻辑类型, 《墨经》的逻辑类型是不同于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的类推逻辑。从《墨经》所讨论的主要推论形式出发来了解古代逻辑初创时期的逻辑类型, 不仅对研究中国逻辑史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而且对于丰富和发展普通逻辑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静态动词静态动词(stativeverbs)指的是一些表示相对静止状态的动词。可分为感官动词、认识动词和联系动词三类。(一)感官动词(verbsofperception)这类动词有see,hear,smell,taste,feel等等。它们可以表示客观存在作用于感官而不受意识支配的行为,如:Icanseeaplaneflyinginthesky.Iseemtosmellgas.(我好像闻到煤气味儿)这类动词在表示这种客观存在着的物体使人五官感觉到的意思时不宜用于进行体。试比较:Icanseethelightoverthere.(正)Iamseeingthelightoverthere.(误)而在表示某人主动地去感觉客观存在着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