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应对高度全球化发展造成的“附近的消失”与“地方消失”,符号作为形式化地方文化的“所指”措施应运而生。然而,地方文化符号化这一进路看似合理背后却另存悖论——越想将“地方”象征抽象为某些固定符号,“地方”(能指)越可能被符号(所指)所局限。地方文化符号化产生于现代人在同质化空间构建异境背景下对不同空间感的追求,是在凝练“地方”空间历程中促生的文化转向,以生成地域性文化图样供消费。符号一旦遭遇资本物化,符号泛化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即随之而来,同时以民族为抽象出的地方文化符号能兼备地方性与世界性,不自觉地使其陷入两难境地。当然,“地方”不会因符号而消失,为“地方”灵魂的持存,要强化地方感,避免寻回“地方”进程中的矫枉过正,其破解进路要遵循好本土性、全球性的基本原则,厚植地方个性兼并世界性的包容性、差异化美学来塑造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2.
符号作为一种象征物、一种载体,代表着文化的外在表征,也承载着文化的历史、内涵、价值等内在理念。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其特有的符号或符号系统所阐释的。地区生态文化的建设,需要认真分析地区生态文化符号的价值及其构成要素,建构其独特的生态符号和符号系统,从而实现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符号·文化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同时,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所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是在本族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另一种文化系统下语言符号的掌握.从而能够解决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问题。本文拟就英汉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礼仪符号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一些差异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洛文化研究首先以地域文化研究的面貌呈现,其所延伸出来的河洛文化定义也多半参照于此。在长期的文化观念中,与河洛文化产生联系的是“河图”“洛书”神话,这种说法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是,河图洛书并非单指与“河图”“洛书”相关的神话,因为,河图洛书并不是以神话面貌出现的。河洛文化的发展过程与河图洛书的嬗变过程有在时间上的吻合,也有在文化理念和思维上的共通点。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作为两个文化符号,两者之间有文化联想,有河、洛地名联想是十分自然且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论述了中外大学校徽案例中建筑符号的不同表征方式和特性,显示了校园建筑彰显学校特色和品质,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性中凝炼出图像、指示、象征等表征方式的建筑符号,运用到大学校徽的设计中,使建筑符号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以延伸和发展。利用建筑本身的物质空间、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去展示和传承校园文化,积极构建大学品牌形象,并使其成为一所大学的精神图腾。  相似文献   

6.
广松涉通过批判地析取马赫哲学“复合感觉要素一元论” ,提出了主体与对象整体性、函数性功能关联的“场”及人们关于物体的概念符号是“共同主观性的意义形象”———“意义的所识”之命题。但马赫哲学在骨子里是主观唯心主义 ,然而它表现出来的却是“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的折衷主义 ,而其所谓关于“物”的“思想的缩约符号”(广松涉称其为与人的知觉及“对象的所与”相联系的“意义的所识”) ,因其失去了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形象认识到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的说明 ,也就难以得到科学的理解与把握。其实 ,这些关于对象世界的概念性称谓 ,只不过是人们在实践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而形成的人们关于对象世界的一种理性把握的思维形式或观念符号  相似文献   

7.
[摘要]贾樟柯在电影《山河故人》中运用大量表意符号,用深固和游走的隐喻符号传递乡愁,用血缘、个体、人情的表意空间符号延续个体情感,用文化失语与情感断裂的错位消费符号反映现代性文化失语,在“隐喻”“空间”中“消费”着活在不同阶层人们感知世界的离散与失忆。  相似文献   

8.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言必称特色,经常导致有特色无市场、有文化无产业,且越是强调特色,就越难以走出本地市场,越无法有效开拓外部市场.能够被更大范围乃至世界所欢迎和喜爱的文化产品,必是超越区域文化资源或文化符号之特色的产品,其内容一定渗透了共通的人性主题,特别是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理想和普遍情感,其运作方式必然遵循共通的商业法则并充分应用现代科技表现手段.文化资源或文化符号的特色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变成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这其实就是一个借助共通性对文化特色进行打碎和重塑的过程.因此,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需要以共通的人性主题、共通的商业规则、共通的现代科技表现手段之共通性实现对特色的否定之否定,即经历一个由“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摘要]仪式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它由一系列的符号或符号系统作所构成,这些符号或符号系统通过仪式的操演而不断地发挥其功能,并被人们赋予了十分丰富且深刻的文化意义。人类学家对仪式的象征符号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贵州省亻革家人的“哈戎”仪式为个案,运用象征人类学中的象征符号理论,从维多克·特纳所提出的“支配性象征符号”和“工具性象征符号”两个理论模式出发,对亻革家人“哈戎”仪式场景中象征符号的含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种虚拟的承载着作家独特人生、审美理想的文学化的形象世界。因此 ,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性存在 ,而是主观性叙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学形象世界的意域 ,成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象征化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具有独特的语码、内存和符号化的表意体系 ,形成了一套符号语法体系并具有相应功能。同时 ,作为符号存在的“湘西世界”与作家的符号化思维、情感、意志具有复杂的同构体系 ,最终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与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关系。语言符号成为了文化符号的一部分,同时新的语言词汇的出现以及被社会的认可,也总是在一定的文化传承中完成的,每一个时代语言符号都标识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本文主要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由"世界工厂"向"符号工厂"演进的过程中,现代传媒深度介入并主导文化符号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文化的媒介化趋势日益显现。这不仅表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造上,也表现在新文化符号的生产与消费上。而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众书写"和"出版后过滤"的生产与把关机制,更是大大地推进了这一趋势。文化的媒介化不仅为我们理解现代传媒的角色与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同时也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传媒的社会责任:一是发挥现代传媒在符号生产中的主导作用,防止现代社会的符号鸿沟;二是善用传媒符号权力,化解现代社会文化消费中的符号暴力;三是坚守现代传媒的公共性,警惕文化媒介化背后的权力渗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这份遗产同时也是一笔丰富的视觉符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形式,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设计教育是推动一个民族视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寻找具有现代意义与传统视觉符号意象结合的切入点,在传统中“考古“未来设计,创造出切合时代实际需求的现代“传统文化”设计,是我们每一位设计教育、研究、实践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从“农民工讨薪”事件的影像传播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农民工”的阶层身份,还是“讨薪”的抗争过程,都不是一种简单的“劳资纠纷”现象,而是“阶层分化”过程。影像符号隐喻的政治权力无处不在,政治叙事也成了“讨薪”中独特的话语模式。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政治叙事建构了“官民博弈”的舆论场,在这个场域中,影像符号成了阶层博弈工具,手段是技术层面的政治修辞、身份层面的权力生产、受众层面的符号消费。三个层面同位存在、同时发生:修辞路径中的戏剧性影像、新闻漫画、血腥影像,本身就具备了符号消费的潜质,符号消费的过程又伴随着政治权力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满文出现较晚,睿智的满族先民创造了很多原始记事法。这些看似奇怪的记事法多依赖于生活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形体,以其自身的某些特质作为提示人们的标志性符号,从而达到记事的目的。从符号学理论看,萨满信仰的核心内容正是萨满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符号形体”所隐含的“符号解释”。其中,能够以神话、传说形式表达并传播其“符号解释”的事物,就可被视为萨满神话的符号性载体。承载萨满神话的符号载体种类繁多,其中尤以神偶最为形象,数量最多,其所蕴含的神话也使偶体具有了深刻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读图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对于传统仪式的传播同样如此。裕固族传统仪式富含拥有自身文化特质的视觉符号体系,对其文化释义的研究,可从符号文本的双轴视域出发去理解仪式中的视觉符号及其传播实践如何与身体实践、仪式展演、时空再造等诸多要素发生勾连。通过搜集整理视觉符号,再将其打造成专属于仪式传播的视觉识别系统,一方面,传播者可借此甄别判断所要传播的各类文化符号,另一方面,接受者也可在观看的同时通过查询实现更为精准的解读。通过这种顺应时代特点而生发出的“观看”仪式的全新方式,裕固族传统仪式可在构筑现代社会“视觉图景”的同时,借由视觉传播实践更好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来阐释藏族文化中象征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认为藏族象征符号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蕴,传递出藏民祈福吉祥的文化心理,更为重要的是在族群边界中突显出自己的文化特性,强化出其族群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8.
卡西尔早期的认识论思想囿于康德哲学和新康德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将“科学事实”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和最终所与。通过对康德“理性批判”建构术的改造和扬弃,卡西尔的认识论思想历经从“发生学”认识论和“符号”认识论的演变。他将神话、语言、科学视为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不同符号形式,提出一切概念认识都必须基于最原始层次的神话世界,突出表现于自然语言,终点是理论科学。由此,卡西尔不仅将认识论的论域拓展到人文科学诸领域,更重要的是推进了认识反思的层次,并为其寻找到新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对自己早期认识论思想进行的修正,也是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与传统的康德和新康德主义最本质的差别。卡西尔认识论的转向是继康德之后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卡西尔以“符号”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人类文化整体观来把握理性,探索人的本性。卡西尔哲学思想所具有的高度包容力和开放性,为现代西方哲学走出理论困境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墨经》的“名”并不是传统所理解的“概念” ,而是一种用以标记、指称客观事物的语词符号。在《墨经》中 ,后期墨家深刻揭示了“名”的符号性质及其功能 ,提出了名的分类理论 ,具体讨论了名与实的关系以及名与名之间的关系 ,深入阐发了使用名称的原则和方法。因此 ,《墨经》的名学实质上是一种关于语词符号的符号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具有祥瑞意义的"雍仲"在藏区随处可见,更是藏民族举行婚丧和宗教仪式时必须使用的符号。但是,学术界关于雍仲符号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从苯教起源的历史及其起源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再结合雍仲符号的寓意和构成形状等进行考证,可以推断出雍仲符号是由以冈底斯神山为中心的古象雄王国苯教信众所创造,雍仲符号图案的创造思路来自于对冈底斯神山及神山周围流淌着的四条河流的结构状况的抽象表达,同时也充分表明了任何文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求生存谋发展的意念与其生存环境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