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老牛坡遗址第二阶段发掘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老牛坡遗址第二阶段发掘的重点主要在Ⅰ区遗址。另外,在Ⅱ区清理了两座房基,Ⅲ区也做了部分工作。这次发掘收获甚丰,共发掘出房屋建筑基址6座,陶窑4座,大小灰坑29个,墓葬13座,总计发掘面积900余平方米。特别是大型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及铸铜遗存的发现,在陕西还是罕见,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冶金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对这次发掘的主要收获进行了综述,给商周考古和商周历史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校历史系八八级文博专业方向师生33人,于4月6日赴新郑进行了为期23天的考古发掘。 这次发掘是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并在省文物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为配合当地基建工程而与新郑文物工作站联合进行的。共发掘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14座、彩漆车马坑1座、粮仓4座、陶窑2座、水井、灰坑54座。出土陶器、铜器、玉器、石器、骨角蚌器及铁质品268件,陶文十余字。其中M_(61)随葬青铜器20件、陪葬彩漆车马坑一座,该墓及其车马坑是目前郑韩故城  相似文献   

3.
仙人台周代国贵族墓地是1995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发现并发掘的,曾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一处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的小台地,墓葬只有6座,但是墓地未被盗掘,墓葬规格高,出土文物十分丰厚,而且其中相当部分为同时期全国所罕见,发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一发现纠正、补充了文献记载中的某些错误和不足,改变了一些传统观点,为周代考古特别是山东周代考古建立了一个年代学标尺,对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仙人台周代邿国贵族墓地是1995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发现并发掘的,曾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一处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的小台地,墓葬只有6座,但是墓地未被盗掘,墓葬规格高,出土文物十分丰厚,而且其中相当部分为同时期全国所罕见,发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一发现纠正、补充了文献记载中的某些错误和不足,改变了一些传统观点,为周代考古特别是山东周代考古建立了一个年代学标尺,对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论老牛坡商代墓(提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牛坡位于西安以东27公里处,地属灞桥区洪庆乡燎原村。该地南濒灞河,北倚洪庆原,土地肥沃,景色宜人。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人类足迹所至,遍及灞河两岸。东去二、三十里,有旧石器时代早期蓝田猿人的居址。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随处可见。商周时代的历史遗存,更是丰富多彩,不断被发现,老牛坡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1986年3—7月,我们在遗址的Ⅲ区第三台地上,重点发掘了一批墓,共计45座,除了4座属于龙山期墓葬和一座属于唐墓外,余38座墓和1座马坑及1座车马坑,均是商代的。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一年由科学院派出的考古调查队,在中戈壁省赛因查干县地方发掘了(熄灭了的火山)东布仁山上的两座墓葬遗存。据当地人谈,在大约六十年前,当地的人们曾经发掘过那两座墓葬,是石头房顶露出以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5,(5):122-123
<正>一、从出土器物的组合上来看,春秋中晚期的楚国青铜礼器既受西周礼制文化的影响,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1976年后,豫南淅川发现楚国贵族墓群,先后发掘出春秋墓葬36座,车马坑5座,出土各类精美文物8000余件。"其中的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是一个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群,位于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仓房镇下寺东沟村。从现有的资料可知,此墓地共发掘9座楚国贵族墓,15座小型墓,以及与主墓相关的车马坑5座,其  相似文献   

8.
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遗存有丰富发达的春秋战国青铜文化,这种文化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种类型青铜文化墓葬百余座,文化分布地点计有50处左右,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质地的器物,其风格与特征既展示出了“北方系青铜器”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区域特征,从而使该地区一跃成为“北方系青铜器”分布和发现的稠密区域,也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1986年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匈奴遗存考古分队考察了扎勒泰沙漠地区的古匈奴墓葬群(公元3世纪—公元2世纪),同时还调查了16—17世纪封建割据时期的蒙古人墓葬,发现了一些其主要历史时期的遗存,并对大量的墓址和岩画作了记录。通过对墓葬的发掘,发现了劳动工具、武器、日常用具等遗物,同时发现的还有古人类学的材料,它们对于研究各个地区的民族起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0年10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陕西华县梓里村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发掘,清理的新石器时代墓葬共有14座,其中仰韶文化墓葬就有12座。仰韶文化墓葬,基坑方向均为东西向。墓坑形状分为两种:一种为圆角长方形,另一种是圆角方形,以前一种占大多数。墓式有单人葬、多人合葬和二次合葬三种。其中单人葬系  相似文献   

11.
余飞  宫希成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24-126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上孙家寨汉墓群是1973年发掘清理的。当年,省物资局储运公司木材仓库需在该墓群部分范围内修建仓库,为配合此基建工程,省文物考古部门对仓库院内的古墓葬及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发掘,仓库外亦作了零星的发掘。截止1981年止,共发掘汉墓葬182座。此外,在该墓地还发掘了汉以前卡约文化、辛店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存。  相似文献   

13.
西花园——庙台子遗址位于湖北随州市的东北约40华里,东北面是桐柏山、西南面是大洪山,中间是随枣走廊的一部分,这里是古代南北往来的重要通道。西花园——庙台子遗址是两个高坡台地,中间是凹地,东西相距约100米。这次在西花园发掘400多平方米,在庙台子发拥约100平方米,共发掘500余平方米。西花园包涵有屈家岭、湖北龙山、东周文化遗存。湖北庙台子包涵有湖北龙山、商代、西周、东周文化遗存。西花园遗址发现有屈家岭文化晚期的房基6座,瓮棺葬8座,湖北龙山文化的灰坑13座,墓葬30余座,瓮棺葬6座,东周墓葬一座,此墓葬式比较特殊,头南脚北,仰身直肢,两手屈折腹部,在距骨架胸腹之上约20余厘米处的填土中发现有南北一列放置的鬲、豆、盆、罐等随葬陶器四件。另外在人骨架的嘴里含有绿松石块两块。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我校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历时120余天,对重庆市云阳县李家坝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正式发掘。此次发掘的清理面积达1450平方米,共发现从商前至明代2000多年间的文化遗存130余处,其中包括房址、墓葬?..  相似文献   

15.
枣树沟脑遗址继2005年调查和2006年、2007年两次大规模发掘后,2008年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此次发掘发现了两组建筑基槽和用婴儿奠基的现象,以及先周时期的壕沟、房址、墓葬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其中有些遗物为前两次发掘所未见.枣树沟脑遗址先周时期遗存面貌复杂,与周边文化联系密切,其居住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多样性暗示着此地文化交流很可能是伴随着频繁的人群流动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关中西部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而作为周代礼乐文化载体的<诗经>所反映的周代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性格,在关中西部民间有大量的遗存;将这些文化遗存进行发掘和批判清理,不但对西部人文资源起到保护作用,也对于实现关中西部人的现代转型、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巴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前后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年1949年),此阶段由于考古发现资料很少,故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学方面着手研究,老一辈的史学大师吴致华、顾颉刚、徐中舒、董作宾、童书业、卫聚贤等对巴、蜀民族的由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巴蜀文化"这一概念,这是巴蜀文化研究的第一个高潮;第二阶段(1950年1949年),此阶段由于考古发现资料很少,故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学方面着手研究,老一辈的史学大师吴致华、顾颉刚、徐中舒、董作宾、童书业、卫聚贤等对巴、蜀民族的由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巴蜀文化"这一概念,这是巴蜀文化研究的第一个高潮;第二阶段(1950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开展了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据广元宝轮院、巴县冬笋坝、涪陵小田溪几处战国时期墓葬的发掘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专家们提出了"巴文化"概念,进而认为这些战国时期的墓葬资料当属"晚期巴文化遗存",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东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对其文化性质,专家们分析认为应属"早期巴文化遗存",出版了一批具有影响的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此乃巴文化研究的第二个高潮;第三阶段(1980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开展了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据广元宝轮院、巴县冬笋坝、涪陵小田溪几处战国时期墓葬的发掘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专家们提出了"巴文化"概念,进而认为这些战国时期的墓葬资料当属"晚期巴文化遗存",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东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对其文化性质,专家们分析认为应属"早期巴文化遗存",出版了一批具有影响的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此乃巴文化研究的第二个高潮;第三阶段(1980年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发掘出了大批巴人遗址和墓群,对巴文化起源由过去判断是在夏商时期的认识又向前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立起了一批巴文化学术研究的组织,举办了多次巴文化研究的学术活动,创办了一些巴文化研究刊物,这一时期为巴文化学术研究活动的最高峰。文章对巴文化研究活动兴起与深入前后80余年研究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概况。  相似文献   

18.
1996年4~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嘉兴市东郊约15公里的大桥乡南子村南河浜遗址(图1)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现崧泽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一处,清理墓葬96座,房屋7座和  相似文献   

19.
万州余家河墓地发掘东周、两汉等各时代墓葬145座,并发现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灰坑、陶窑、水渠诸类丰富的遗迹.其对研究三峡地区东周墓葬内涵与特点及巴楚文化交流、两汉墓葬结构特征、埋葬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校园地处海淀台地边缘,埋藏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自从50年代以来,先后多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和遗存,出土了战国以降诸多时期的遗址、墓葬和文物。尤其是在1997年于理科楼群工地发现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证明在燕园地区已有将近5000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本文结合燕园周围地区的出土文物,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上述发现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