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做客"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七十七讲,为西北大学师生做了题为《礼与中国文化》的学术讲座。彭林教授从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华大学所作的报告《半个人的时代》讲起,认为,礼乐文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礼乐规范着人们的各种行为,周公、孔子、韩愈、曾国藩、钱穆等人都从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于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它能有效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凝聚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但是,不可忽视当今面临的问题:礼仪文明缺失、礼仪被赋予功利化色彩及礼仪在教育中的缺位。我们在构建中华现代礼仪文化时,须慎重地对自身传统礼仪文化中有价值的思想、精神、内蕴进行挖掘和提炼,从而理性地借鉴西方礼仪中具有时代科学性、合理性的因素,使中华礼仪文化不断充实并获得新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不可忽视的面试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礼仪学院首席培训讲师杨坤教授认为, 求职者在面试时不可忽视礼仪,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但可以通过职业化训练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从而影响他人。毕业生第一次去用人单位面试,如何做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呢?  相似文献   

4.
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引导者。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礼仪思想发展经历了古希腊罗马时代、中世纪神学统治时代、近现代资产阶级时代,在其经济等物质性的决定因素影响下,在同各个国家的历史、不同民族的道德、社会秩序、风俗等因素交互作用中,礼仪文明思想具有较大的共性及兼容性,能在更大的范围、更久远的层面上影响整个社会及历史,影响人们行为方式及交际方式。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礼仪中的自由、平等、自尊等人性文化,则是诸种现实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和最充分的体现。“洋为中用”,借鉴西方礼仪文明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融入“礼仪之邦”之精华,对于礼仪文明、道德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身体语言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国际交往中,要十分注重礼仪、礼节,提倡文明礼貌,一视同仁,以礼相待,是一条重要的原则。除了在语言交际中注重礼仪之外,更要注重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所表达的潜在信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动作往往自觉或不自觉之中,传递着许多信息。体语同语言艺术一样,在人际沟通中  相似文献   

7.
婚姻礼仪是一种积久成习的行为,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婚姻意识,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还可以作为研究婚姻形式演变的一种途径。古罗马婚姻礼仪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也可以看出古罗马民俗的流传及罗马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农村文化礼堂的再仪式化,是将传统农村民俗礼仪和儒家传统礼仪结合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文化再生产。浙江台州市L区"乡村十礼"的建构和礼仪实践,反映了以象征性的符号表达仪式的特定关系、礼仪文化再生产的建构方式和乡村社会转型的价值再塑方式再仪式化的逻辑机制。"乡村十礼"的实践表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农民道德共同体和精神家园的仪式过程构成了再仪式化实践逻辑。"乡村十礼"为行为规范的礼仪活动,反映了政府建构乡村社会文化礼仪的价值取向、农村社区治理的文化选择和农民个体的文化意愿,也成为农村社区治理中文化治理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存在两个短板。一是缺乏文化底蕴,没有立足我国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二是欠缺实践环节,单纯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不适用于礼仪这门实践学科,反而带来教会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风险。本文立足这两点,对症下药,探讨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机制和途径,研究出既秉承传统礼仪文化精髓,又体现时代内涵,既注重知识,又强调实践的的大学礼仪课程设计方案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庄家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着历史性的嬗变,其行为逐步摆脱了传统家族的诸多特质,吸纳了当今时代的鲜活元素。具体表现在村庄政治的博弈中逐渐民主化,在经济行为中趋向理性化,在文化生活上转向现代化。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恰当地把握、辩证地扬弃与合理地利用家族,实现其向现代化的转身。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的“粉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里,"粉丝"已经发展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同时"粉丝"现象也上升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以"粉丝"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促使"粉丝"行为形成的心理需求层次,以及在全球化环境中,"粉丝"相互联系构建的阐释性社区及其特点,最后还分析了"粉丝"在后现代文化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然而,近些年,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这既有道德的错位与缺位的原因,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落和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中华礼仪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德、法、礼三者结合的社会规范体系、实施德、法、礼并举的教育是重建礼仪文明之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农村社区需求,因此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化服务可能是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的一个模式创新,其中社区传播体系作为连接社区成员的纽带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村民思想观念落后,社区参与度低,信息失衡较为严重,传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也许能够缓解这一系列问题。本文认为,自上而下的精英话语、家庭内部的亲子互动和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支持系统是社区传播建设的重要元素,并且有可能达到完善农村社区创新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韩全永 《社区》2004,(9):28-28
问:随着城市社会的变迁,社区中的人际关系正在远离人们关注的视线,人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那种守望相助、团结友爱的传统邻里式关系,也不再对任何社区具有所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自己生活的隐秘性与自由度,更为看重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工具理性”。最近有读者来信来电问,社区建设当中应该如何改善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状况,培育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呢?答:一、以礼相待 在我们的传统中,礼仪最根本的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它不仅适用于职业领域,更是社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规范,社区礼仪不仅是具体的礼节、礼貌,而且更具有深刻的情…  相似文献   

15.
以学历、教龄、专业各异的3位中国人任教师的精读课堂录像为资料,把观察到的3位教师的40个教授行为归纳为9个行为范畴,为广大教师了解当今的日语课堂、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授行为提供素材和框架.  相似文献   

16.
饮食礼仪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饮食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论古代还是当代,饮食礼仪对规范人们自身的行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秩序都具有一定的内在控制作用。在我国,传统的饮食礼仪一直到今天仍能看到其影响的痕迹,且仍在一定层面上发挥着其他元素无法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传统礼仪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反思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的问题,结合祭孔大典的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作用,提出提高教师素养、改进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扬弃礼仪文化的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以为趋新才算得上有创意。殊不知,在如今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守古也是一种创新,重归传统、重拾有温情的中华礼仪精神,或许更有难度。  相似文献   

19.
礼仪原则是指人们在观察、处理礼仪问题时所坚持的基本法则与标准,包括尊敬原则、真诚原则、适中原则、慎独原则和随俗原则。礼仪原则对礼仪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礼仪原则是处理礼仪问题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0.
狄马 《社区》2008,(8):10-10
中国传统哲学在老庄经典的浸润下,发展出了一套“为而不争”、“节而有度”的礼仪文化。这套礼仪文化,不管是好还是坏,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总之,它已经影响了过去两千多年中国人的交往和行为方式,并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基本模式。《道德经》审有这样的嘉言:“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人世间总有一些人和事像恒星一样,固定在自己的轨道上,不管多强的风都吹不走他们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