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区》2007,(1)
“社区对话”产生于2003年7月,是由《楚天金报》深度报道部策划的一档“互动式”新闻监督栏目,截至2006年6月,已经成功举办了56期。期间,“社区对话”走遍了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和一个远城区,对话内容从社区泥巴道路改造到外来农民工工资拖欠等,囊括了城市政府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脱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DPSIR模型建立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驱动力—耕地占用压力—耕地存在状态—耕地占用影响因素分析—耕地保护政策响应"系统,运用IPAT方程脱钩计算法和变化量综合分析法定量评价了近10年来武汉市域和区域耕地占用和经济增长的脱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域尺度2003-2012年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呈"扩张性复钩—强脱钩"的周期性变化;武汉市各区尺度2007-2012年扩张性复钩区由中心城区向远城区转移;影响建设占用耕地的因素主要包括耕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差异、区位经济优势的差异和政策的导向。政府应制定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措施和土地调控政策,才能有效遏制武汉市建设占用耕地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从影响工业企业产出效率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出发,考虑工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观察行业、区域、所有制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差异性对工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影响。以武汉市6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取统计分析法,根据企业微观经济数据和用地数据,重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在土地产出率、土地税收产出率等产出效率指标上的差异性,并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相关要素对企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不同行业、区域、规模的工业企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较大,企业质量对工业用地产出效率的贡献较大。据此,提出工业发展用地管理与控制的政策建议:加强产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建设,完善批后监管和考核制度,将企业发展质量作为工业用地重要的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工业产业升级、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武汉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及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的分析可知,2000年以来,随着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的逐年增加,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在逐年增加。提升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能够促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政府应为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资本产出效率,但现实是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的提升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城市工业是一个复杂的巨大体系,它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不同层次的部门和企业,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工业部门构成了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业结构。为了认识武汉市工业结构的基本轮廓,我们可以对其作进一步的划分,并探讨其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一、武汉市工业结构的三个层次我们可以把城市工业中重工业和轻工业这两大部类的划分,定义为城市工业结构的第Ⅰ层次,即我们通常说的“轻重工业结构”。按轻、重工业总产值的高低,可以将城市大致分  相似文献   

6.
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武汉市中心城区5‰的长表随机抽样数据,对2000年武汉市的失业人口和失业率进行分析,武汉市失业人口与失业率的主要特征为:失业男性总数大于女性,但失业率小于女性;失业率高峰年龄为15~24岁年龄组;国有企业集中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失业率较高;失业人口的生活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及数学模式等分析方法,对武汉市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武汉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阶段,即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比,武汉市城区的环境保护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武汉市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加入WTO对武汉市企业集团的影响,提出了武汉市企业集团应对WTO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的多功能的中心城市,工业产值和工业净产值分别占全市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82.7%和72.8%,形成了以冶金、机械、纺织为主,轻工、化工、电子、建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内地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随着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展开,优化市域工业空间结构日显重要。因而,认真分析武汉市工业布局的现状、特征及问题,对武汉市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新闻     
《社区》2006,(13)
湖北省武汉市百名退休医生到社区坐诊武汉市卫生局针对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的情况,将面向社会聘请100名退休医生,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对聘用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由市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根据医师级别每月补贴600~1000元。此外,社区还将  相似文献   

11.
农业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产业振兴的生力军、人才振兴的培育地、文化振兴的策源地、生态振兴的新智库、组织振兴的孵化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并探索建立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三种典型发展模式,即服务于贫困山区精准脱贫目标的“六个一”产业振兴模式、服务于平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双水双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服务于城郊地区都市农业综合发展目标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发展模式,探索出“可复制、易推广、能成型”的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行政地位对土地财政具有空间效应的假设,根据不同行政地位(主城区、远郊区、区、县级市、县)的土地出让金差异划分归类,在分析不同类别行政区的空间邻接关系的基础上,嵌入多策略的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滞后模型,研究行政空间邻接关系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财政高度正相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均财政收入对土地财政产生负向影响;土地财政受不同行政地位之间空间传导效应的影响,2013年、2015年土地财政在处于中心城区附近的主城区与远郊区、区之间的空间互动性更强,这一发现肯定了相对落后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强行政权力地区拥有最具价值的土地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基础平台、产业特征、投资方式、单项规模、开发区发展、政府行为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从总量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分析武汉市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1992年为时间分界,对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前后两个阶段的平均就业GDP弹性进行测算,验证了武汉市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向同步。目前,武汉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着吸纳第一、第二产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作用。对第三产业2005-2008年的就业人数分析预测,为未来4年武汉市就业结构优化及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对武汉城市圈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和规模以上行业区位商的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问题主要在于: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太高;规模以上工业行业虽已基本形成地域专业化,但优势地位不明显;产业集聚规模小,产业链延伸不充分。提出了促进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主要途径在于突出各城市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力,形成产业优势互补,配套、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能力、政府扶持力度、市场竞争秩序等因素影响着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行业指导与市场环境、资金与人才等方面存在着政策需求,应从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融资环境、创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汉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武汉市食品工业园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组织管理、制度创新、产业定位、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生态足迹研究进展,根据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武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武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基于2种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2种计算结果均表明2008年武汉市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说明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堪忧。提出武汉市应继续转变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以循环经济为契机,实现从传统"三高一低"向现代"三低一高"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05—2009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城市化效率。通过对Malmquist效率指数及其分解,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市的城市化效率处于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技术进步的无效变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整体城市化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运用DEA模型,进行城市化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除少数几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外,其他的城市都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了改进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效率的建议: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走科技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英国中产阶级与19世纪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英国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中新型中间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预示了英国社会由两极型社会向着橄榄型社会演变的趋向。而中产阶级的茁壮成长,反过来又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城市功能形态发生变化,出现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的功能分区。从交通方式到居民居住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中产阶层及社会精英迁居城郊或郊区的独立、半独立式住宅,使城市发展出现了郊区化趋势。此外,中产阶级的壮大,还促进了城镇管理走向民主,从城镇寡头统治向选举产生的市政机关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