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传统"小康"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生活安定状态--社会理想模式-经济宽裕程度"的逻辑演进过程,其文脉延续至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了现代转换.现代"小康"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发展阶段,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为发展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发展路径.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深化了现代"小康"的主题,拓展了现代"小康"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解析从“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应完成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以政府主导的社会向以法制主导的社会转型;由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服务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解析从“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历程 ,提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应完成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由以政府主导的社会向以法制主导的社会转型 ;由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服务社会转型 ;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4.
一在现实生活中 ,“小康”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 ,其涵义有二 :其一 ,指人们的生活已不愁温饱 ,较为宽裕 ,可安然度日 (《辞海》即如是解释 )。其二 ,指社会发展是分阶段的。成书于西汉初年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 ,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之治” ,在这样的社会里 ,人们已突破家庭的局限 ,“天下为公” ,大家过着同样的幸福生活。人类社会进入“大同之治”之前的阶段为“小康之治” ,在这一阶段 ,人们还受家庭的限制 ,“天下为家” ,即人们仅顾小家的幸福 ,得用法纪、制度约束自己 ,维持秩序。二把“小康”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是…  相似文献   

5.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们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讫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的释意是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后来.邓小平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再后来有了具体指标的小康标准。  相似文献   

6.
齐夫 《中华魂》2012,(11):36-37
朋友乔迁新居,邀我去做客。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四室二厅二卫带车库,装修得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还有全套的豪华家具,一色的进口电器。朋友领我把几间房子都转了一遍,炫耀之情溢于言表,但我却看出"破绽"——没有书房,没有书柜,甚至见不到一本书。  相似文献   

7.
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小康”的目标,以“发展是硬道理”的决心和理念引领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着眼点。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小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和社会指标,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发展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它内涵着增长、稳定、公平、民主等诸要素。“和谐”理念的加入,突破了传统发展观中单纯以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的富足程度作为社会基本发展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由奔“小康”到建设“和谐社会”,内在地蕴含了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观上的成熟与飞跃。  相似文献   

8.
孙立平 朱光磊 石小敏等在《南方周末》2 0 0 3年 1月 1日的发表一组文章 ,专门研讨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孙立平撰文认为 ,自 90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可以看作是 80年代的延续 ,而另外的一些则意味着重要的转折。正是这些变化使得 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与 80年代非常不同的社会。自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的趋势和提出的新的问题 ,有许多并不是暂时的、边缘性的 ,其中的许多因素会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长远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甚至其中的一些趋势…  相似文献   

9.
如今,举国上下,同奔小康。小康难点在农村。因为我国城乡的状况迥然不同。城里发达,农村落后;城里开放,农村封闭;城里文明,农村脏乱。农村实现小康,得付出比城里人更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1月里,尽管寒风刺骨,但南京人的心却是暖洋洋的。随着南京市“两会”的顺利召开,写满“小康”的希望火种正在广阔土地上播撒,点燃了人们心中那一盏盏指向富裕生活的明灯。 这是南京总体全面达小康前的最后一次“两会”,也是南京总体全面达小康;中刺的发令枪!  相似文献   

11.
怎一个“漂”字了得——对校漂族的研究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漂族"是游离于学校和社会边缘的人群,有进取派、过渡派、无为派等类型.人才的高消费、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宽容度的加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以及逃避竞争等是"校漂族"的成因."校漂族"的出现有影响社会稳定、资源浪费、学校管理难、个人发展不利等不良后果.学校应鼓励他们先就业再择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从词源词义和应用意义两个方面论证:“太”为时间联系,“极”为空间联系,“太极”指宇宙在时空极点状态下的空时关系,引申为宇宙从时空原始状态下,生成、演化的发展规律或模式。“一、中、道”三字近义;“太极、皇极、大恒”三词通假;“道生一”与“太极生两仪”哲学意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说"小资"     
“小资”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时尚词语。我们认为,它是“小资产阶级”一词的缩略形式,并且缩略以后,在词汇意义、感情色彩、语法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词汇意义和感情色彩的变化根源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其语法功能的扩大,则有其语义基础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并且也是由于其进入了“很X”结构槽。  相似文献   

14.
在甲骨刻辞中有一片非常著名的"小臣墙刻辞",内容为一次战争的俘获与赏赐的记录.以往对小臣墙刻辞的释读和理解存在一些错误.本文对小臣墙刻辞重新进行了释读,对一些字词提出了新的解释,着重考释了小臣墙刻辞中的"白麟",指出这是出土文献中最早而且是目前仅见的关于"白麟"祥瑞的记录,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祥瑞记录.本文还认为小臣墙刻辞中的"白麟"资料,对进一步证明"殷人尚白"说和殷人已经具备了五方配五色观念的推测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5.
"阉割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后期曾对其原始定义作了较大修正.诺尔曼·布朗在对其作进一步辨析和修正后,将之定义为害怕回到生物性的事实之中,其核心是对死亡的恐惧.这一概念的演变向我们启示了三个方面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中,"魅"与"鬼"关系密切,词义蕴含着邪恶、诡异、恐惧、毛骨悚然。然而,随着词汇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中关于魅词素的组词,较有代表性的是"魅力"一词,它的含义非常明显,经常被用来表达一种赞美、鼓励、肯定的态度。这种词汇的变化,与近代语言的文化革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萧公权对康有为思想与行动的全面研究 ,意图恢复康有为思想的真貌 ,就康有为思想与行动中矛盾、不可理解之处做了合理的解释 ,揭示了康有为发展儒家学说、参与政治行动的真正意义与现代价值。使读者了解康有为是一个对儒家思想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儒家修正主义者 ,一个带着良好愿望参与并主导变法、同时十分注意策略的渐进主义者 ,一个富于世界主义观念与想象的理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高闶是南宋四明洛学的开创者 ,他的《春秋集注》继承了胡安国的学术路径 ,以义理解经 ,道德化、政治化的倾向非常突出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南宋初年四明洛学者的伦理、政治思想。高闶在《春秋集注》中 ,尤其强调封建纲常 ,突出“尊王攘夷”并表达了一系列经世主张 ,具有鲜明的时代针对性 ,对后世的《春秋》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毕生的实践中,始终高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旗帜,尊重人民群众利益,并努力谋求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从阐明党执政的实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及大力惩治腐败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思想意识领域博大渊深,这是使萧红成为20世纪杰出女作家,写出具有经典品格的创新之作的重要因素。在萧红的精神构架中,仁爱思想是她道德意识的基石,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她政治意识的基调,文艺启蒙和女权意识是她创作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这些意识的形成,固然是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使然,而在她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上,对萧红思想意识产生直接影响的几个重要人物是:萧红的祖父;萧红所钟爱的萧军:伟大的鲁迅先生及萧红其他文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