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弗莱认为神话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上古时期"禖""礿"祭祀,既是生育神话的仪式化表现,也是众多情爱主题文学作品的文化原型。《牡丹亭》在呼唤爱情、反抗礼教、礼赞人欲的主题之内,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学中长期隐匿的高禖崇拜。杜丽娘即是高禖的化身,"游园""惊梦"等情节是《礼记·月令》《诗经·溱洧》等描写的古代仲春风俗和先民信仰的再现。从先秦文学到汤显祖的时代,这个文化原型的接续具有鲜明的脉络,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学图谱。这正是《牡丹亭》"惊心动魄"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2.
《长生殿》的“三易稿”使作品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又与《牡丹亭》不无关系。洪昇对《牡丹亭》的评价恰恰印证了《长生殿》对《牡丹亭》的借鉴。这种借鉴具体表现在剧情结构、爱情主题、通变手法、细节描写等方面。这种借鉴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时时体现出作者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戏剧从《牡丹亭》开始有了复合式结构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爱情题材戏剧惯用的、以《西厢记》为代表的单线链状结构模式,在“爱情”的主线之外又添加了“政治”的副线,使结构呈现出政治与爱情复合的样貌,使剧本从狭窄的情爱主题中跃出,具有了更大的容量和表现张力。换言之,是使《牡丹亭》相对于以往的戏剧作品来说显得结构更复杂、内容更丰富。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枝蔓过于繁复的弊端。这种戏剧结构新范式对后世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剧作均为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形象,几百年来给观众、读者特别是青年男女以心灵的震撼。两剧的作者远隔万里,文化背景迥异,表现时代和创作手法不同,特别是在悲剧表现上各有千秋,两剧悲剧精神背后,体现的是两个民族在文化伦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党月异 《齐鲁学刊》2003,(2):107-109
《牡丹亭》所呈现的审美价值是多元化的 ,蕴涵着作家独特的个人气质和社会历史律动的脉搏所共同构筑的审美理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性爱之美与情爱之美 ,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 ,滑稽之美与庄严之美。各种不同形态的美的发展、对峙、关联与共存使作品达到最终的完满 ,对中国古典美学有一定程度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罗树林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3):130-131,129
本文总结了汉语鬼文化的语用特点和汉语鬼文化的语用心理。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牡丹亭》中的女性意识。在女性主体意识方面,《牡丹亭》主要表现在追求个人爱情,而《红楼梦》不仅仅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和歌颂,更表现在对女性自身美好本质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肯定;在女性抗争意识方面,《红楼梦》中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同时也以自己的力量与封建势力作了一定的反抗;在性与爱方面,《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强烈的性爱追求,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而《红楼梦》中的性与爱观念更为进步,表现为性爱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肯定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向往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性爱关系,同时也表达了“重情抑欲”的可贵的性爱观。  相似文献   

8.
张洪海 《兰州学刊》2006,(12):175-177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成功有赖于剧本的改编。改编本保持了汤显祖原本《牡丹亭》情理冲突和人性解放这一思想观念。改编本对原本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在曲词、宾白的改编上采取只删不增的原则,基本做到了“减头绪”、“立主脑”的效果。本文以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为据,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并指出此次改编的借鉴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是一曲“情”的颂歌,它所礼赞的“至情”、“梦情”是对礼教社会的决绝反抗。作者没有给杜丽娘所体现的“情”设置具体的对立面,她的青春觉醒也并非是自觉地以情抗理,惟其如此,更说明礼教统治的严酷。杜宝、柳梦梅等人以对情的无知为代价所换来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功名事业而已。  相似文献   

10.
张筱梅 《天府新论》2007,(5):145-147,152
《牡丹亭》在明清文坛引起极大轰动,并广为传阅。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形成了闺阁女性阅读的高潮。闺阁读者的对《牡丹亭》的阅读行为,带有浓郁的感情"卷入"色彩;闺阁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充满了独特的女性"重情"意识。《牡丹亭》的闺阁传播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伦理规范中闺阁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感欲望。  相似文献   

11.
在对《牡丹亭》的解读中,“情”始终是一个有效的门径。而《牡丹亭》对情的塑形是含混的。理清这种含混可以使我们对历史流逝的感受变弱,经典的不朽才得以实现。《牡丹亭》中的情是形而上的“情”;它是想符合人伦的情但又不是;情与孝的关系上作者趋于情;欲与情之间作者故意地含混。它不仅仅是对个体情欲的肯定。它通过美化“欲”,将其扩张入已被认可的“情”,由于回转又在讽刺、谐仿情。这种含混是因为晚明价值论的混乱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何姗  罗嗣亮 《兰州学刊》2006,1(8):74-76
“情”是《牡丹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该剧的灵魂。汤显祖将“情”提升到了本体的意义,在该剧中,“情”首先是一种自然意义的情,即情欲,然后才是一种社会意义的情,即情爱,通过对情欲和情爱的肯定,《牡丹亭》实际上也充满着对封建社会的“理”的反抗和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正因为《牡丹亭》中的“情”有着丰富的意蕴,它才能超越以前的言情题材剧作,在戏曲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剧作家,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戏剧作品闪烁着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熠熠光辉。《牡丹亭》体现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认为“情”比“理”更重要,更为根本。“情”是人生而即有的,“情”的流露是无法使其休止的,因此,应当任“情”自然发展。他追求自由幸福,尊重人的个性,主张至情至性。  相似文献   

14.
进行企业形象策划,就是要导入CIS企业识别系统,这是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企业识别系统是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构成的完整系统,分别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相对应,所以我们的企业形象策划就是通过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将企业文化外化为企业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握时代主旋律 ,抵制消极文化的影响是大学文化形成的关键。应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点 ,直接触及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 ,从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 ,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与企业相伴而生,相伴而成长。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不仅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而且也形成了独特厚重的企业文化。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内核的优秀企业文化,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大庆石油管理局企业文化仿佛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土壤有多深,根就扎得有多深。我们在解读研磨它时,必然要挖掘土壤下面的根部。像空气、阳光和水不可或缺一样,大庆石油管理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汲取了八个方面的文化给养。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在清代昆曲工尺谱中的收录折数与具体出目,动态地反映了该剧在不同时期的演出频度、热度与戏曲史地位.各曲谱对《牡丹亭》原作的文字删减与改动,既折射出昆曲的场上特点,又体现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工尺谱中板眼与口法标记的不断密集,则是昆曲唱腔在传承过程中逐渐细化、规范化的具体表现.清代昆曲工尺谱中《牡丹亭》的文字删改与符号发展,均以文人传奇的世俗化为方向,最终服务于舞台,适应于普通观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最终形成,是一个从不重视生态问题,到确立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到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提出入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过程;确立生态文明新目标,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挑战;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战略的整体性、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