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产权伦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基础,是调节人们之间财产权利关系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调整人们产权关系的一套规则体系。它通过不同的价值取向来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产权伦理的功利价值,促成经济利益最大化;产权伦理的道义价值,促使自利行为公益化;产权伦理的文化价值,促进物性文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调节人们财产权利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 ,产权与伦理有着内在的联系。产权是伦理的基础 ,它规定和影响着伦理的性质、状况和演变 ,健全的产权安排有利于规范人们的伦理行为 ,培育人们健康的道德心态 ,保障人们的伦理权利的实现。同时 ,伦理是制约产权安排的重要因素 ,它引导着人们对产权制度的选择 ,影响着产权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共有产权伦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一项根本性的制度安排,而共有产权是产权制度安排的主要形式。共有产权伦理是共有产权制度安排的内生要求与伦理善价值的有效整合。信用、公正、互利不仅是共有产权有效运作的游戏规则,更是共有产权伦理善的价值追求。从伦理的层面透析共有产权伦理的价值底蕴,是共有产权有效运作不可或缺的软件。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已成为全球广泛采用的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它在创造高效率经济的同时也使人类游离了精神的家园,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社会中道德建构问题的思考。本文以经济领域利已主义与伦理领域的利他主义如何协调出发,探讨了经济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市场行为主体与经济伦理学的关系;经济伦理价值取向与道德建构的关系,对我们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形成一个怎样的道德体系来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伦理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经济伦理的基本特性在于它是认可"利害计数"、"利益最大化"和排斥"损人利己"的统一,是作为"正义"和"公正"要求的伦理;现代经济伦理的根本问题,不是什么义利关系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谋利方式问题,而是产权关系问题;现代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产权伦理、自由伦理、契约伦理、公平伦理、责任伦理和个体德性伦理等.  相似文献   

6.
摘要:汉语绰号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命名规律和使用特点,有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社会现象,绰号是个 人形象的标识,是社会历史变迁的镜子,能创造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作为精神文化,不断取材或融合各种文化元素的绰号是 人们品评表情的手段,折射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也是语言魅力的艺术展现,为文学作品增色添彩,传达人们的审美 情趣  相似文献   

7.
普世伦理问题也就是道德价值有无普世性的问题。普世伦理与伦理文化的普世性以及价值论伦理学相联系。普世伦理是普世价值的特殊表现。一种文化有没有价值是一个问题,有没有普世价值是另一个问题。价值的普世性和价值观念的普世性也不能完全等同。人类原本就共享着许多基本相同或相似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的共同利益日益增长,更为伦理观念的全球化提供了客观基础。全球伦理的建立不仅依赖于客观的生活基础和利益需要,而且也依赖于人类共同理性的存在。人类追求普世伦理的努力正呈现出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行为到整体行动的态势。过去和当下的道德对立将让位于更多的共同道德,即普世伦理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伦理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但同时也对经济活动起评判和导向作用 ,伦理与经济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可以说企业伦理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文章分别从经济活动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考察了企业伦理在主体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伦理理念的价值生态及其在文明互动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伦理理念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有机价值生态。这个生态在文化原理方面由四个价值因子构成,即人伦原理、人德规范、人生智慧、人文力;在文化结构方面形成四对价值关系,即"伦"—"理"、"理"—"道"、"道"—"德"、"德"—"得";在文化功能方面分别解决四大价值问题,即伦理实体、道德自我、应当如何生活、意义世界;在文化运作方面展现为"伦"—"理"—"道"—"德"—"得"的依次演进,由客观人伦关系出发,经过价值抽象,复归于现实的社会生活。文化原理是逻辑生态;文化结构和文化功能是历史生态;文化运作是现实生态。从中国伦理的价值生态中可以引发出诸多对文明复归与文明互动具有资源意义和启发意义的课题,但必须对中国伦理进行生态把握和价值生态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价值的重构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选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与冲突越来越剧烈,乡村文化价值遭受多重冲击与解构,具体表现为生态伦理观念落寞、传统伦理道德失范、乡规民约功效式微.为此,必须要处理好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文化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平衡、寻求本能意识向理想人性的转化、寻求内生权威...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经济交往中,经济自由、财产权与道德基础存在着相依共存、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即以一定的道德为基础的经济自由有利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也有利于财产权的获得;而财产权是实现经济自由乃至人身自由、道德文明的充分条件;尊重财产权是经济自由的道德基础。将自由、财产权、道德联系在一起的是市场。  相似文献   

12.
完善保护私人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需要更新人们传统的财产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产权的伦理价值和保护私有财产的道德合理性;同时,保护私人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原则,促进私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私人财产社会价值的最优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中国山东一位孕妇属于稀有血型RH阴性O型,其在清宫手术中需要紧急输血,因前期血型检测错误,后续血液检测和解冻迟缓,家属申请未检测用血失败,最终致使该生命失治而亡。该事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从医学实践来看,这是个医疗事故,血型检测不精确,导致手术准备不足,而后因为输血过迟,稀有血型的检测和冷冻技术时间滞后造成悲剧;从生命伦理的角度来看,既是医生职业道德失落、医患关系紧张的反映,也是生命价值讨论和反思的一个现实例子。本文基于以上讨论,探讨了本案例中所蕴涵的三大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伦理风险,并着重对医疗实践中的生命价值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功利论、义务论、德性论、权利论、契约论等伦理学理论的视角对生命的价值和排序问题进行了伦理拷问和价值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价值不仅是一个功能范畴,更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评价应坚持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相统一。因此,自然环境具有“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两方面的价值,它可分为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4种类型,其中道德价值不能忽略,我们应倡导“尊重自然”的伦理取向,在关怀自然,保护自然方面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都是首先用来说明私有财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前的思想家并非没有看到劳动在使用价值和财富形成中的作用。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与历史上劳动人民伦理道德中的价值观,存在相通之处。在近代,启蒙学者最先从理论上把财产权利的起源归结于劳动。把完全凭个人劳动占有的财产以外的财产看做社会公有的,这并非仅是社会主义者的主张。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并不是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看待的“公平”和“正义”,而是要根除私有财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分野在于是否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主张把他们的劳动价值论直接应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但却并非没有留下研究的余地。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出发,开展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要素的多样化 ,劳动价值论已难以指导和解释新的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 ,许多经济事项难以用劳动价值进行计量 ,以“利益属性”为内涵的资源价值论则可以弥补劳动价值论的上述缺陷。资源价值论认为 :价值的实质是资源所具有的得到社会承认的利益属性 ,价值是由资源形成成本和利益增量两部分构成的。资源价值论有利于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世纪德国法儒萨维尼创造物权行为概念至今,这个问题一直颇具争议.但无论这一理论本身存在多大的缺陷,我们不否认其在民法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价值.物权行为概念在理论上完善了法律行为概念;在实践中,这一理论关怀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实现了对交易中动态安全的保护.可以说,只要合理的应用这一理论,就能发挥其应有的制度功能,更好地调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权利伦理学和人权伦理学的价值谱系中,食品安全权因其与生命权、发展权以及健康权、怯弱权等的密切关系而有其既基础、本源又核心、根本的价值意义。作为一种集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于一体的基本人权,食品安全权既是一种源自人最内在、最常见和最基本的人权,也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价值诉求和社会所需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关怀。生而为人必然具有对生命的珍重、对健康的珍惜,此则构成人最为内在亦最为强烈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而生命本身和健康的脆弱性又使人产生了与生命权和健康权相契合的怯弱权。生命权、健康权、怯弱权内在地要求食品安全权。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食品安全权既是生命权的价值诉求,也是怯弱权和健康权的集中表现。食品安全权因其特有的基础性、本原性权利诉求和价值追求必然成为当代权利伦理学和人权伦理学以及人本主义伦理学、人道主义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价值大厦的“拱心石”和“顶梁柱”。  相似文献   

19.
王保华 《南都学坛》2003,23(5):92-94
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提出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的思想,是一个理论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发展第一、尊重劳动的思想。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处理好三种关系:政策引导与学者自律的关系,学者的忠诚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生产者、出版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