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励机制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安排,将行政人员的心理需求转化为现实目标的外部行为,从而激发其开展行政指导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行政指导深入推进的关键。目前我国各级工商机关在行政指导中采取了动机激励、目标激励、考核激励、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等方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动机激励不到位,目标激励不充分,考核激励、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培训、宣传、教育,建章立制等方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同所有的社会青年一样,在实现其社会化的进程中,时刻都需要激励,需要来自班集体,领导和学校各级组织方面的激励;辄需要来自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家长、朋友中的激励.激励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以其多样化的形成,多元性的要素,调整大学生的自我激励,引发动机,支配行为,导向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人的积极性的爆发就象物理过程中的激光发射一样,是通过激励过程实现的。所谓激励,是指能爆发积极性、使之转化成自觉行为的外来刺激。它是促进人的心理动机发生转化的外在因素。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产生自觉行为,使人的趋向性行为持续,使避向性行为逆转或萎缩。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激励与未经过激励的工作热情存在约60%的差距。因此,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是现代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如何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成为教育科研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一积极性是人的体力、智力…  相似文献   

4.
所谓激励,是指协调组织成员个人动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激发、鼓励、保持与强化有利于实现组织 目标的个人动机,调动组织成员工作行为积极性的过程。决定组织效率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能否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提高组织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实施激励,必须掌握正确的激励方式 激励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实施激励已成为提高组织效率和行政(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正确的实施激励,必须了解和分析人的需要,以便根据人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得以表现,也是教育本身表现的方式。根据师生的价值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师生共同提高的动机和行为,可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就此视角而言,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激励关系。本文基于激励的视域来考察高校师生关系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开展有效的激励实践,以期为促进现代高校师生关系和谐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现实表明,中国利益集团已成长壮大并介入和影响中国公共政策过程.本文旨在回答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是怎样的?论文构建了一个动机、资源和策略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发现:利益驱动是利益集团涉入公共政策的主要动机,利益认知、利益激励和利益竞夺构成了利益集团的利益驱动路线图;利益集团拥有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和关系资源决定了其会采取何种策略影响公共政策;利益集团为实现其政策目标,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行为策略去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这些行为策略主要包括利益表达、多重游说、合作联盟、俘获官僚和塑造舆论等.  相似文献   

7.
一、激励的普遍性与重要性激励 ,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 ,推动并引导被激励者的行为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的作用。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 ,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的生产者 ,希望被激励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求。需要、希望、动机等都可以构成激励的条件。只要有需求存在 ,激励就有存在的必要。需求也是激励存在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基础。人的需求客观存在 ,生活中的激励无处不在 ,激励作为一种精神促进过程 ,在任何一个团队内部都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发扬团队精神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文中提出的。马斯洛把人们的需要由低向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人们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并由低向高不断发展;并且指出人的行为一般规律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和决定人的行为,而行为指向目标。当某一需要获得满足,此一动机便会消失,行为随之终止,并又产生新的需要。他的这种  相似文献   

9.
法律行为是主体与客体、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如果把法律行为的过程按阶段划分,可以分为发动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发动阶段即动机形成和目标确立阶段。实施阶段即在一定动机驱使和目标引导下采取具体行为的阶段。完成阶段即行为者的主观需要和目标得以满足和实现或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终止的阶段。这三个阶段从结  相似文献   

10.
一、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  已有的激励理论主要是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的,激励被认为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某些需要和动机为条件。因此,流行的管理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这包括默里的需求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阿德佛的ERG理论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激励过程理论,这种理论以系统和动态的目光来看待激励,这主要…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必然有其特殊规律。心理科学认为,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需要、动机、行为是三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此中即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即“需要—引导”规律。运用和把握这一规律,掌握需要、预测动机、引导行为,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相似文献   

12.
理性非效率行为发生的人性基础是行为者的生存欠缺、需要及由此派生的行为动机。动机是理性非效率行为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在经济行为立体的动机学动员中,存在着由历史过程形成的一些激发理性非效率行为产生的基本动机。这些基本动机有:资源占有与支配倾向;利己倾向;小成本大逐利倾向;公平倾向;竞争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3.
韦冬雪 《学术论坛》2008,31(2):189-192
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阶段,深入研究其内涵及实现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内在需要和动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原有的观念系统、知识经验和能力;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精神条件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外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社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风气以及社会思潮等.  相似文献   

14.
礼仪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礼仪教育的本质之一是让学生拥有成"人"的基础,本质之二是让学生从内心建立德性的根基。现实中大学礼仪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究其原因包括礼仪教育日趋的"功利性"、礼仪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礼仪教育消退的"情感性"以及礼仪教育消失的"空间性",而"加强礼仪文化的内涵教育、普及礼仪知识、追溯礼仪的情感特质、创设稳固的礼仪教育环境"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心理处于转型期的青年群体,大学新生需要关注、引导和肯定,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关怀激励、参与激励、成就激励和目标激励等多种方式促进新生健康积极地融入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6.
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教育。“形于外而诚于中”是礼仪和道德的关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显示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礼仪可以使人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良好的礼仪是高尚美德秀出的绚丽彩虹。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礼仪,高尚的道德修养不能朝发夕至,它需要系统的规范教育方法。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日积月累,日常潜心培养和训练,从点滴做起,从小处着眼,于细微处见精神。许多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中也充分重视礼仪规范教育的作用,也尝试用好礼仪这个德育的法宝,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礼仪教育的事业之中。为探索最佳的礼仪规范教育途径和方法苦苦追寻。文章从礼仪规范教育应用于德育多年实践的经验中总结提炼,本着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让礼仪无处不在原则,形成了意识引导、创设情境、结合教学、档案跟踪、形象督察、教师示范、活动激励、实践检验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秀峰  李莉 《理论界》2008,(12):200-201
激励机制对作为第三部门发展的大学教育基金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激励主体是具有单位体制与科层组织模式的高校,两者的协同互构使大学教育基金会在激励机制方面形成了激励在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截然相分、正式激励与非正式激励的综合运用以及经济激励基础上对于价值激励的强调。与此同时,体制的不健全也造成了正式激励的不公平、非正式激励措施的不确定与价值激励措施的比较脆弱等问题,需要我们从外围的制度环境进行改革,在组织体制上将大学教育基金会从大学的单位制、科层制中脱离出来。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育人是实现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目标、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大学文化育人具有引导、激励、规范的功能。据此,提出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凝练大学精神文化,规范大学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重视大学物质文化建设来实现大学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9.
一、动机的基础理论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Petri,2003),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动机也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不但直接观察而且可以通过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来表示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的、要求活动来引起个体行为的方向,提供原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唤起和激活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外动力因素称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称作学习的驱动力。我们知道,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心理需要以情感紧密相连,它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变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其作用和功能显而易见,动机对学习行为起发动作用,它可以“激活”并“唤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按照所激发的方向努力学习,以期收到满意效果。动机的激励,可使学生排除干扰,自觉控制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受到动机激励的学生,其心理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关学习器官活跃兴奋,学习情绪高涨,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