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历史教学中存在那些主要問題?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們经常注意解决的問題。本学期在院党委和系总支的号召和领导下,我們开展了“找关键、排关鍵和破关鍵”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先将各教研組和每个教师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研究和排此,而后为了“突破一点、推动全面”,解决大家所共同存在的問题,组织了两次全系性的观摩教学。第一次观摩課着重解决三个問題:(一)如何使史料与理論密切結合問題;(二)怎样才算既系統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問題;(三)如何处理讲义与讲稿的关系問題。观摩之后,先由各教研組分别座談,然后召开了两次全系教职员会议进行了討論。通过討論,明确了下列几个问題:(1)教学目的性必須与讲  相似文献   

2.
詞义和概念     
一詞义和概念的关系是語言学理論中的最复杂、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爭論很多。近年来,这个問題也已經引起了我国语言学家的兴趣,发表了好几篇有关的文章,看了之后,得益不小。但是,对有些問題的看法也不尽同意,想提出来討論,以求得正确的认识。詞义是一种复杂的語言現象,它一方面和客观事物或現象有联系,是它們在人們意識中的概括反映,因而詞义就和心理意識和邏輯思維現象有着紧密的、錯纵复杂的联系。另一方面,詞义是語言系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和語言系统的其他組成要素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依存。苏联語言学家B.B.維諾格拉多夫說得好:“詞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和該詞表示的概念的相应关系(如:  相似文献   

3.
为了学习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論,提高理論联系实际的能力,历史系教师最近就如何运用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来研究农民战爭史的問题,开展了热烈的討論。在討論  相似文献   

4.
史学界对李秀成評价問题的討論引起历史系教师們极大的注意。暑假期間,历史系組织了在校教員参加这一問题的討論。为配合討論,系資料室展出了有关这一問題的原始資料和討論文章。在正式討論之前,大家分头进行了准备。并开小組会交換意見,进行了酝酿。討論会于八月十二日、十三日举行,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史学会派人参加了討論会。大家本着百家爭鳴、提高思想的原則,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爭辯。发表的意見大体上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相似文献   

5.
最近本刊編委会邀請不久前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回校的中文系、历史系扣經济系的部分教师,就理論工作面向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問题举行了座談。座談中大家一致认为,理論工作面向农村,为农村三大革命斗爭服务,为五亿农民服务,不仅是一个根本方向問題,也是促使理論研究工作有所創造、有所前进的一个重要途徑,是实现知識分子思想革命化的正确道路。下面刊載的,就是他們在座談会上发表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三月初,历史系师生在去年十二月以来討論《海瑞罢官》的基础上,就与《海瑞罢官》有关的“清官”、“让步政策”与封建道德能否批判继承等問題,开展热烈的爭鳴。这次討論,教师和学生在会前都作了此較充分的准备。学生自办的学术討論专刊《史学园地》,刊登了学生撰写的論文十六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來,我国哲学思想界对于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問題以及事物发展的动力問題,展开了热烈的討論,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我們相信,随着問題討論的逐漸深入和正确解决,对我国哲学工作者思想理論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們河南哲学工作者,在討論事物发展的动力問題时,曾經引起了热烈的爭論。事物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在討論中,有三种不同的意見。簡单說来,第一种意見认  相似文献   

8.
广东历史学会最近举行学术座談会,进一步批判刘节以資产阶級人性論为核心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和錯誤的方法論。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刘节一年多以来,先后在《学术研究》杂志发表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問题》《孔子的‘唯仁論’》《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墨子的兼爱和实利思想》等四篇文章,系統地說明了他的历史研究的观点和方法論,从而比較全面地暴露了他长期所坚持的反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引起了国內学术界的注意。全国有关的主要学术刊物和部分报紙,陆續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座談会記录,对刘节的錯誤历史观点进行严肃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苏联会計学界自1953年4月起在“会計什誌”上展開了会計核算对象与方法問題的討論。問题首先是由列昂捷夫和沙洛莫維奇兩教授提出的。以他們的論文“論会計核算的对象与方法問题”为起點,陸續發表了好几篇文章。(一)从已發表的文章看來,意見相当分歧。就对象問題來說,几乎每一位参加討論的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討論核算方法的文章虽然不多,但意見也不统一。这表明:要正確解决以上兩个問題,还需要進行深刻的研究和討論。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改革运动中,对于柳永詞的評价問題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論。記得中山大学中文系批評我的“宋元文学史讲稿”时是从我对于柳永詞的評价开始的,后来牵連到有关婉約派詞人和宋元市民文学一連串的問題。我在“宋元文学史讲稿”里认为柳詞在思想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意識,尽情抒写他对那些烟花巷陌的不幸妇女的同情和他自己流轉江湖的生活感受”。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通俗語言写詞,一扫五代詞人雕金刻玉的习气”。现在看来有很大的片面性。然而当时有些同志同学认为柳永的詞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情報書目”是近几年来苏联目录学界在討論書目种类划分問題的爭論中产生的新术語。“苏联目录学”刊物編輯部在1958年就苏联目录学理論的爭論問题所写的总结性的文章“關于苏联目录学的几个理論問題”一文中,把書目資料分为三种某本的类型,即:統計登記性書目、推荐性書目和科学情報書目谡饫?科学情報書目在理論上被确定为書目的基本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歷史分期問題的討論,是目前史学界爭論的中心之一。这种百家爭鳴自由論辯的热鬧場面,是促使这个問題早日得到解答的必要前提。我們几个初学歷史的年青人,也很关心这个討論,最近讀了王思治同志“再  相似文献   

13.
馬列主義教研室哲學教研組的教師們在七月初組織了一次關於事物發展動力問題的討論,有兩種不同意見,展開熱烈爭論。一種意見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即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推動著事物的發展,他們反對孤立地把矛盾的鬥爭性或統一性的任何一方當做事物發展的動力。持這種意見的同志認為:1.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的關係並不是彼此孤立的兩種獨立存在的關係,而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對立統一關係。兩者這種對立統一關係的特點是矛盾的鬥爭性寓於統一性之中。因此,必須在對立面的統一之中把握鬥爭,也要在對立面的鬥爭之中把握統一。2.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世界观与創作方法的关系問題是有了相当長久的爭論历史的复杂問題。廿多年前,瞿秋白同志就在“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現实主义”一文中介紹和評論了对于巴尔扎克的“宇宙观”和“艺术創作”究竟关系如何的四种不同看法。苏联在四十年代也曾經关于巴尔扎克展开了世界观与創作方法的关系問題的爭論;近年来也繼續不断的在这問題上發表了分歧的意見;其中明确而重要的有1952年苏联討論艺术是否上層建筑的討論总結中的意見和1955年法捷耶夫在苏联“文学报”上發表的意見。  相似文献   

15.
历史系本学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一般多能結合教学和適应国家需要,結合当前現实問題;自由爭辯的学术討論风气亦正在开展。历史系今年初步拟訂的科学研究計划共有39項,其中有不少是結合教学进行的,如中国古代史教研組計划編写的五項专著:中国史学史、14—17世紀中国經济发展史、唐末农民起义、中国近代思想史等,都是结合专业課和专門化課的准备开設来进行研究的。中国近現代史教研組则集中力量編出中国近代史、現代史、(部分)中国近代經济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个月来,我們結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进行了几次关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的討論。这个討論,对于提高我們的馬列主义文艺理論的水平,开展文学史的研究工作,指导我們的創作实践,都有巨大的意义。經过討論,許多问题比以前明确了,但有些问题,看法仍有分歧,特別是接触到中国现代一些作家和作品的时候,意見更多。下面打算就討論中所爭論的若干論点,結合“五四”时期文学史上的一些問題,談談我个人粗淺的看法。首先提出來的問題是对革命的現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結合中的“革命的”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学术界在討論北京大学中文系55級編写的中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級編写的中国民間文学史时,曾爭論民間文学的范围問題。爭論的焦点是:我国过去城市里流行的一些伎艺,特別是話本,算不算民間文学?这个問題比較复杂,过去許多人把話本称作市民文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民间文学,或者民間艺人讲唱的市民文学。北大、北师大同学編写的文学史、民間文学史,都把它放在民間文学部分来讲述。究竟話本的性貭应該是怎样?沒有一致的意見。要解决这个問題,我們除了以馬列主义的一般民間文学理論作指导外,还应該仔细考察話本的內容和历史上遺留下来的有关話本的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来,特别是从1957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座談会所引起的哲学史方法論的大論战以来,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哲学党性的原理似乎已經得到我国学朮界的公认,在哲学史方法論的討論中已很少再討論这个問題了。 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个原理的实質在于它肯定在哲学的領域中,不是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唯心主义哲学,沒有什么超唯物唯心的或既是唯物又是唯心的哲学。在哲学史研究中坚持这一原理作为指导,就是要坚决彻底地对一切哲学現象,从哲学的学派、发展过程和阶段起,直到具体的哲学体系和观点  相似文献   

19.
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在今年上半年举行了三次座談会,就中外历史上农民战爭和宗教的关系等有关問題初步交換了意見。他們认为,如果不把中外的农民战爭作一比較,就很难得出有关农民战爭的一般规律,因此还邀請了世界史教研室有关教师参加。在座談会上,有的同志介紹了目前史学界对农民战爭和宗教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研究的意見。世界史教研室的同志报告了西欧封建社会农  相似文献   

20.
圖书舘学是不是一門科学,圖書舘学的对象、內容、范圍怎样,这是我国圖書舘学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决的問題,也是今天广大青年圖書馆員所最关心的問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圖書舘通訊”1957年第1期上刊载了北大圖書舘学系刘国鈞教授所写的“什么是圖書舘学”一文,随即引起全国图書馆学界的注意,有好几个單位并討論了这篇論文。为进一步展开对該問題的深入研究,在北京大学圖書舘学系5月25日举行的1957年科学討論会上,孋庞懻摿苏馄撐摹N吮阌谟懻?会前散發了关懿嫻、周文駿、張树华、何善祥四位同志的發言稿全文。参加討論会的,除圖书馆学系教师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程德清、清华大学刘世海、中国科学院朱士嘉、高教部科学研究司高尔柏、文化部社会文化事業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