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大安 《浙江学刊》2005,(2):185-190
市场体制下的投资运行所蕴涵的机理,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由金融市场化过程决定的.本文认为,金融市场化的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储蓄如何转化为投资和利率调节两方面,货币政策及其与之相对应的金融工具的使用,决定着金融市场化的进程;经济体制转轨在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反映,表现为金融抑制向金融深化状态的转变.就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利率调节对投资运行所赋予的机理而论,分析金融抑制状态和深化状态下的货币政策及其金融工具,有助于揭示投资运行机理.文章根据中国体制转轨以来金融市场运行的实际,分析了金融市场化过程中投资运行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2.
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在当前,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该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宏观控制,来达到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社会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大体上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物价上升和流通速度下降或生产停滞和失业增加;另一种是经济结构瓶颈、效益下降或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非货币因素。前一种,是短期性因素,主要靠政策来进行短期调节;后.一种是长期性因素,会长久地对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导致“需求吸纳陷井”(即因物价上升和流通速度下降而吸纳大量货币需求)和“供给压缩陷井”  相似文献   

3.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喜 《学术交流》2003,3(3):83-86
我国目前主要通过银行中介 ,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在现有体制和经济关系中正不断积聚金融风险 ,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 ,影响资本形成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加强有关的制度和基础建设 ,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及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以疏通全社会范围内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居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然而英国银行的个人储蓄存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持续下降,1998年英国人在银行的储蓄总量只有80年代末的48.6%。导致英国人储蓄持续下降的原因:一是投资形式的多样化。许多英国人把储蓄看作是回报有限的“死钱”,因此,许多英国人一有机会,便会把闲置的钱投向股票、期货、债券、基金、房产和收藏等方面,在英国人的家庭金融资产中,股票持有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二是寻求刺激消费。投资股票。期货则有很大的不可预期性,富有侥幸取胜的心理。三是在银行储蓄收益率不高…  相似文献   

5.
1.1贫困山区全面的综合性的贫困具有一种明显的马太效应,即越是贫困,环境越差,投资越小,机遇越少,越难发展,于是越贫困。抑或呈现为两个典型的恶性循环:在供给方面,低收入意味着储蓄能力低,低储蓄则引起资本形成不足,因而劳动生产率难于提高,收入水平亦难以提高;在需求方面,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使投资引诱不足,投资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收入水平亦难以提高。这两个循环相互影响,使贫困山区难以彻底改变贫困和经济落后,面临低水平均衡陷阱。1.2浙江省贫困山区的产业特征首先表现为总量微小,劳动就业严重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以1990年景宁、云和、文成、泰顺、永嘉、磐安这六个贫困县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社会总产值分别为2.14、3.00、3.12、3.38、12.81、4.25、2071.27亿元;人均国民收入分别为623、1325、442、594、  相似文献   

6.
雷曼冲击之后日本的住宅投资迅速下降,但是最近在利率降低、政府住宅购置支持政策的影响下,正在走向回升。政府实施的房贷减税政策,能减轻大量购房人的负担。在房贷利用者中有近一半人选择了可变利率型贷款。本文假定未来利率将会上升,对考虑减税因素的月还款额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房贷减税终止后利率上涨会增加实际还款额从而减少家庭的实际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应该使贷款人认识到,可变型房贷利率是会随着利率提高而增加还款额的双刃剑,为了防止出现倒贷现象,应该详细地向客户说明利率变动的影响,同时明确可变利息计算方法,提高房贷利率的透明性,这有助于提高住宅市场的健全性。  相似文献   

7.
从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我国金融深化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政府的金融约束政策在维系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此产生的对利率的管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并且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其负面影响也日趋增大.本文通过对利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央行利率政策对储蓄与投资的效应分析,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率作为金融资源的诱导手段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机制以及市场“最灵敏”的调节机制 ,在微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计划和市场经济双重体制交替运作的环境里 ,在金融法制不健全 ,监管不力的状况下 ,场外金融交易的活跃以及金融业的违规经营 ,使严格行政管制下的现行利率机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 ,利率市场上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充分反映出利率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说 ,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金融法制化的建设呼唤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债困扰”,三维债危机(财政债危机、银行债危机、企业债危机)交织形成了一个“债陷阱”,使金融资源不断地聚集、注入、沉淀,被长期锁定在一个低效率的配置流程之中,即居民高债权、高收益,国家高债务、低收益,银行高利率、高风险,企业高成本,低效益。因此,改革的逻辑必然要求政府大幅度削减对居民的负债,通过建立市场融资机制来引导居民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包括实物投资、股权投资和保险投资,使居民直接投资取代银行负债成为对经济的主要资本注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新制度的生成,推动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雷曼冲击”之后日本的住宅投资迅速下降,但是最近在利率降低、政府住宅购置支持政策的影响下,正在走向回升。政府实施的房贷减税政策,能减轻大量购房人的负担。在房贷利用者中有近一半人选择了可变利率型贷款。本文假定未来利率将会上升,对考虑减税因素的月还款额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房贷减税终止后利率上涨会增加实际还款额从而减少家庭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金融机构应该使贷款人认识到,可变型房贷利率是会随着利率提高而增加还款额的“双刃剑”,为了防止出现倒贷现象,应该详细地向客户说明利率变动的影响,同时明确可变利息计算方法,提高房贷利率的透明性,这有助于提高住宅市场的健全性。  相似文献   

11.
论货币信贷调控机制胡云祥为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中央银行运用的三个主要政策工具是:准备率、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个工具是用作总量控制,即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信用量加以控制、调节,以达到预期的宏观经济目标,保障市场经济机制的正...  相似文献   

12.
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分析了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调整在短期内会对股票市场稳定性产生冲击,升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降息要剧烈,在利率调整的后两天内出现了股指与利率同时上升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利率调整有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可以有效地防止股市泡沫的出现.因此,在进一步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合理利用利率工具可以实现稳定股票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国库券是政府采用国家信用的形式对内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手段。在诸多的投资手段中,其信誉度最高,风险最低。按常态投资理论描述:国库券的收益水平在各种投资手段中应居于最低位势,是无风险利率,然而,我国的情形却有悖于此。第一,自1985年以来,国库券(包括国家建设公债和保值公债)利率一直高于同期银行居民储蓄利率水平。1990年二者的差率最大,3年期国库券年利率是14%,而同期银行居民储蓄利率是11.88%,前者比后者高2.12%。即使在1992年,前者(3年期和5年期)也分别比后者高1.5%和1.22%。第二,国库券与大型国  相似文献   

14.
与中国大一统封建秩序相适应的儒家文化强调社会整体性,要求个体服从社会整体。为了实现文化的社会整体调节功能,儒家文化建构了精细的个体自律调节机制。个体自律是儒家文化整体理性设计的现实落脚点,也是儒家文化现实建构的出发点。从儒家文化中的知行与君子、修身与知行、取义与修身三个方面探讨和阐释中国儒家文化中自律的调节机制,便可明晰地看出这一机制实际上是由个体的取义而上升到君子的德性辉光。  相似文献   

15.
私营经济两大阶层的经济利益关系及其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营经济两大阶层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近期看以合作互利为主,对立为次;从长期看,对立关系始终存在,是否会演化为激烈的对抗取决于政府调控的力度。调控应以公平和效率为尺度,从逐步增加雇工阶层劳动收入、引导雇工阶层将储蓄转为直接投资、引导雇主阶层把非劳动收入的一部分转为公用、抑制雇主阶层的挥霍炫耀性消费和取缔其非法收入五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施雯 《学术交流》2005,(9):128-132
居民消费倾向通过乘数与加速数的共同作用,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引起经济周期性的波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呈现阶段性的上下波动。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收入差距加大,直接影响着消费倾向的变化。同时,由于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城镇和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烈;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相对滞后,增强了居民的流动性约束,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居民储蓄持续增加,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储蓄起了很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储蓄调节着供求平衡,强化着资本积累,促进着追求效益运行机制的形成,构筑着扩大再生产、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即使在物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日本的储蓄额仍在增加。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我国国民收入流程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居民成为国民储蓄的最大主体。在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发生分离的情况下,庞大的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主要依靠银行信用中介。这种银行主导型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确立,对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特别是金融事业的发展,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这一机制目前的运行情况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改革深化的需要,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了深化货币金融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构建金融主导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投资体制运行及其秩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体制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制度性概念或范畴,人们分析投资问题时经常会论及投资体制,但迄今为止的经济文献似乎表明对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存在着困难.本文把投资体制理解为市场投资决定机制与经济政策、调控手段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及其综合体[1].文章认为,经济体制不同导致投资体制不同的实际,就是投资体制中所包含的投资决定机制与经济政策、调控手段各自所占的空间和能量的不同;在市场体制下,投资决定机制的属性和作用形式是由市场决定的,它在投资体制中的空间和能量要比经济政策、调控手段大得多,计划体制下的情形正好相反,而双轨体制可以说是介于两者之间;投资体制运行及其秩序的安排则可谓是上述机理的延伸.沿此思路分析我国现阶段投资体制运行及其秩序安排,或许有点理论分析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