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企业社会,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的精神对社会、企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探讨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精神主体、载体和出现时期的三维整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事件应从事件的主体(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入手。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现象或事件,因此也可以从企业家精神主体(包括企业家精神的起因、企业家精神实现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企业家精神出现的时期以及出现在企业或社会的哪个层次来分析企业家精神。为此.论文提出了一个由企业家精神主体维、载体维和时期维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型来分析企业家精神。并分别阐述了这三个纬度。并运用这个模型对3M公司的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文化资本既与企业家精神存在着显著差异,又对企业家精神的生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两者相辅相成,价值性企业家文化资本包含了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文化资本的凝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2012,(7):120-120
有识之士曾经感叹,如今要创造富翁很容易,创造一家优秀的企业却很难,而创造企业家精神更是难上加难。危机当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来力挽狂澜,带领企业走出经济的低潮期?  相似文献   

5.
庞长伟  李垣 《管理学报》2011,(10):1438-1443
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所有制结构与企业规模的差异必然导致企业发展轨迹的不同,这也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基于资源与能力视角的研究表明,大型非国有企业最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展,而大型国有企业则限制了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小型企业则因所有制的差异对企业家精神的发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出发,介绍了各位学者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得出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在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用韦尔奇在通用的管理实践来阐述企业家精神和管理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公司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系统理论假设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21世纪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公司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笔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公司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系统理论假设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假设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年的问卷追踪调查显示,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轨迹有3条清晰的主线,一是能力素质的提升,二是责任担当的扩展,三是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与企业文化的蕴育。在能力提升方面,企业家迈出了三大步,同时也存在3个方面的不平衡;在责任担当方面,企业家对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在精神追求与创新动力方面,企业家大多具有比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企业家期待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营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企业家精神对互联网企业的影响越发明显。新兴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史发展表明,企业家精神所发挥的作用比企业组织自身所体现的作用大。该文以福建省互联网企业为例,从企业史的角度考察企业家精神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福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路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围绕企业成长,立足企业家精神和专业化管理,分析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的三种路径,揭示了“融合陷阱”的存在及其认识误区,进而提出,创业管理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的新路径取向,并从企业内外部角度展望了公司企业家精神以及创业教育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彦飞 《管理学报》2012,(7):1078-1083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在剖析企业家社会责任与企业家精神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与逻辑分析,得出两者以一定的组合方式可以有效地耦合于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结论,并构建了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2002-2006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产权制度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私有产权控制相比,政府控制不利于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并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企业家创新精神更低。因此,政府要致力于产权制度的改善,创造有利于培育企业创新精神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乔布斯为例,介绍了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成长过程中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能否得到有效传承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评价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4个维度,并通过对206住企业高管成员的实地访谈和179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团队绩效、公司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团队绩效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协作进取维度对团队绩效和公司绩效的影响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陈昊雯  李垣  刘衡 《管理学报》2011,(11):1589-1595,1603
通过分析吉利集团和比亚迪公司的案例,探讨了联盟战略、并购战略作为获取外部技术的2种有效途径,其作用受到外部环境动态性、企业家精神以及二者交互影响的问题,并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当外部环境动态性高时,企业应选择联盟战略作为主导技术获取方式;当内部企业家精神高时,企业应选择并购战略作为主导技术获取方式;企业家精神高的企业在环境动态性高时,应选择并购战略来获取技术。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1983年东京大学的小宫隆教授提出的“中国经济中不存在企业”的命题时。曾经指出。企业(enterprise)这个词和工厂不同。有着创新的含义。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mhip)就是由此派生而来的。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正呼唤新一代企业家群的诞生。人们常说。商业竞争说到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甚至就是企业家之间的竞争。但是在计划经济制度下。既没有企业也没有企业家存在的余地。改革以来存在的双重体制。也使企业家的行为扭曲。因而现在我们有一批相当政治化的“企业家”,挥金如土的“企业家”,真正具有企业家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经理人员,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却都是凤毛麟角。近来,我们可喜地看到,许多新兴公司正在高薪延聘企业经营人才,传统企业也开始注意这类人才的引进。这表明,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对企业经营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企业的许多经理人员,正怀着实现自己才能的炽烈愿望,努力提升自己的企业家素养。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独立且又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它们对企业的发展意义和作用重大,本文将企业家和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在首先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的内涵、特征等进行明确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展开,结合事例论述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创建、适应、革新阶段所起的主导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家的塑造培育的反作用,之后对现阶段中国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群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理解其生成发展的机制,关键在于识别这种企业群体的协调或治理关系。本文认为,企业集群是不同于战略网络的一种企业组织协调方式,其关系治理主要是通过企业家而不是网络间的股权与非股权联系实现的。区别于钱德勒的“管理协调”,企业集群组织是“企业家协调”,这是以企业家精神的相互学习、创新为核心而形成的关系治理。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专业镇企业集群的企业家特征与过程分析,揭示了企业家协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战略--培育创新能力的企业内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超强竞争背景下国外兴起的企业家战略,是公司努力将组织各个层次的员工培育为普遍具有企业家精神、思维和行动的战略,是努力将整个公司转变为能够发挥员工企业家精神的战略.企业家公司以异质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和企业家智力资产持续创新,破坏均衡,产生竞争优势和显著的业绩.企业家战略理论研究的是公司如何获得具有创新、变革、远见卓识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对正在兴起的内部战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企业家战略与核心能力理论互相补充,并且改变了某些传统的战略管理观念.  相似文献   

20.
李兰  王锐  彭泗清 《管理世界》2023,(3):113-136
本文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课题组自1993年到2022年的问卷追踪调查内容和主要发现为基础,以近30年的经济社会变迁和企业发展为背景,从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历程、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企业家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3个方面,回顾总结了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轨迹与历史阶段,分析了其中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不断丰富升华的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