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通过三年的过渡期,我国企业将全部采用资产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强调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利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核算的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计算机环境下,多账簿实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基于计算机环境下多账簿实现的原理,设计了企业依据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的会计账簿和依据税法进行核算的会计账簿,通过两个账簿的比较从而进行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称为新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会计,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规范中的运用,也体现了与国际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更新是实现了从收入费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但这种收益讲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4.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在对其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同原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进行分析后,对如何运用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有如下应用对策:(1)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一般程序,(2)设置所得税核算日常资料备查簿,(3)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新准则与新税法下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差异及这些差异的处理原则、方法作了分析,并在比较所得税会计核算三个阶段不同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所得税期内摊配法、全部分摊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分析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首次明确统一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为统一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核算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了,其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针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企业除日常的交易或事项会涉及递延所得税核算外。还存在一些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企业合并、所得税税率变动以及纳税亏损和税款抵免等特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递延所得税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特殊交易或事项涉及的递延所得税核算进行实例分析,以便加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刘伟 《管理科学文摘》2009,(22):275-276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已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得税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选择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反映内容更全面,方法更科学。本文主要针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明确了暂时性差异概念,介绍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及报告。这表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即转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打开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我国的原会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其中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结合我国特定背景的同时,充分实现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新所得税准则与原准则比较不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有重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旧准则相比,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所得税的确认、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不断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另根据2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核算所得税的方法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新准则和新税法下,企业财务会计对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不断颁布有关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使得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确认收入、成本、费用和损失方面的差异逐步扩大。由于我国所得税会计规范互不协调。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各种会计处理方法(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债务法)均有使用,致使许多企业的报表在一些项目上缺乏可比性,带来盈余操纵的问题。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便于各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对比,有必要选择一种统一、规范、操作性强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本文从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现状出发。研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并重点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进行比较,分析、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科学性,进而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分别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不同要求进行计价,简称会计账面价值和税法计税基础。本文根据新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对各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进行逐一分析,希望对实务中的相关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会计核算遵循的是公认的会计准则,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而税收处理遵循的是税收法规,其目的是课税。两者产生的差异,进而出现了所得税会计核算问题。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面根据准则及其讲解结合本人的理解阐述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资产负债表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收益的两个基本理论,本文通过回顾收益计量理论运用的历程,阐述资产负债表观回归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论述资产负债表观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具体体现,以期更好的理解新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会计核算与所得税处理目标不同,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两者分离的程度和差异的种类、数量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了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欲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和2007年新的所得税法的出台,对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通过对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于做好新旧准则下所得税核算和列报的衔接以及准确执行新所得税准则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之后,该准则与原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不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重大变化。本文通过比较所得税会计准则在会计理念、核算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其对企业产生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6新准则有关所得税核算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从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变为"纳税影响会计法",且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了,其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