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中国的民生事业,党的几代领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生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衡量各项工作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江泽民提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胡锦涛提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提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这些思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生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贡献,并为新中国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重视民生,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理念,阐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致力于解决社会发展中水患、交通、住房、卫生防疫等切实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民生事务.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而且对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勇 《学术论坛》2012,35(2):18-2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生政治建设。围绕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明确民生政治的宗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共同富裕确立民生政治的目标,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民生政治的理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党的民生政治理论。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民生政治理念,对于推进当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经验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相继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建设"等民生理念及由此形成的一整套民生思想。这些思想指导着中山市民生的解放与保障、改善与发展,使中山市这座文化名城日趋和美,人民日益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民生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马泽东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民生思想始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条红线。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民生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重视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原则、方法、策略和思想的总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既相互联系,又有自己的历史特征。但从中国民生理论演进的历史进路上看,"以人为本"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思想内核并贯穿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它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作为自身使命的宗旨,而且还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从而实现了民生问题在执政理念和伦理关怀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涵与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琼 《云梦学刊》2008,29(2):60-62
"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和民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业已取得的民生成就的基础上,我国民生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对民生事业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民生建设的范围更加广泛,民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全面创新: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七有”新目标,明确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原则,践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路,以“补齐短板”为民生建设的新作为。整体而言,我国民生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与创造性经验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建设理念,坚持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良性互动,坚持推进民生建设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陈振斌 《理论界》2014,(3):7-10
毛泽东一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但在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其中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是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基本政治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民生思想的核心;大力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事业是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重要举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对现阶段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墨子,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为谋天下人之利,他在经济民生上,主张强本节用;政治民生上,提倡尚贤使能;文化民生上,强调先质后文。墨子的民生思想对我国经济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政治上逐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文化上走以人民为本,建设文化强国之路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付蓓 《学术探索》2012,(11):17-20
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鞠躬尽瘁为人民,用一生践行"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信念。他为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殚精竭虑,不仅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而且亲自领导了民族地区民生建设。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概括周恩来的民族地区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民生思想源于对中国当前民生问题的现实观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又具有继承性,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以及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人民的利益与幸福生活作为民生的目标;习近平的民生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既体现出对以往民生思想的创新,又折射出对共同价值的追求,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发展精神。  相似文献   

13.
沈杰 《南方论刊》2011,(10):46-48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社会建设中一直坚持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提出的"依靠群众、惠及群众"全民参与型的社会建设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经济先行,利于群众"共同富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经济先行,共同富裕;到江泽民提出"执政为民,为民发展"全面发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要求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倡导"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共建和谐型社会建设理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社会发展的归宿,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民生理念日渐丰富、深入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的深层次内涵在于强调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核心政治立场,完成了多维度民生结构体系的构建,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阐释民生思想的理论溯源入手,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思想的理念创新,从方法论、实践观、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辨别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与民生思想的内在机理,并基于实际探讨了民生思想的现实启示,以期为习近平关于民生系列重要论述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作为一个思想理论体系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经历了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国情、世情,使民生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愈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文化惠泽民生也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民生不仅是指物质层面的民生,而且包括文化层面的民生.文化民生是民生的丰富和发展,是更高层次的民生.这些文化民生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和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文化民生有着多方面内容,即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人民群众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塑造,以及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在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建设,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构建良性的文化生态加以保障,并把文化生产力作为其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自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以来,历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首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两届国家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对党的建设、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常说“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一句朴素的语言深刻诠释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了解民生、关注民生是他建国以来一以贯之、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本文拟深入挖掘其民生思想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就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民生思想,并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他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此主要围绕着中国的民生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和总结出基于民生视角下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民生问题的特征从而来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对于现实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解决民生问题与争取抗战胜利的关系,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就是:从争取抗战胜利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政治高度看待民生问题;尽可能解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把坚持党的领导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结合起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抗日战争时期党改善民生的经验,对当前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创新与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7):12-21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个制约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结构性因素和深层次问题,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既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大民生观、大治理观、大安全观等在内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初步回答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民生与发展的关系、人民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核心立场和精神实质是人民中心主义,人民中心主义是发展观与社会观的有机统一,包括民本论、民权论、民利论、民安论、民为论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