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正当中原地区的明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农民起义如火如茶的时候,满族在东北地区崛起,中国历史上再一次出现了以前曾多次出现过的社会大动荡。满族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给  相似文献   

2.
60年一轮回,又逢甲申。由此上溯一个甲子,即1944年,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我党和人民军队的力量日益壮大,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兴旺发展,革命胜利临近,建立新中国目标即将实现,给了根据地军民和全国爱国人士巨大的鼓舞。在这个“唱赞歌”渐成风尚、讲忧患”不太“合时宜”的时刻,郭沫若以纪念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300周年为由,挥笔写下了他的心血之作《甲申三百年祭》。360年前,即1644年,农民革命风起云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经过1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并一鼓作气攻进了北京城,结束了明王朝的…  相似文献   

3.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腐败的明王朝,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但是仅仅42天就丢了江山。其中原因值得探究。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深层次地挖掘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内因,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这场农民起义,并以此加深对农民阶级的阶级特征与阶级属性的认识,从而丰富农民起义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代散文与同一时期的小说、戏曲相比,当然比较逊色,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家努力探讨前人的创作经验,注意文学艺术特点,因此仍出现了不少散文大家,文章脍炙人口,值得学习和研究。十七世纪中叶,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但居住在我国东北边境的女真族却乘机入关,建立了清王朝。女真族贵族统治者,在入关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镇压农民起义,推行残酷的民族高压政策,引起汉族人民和其它兄弟民族的反抗,斗争达四十年之久。在斗争中,部分汉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也积极参加,有的进行武装反抗,表现了封建时代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反对奴役压迫的斗争精神;有的以明遗民自居,不受官职,不赴考  相似文献   

5.
龚书铎 《中华魂》2004,(4):22-23
今年又逢甲申年。60年前的那个甲申年(1944年)3月,郭沫若同志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著名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纪念明朝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三百年。文章阐明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它的一些首领因为胜利而骄傲起来,生活腐化,进行宗派斗争,以致这次起义在1645年陷于失败,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猛烈地冲击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水浒》,从根本上颠倒和歪曲了农民革命的高贵品质和斗争精神,污蔑和丑化了农民起义的革命形象,宣扬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只“望天王降诏”、不敢侵占州县,最后接受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美化和歌颂了宋江这个投降派,是一部绝妙的反面教材。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毛主席早已明确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①这是我们研究农民起义原因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四人邦”为其篡党夺权需要,大搞影射史学,妄图把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歪曲成农民为反对奴隶主儒家复辟路线的统治。在这个问题上,也必须拨乱反正,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三百多年前,反动文人金圣叹曾经腰斩了《水浒》,并对腰斩后的《水浒》作了评注,在当时文坛上掀起了一股反对农民起义的逆流。一九七五年八月至一九七六年九月,王张江姚反党集国又在评论《水浒》上大做文章,吹吹打打,一直闹腾到他们垮台。把“四人帮”和金圣叹在评论《水浒》中的鬼蜮伎俩加以对照,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从中看出“四人帮”的极右本质。  相似文献   

9.
轰轰烈烈的张献忠农民起义,从崇祯三年(1630年)米脂十八寨起义开始,到康熙元年(1662年)李定国病逝于云南为止,在反对明朝封建统治政权的压迫剥削和抗击清军的侵扰中,转战十六省,经过了三十二年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探讨这次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于研究我国农民战争史,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人民要求国家统一的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事实早已证明: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都要求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割据。“五洲同盟”与“中天八国王”是我国农民起义中提出的要求国家统一的口号和称号,前者是由少数民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石船山麓,故后称船山先生。王夫之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当时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满洲贵族又勾结明朝将领,打败农民起义军,建立了清朝政权。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同我国古代许多文学大家一样不是时代的幸运儿。他生于明崇贞十三年(1640),死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他降生之时,正是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风行全国,明王朝即将覆亡之际。过了四个年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清军大举入关,逐步确立了满州贵族统治。  相似文献   

13.
清代初年,我国文坛出现了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这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在蒲松大年青的时候,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汉、满两族地主阶级互相勾结,镇压了农民起义,又建立了清王朝。这是血和火交织的年代!地主阶级的反攻倒算,野蛮掠夺,极度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以蒲松龄所在的山东为例,清兵多次烧杀抢掠,把俘虏的人口分给满族地主贵族作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时值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辛酉政变”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它是洋务派奕訢等与顽固派之间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就奕訢同顽固派的矛盾及其在“辛酉政变”中的作用、影响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请大家指正。1 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十多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一方面,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农民起义蓬勃发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英、法、俄、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趁火打幼,继续扩大它们的在华“权益”,清王朝在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者的双重打击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挽救垂危的封建统治,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一批人逐渐从旧营垒中分化出来,他们反对恪守祖制,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史上,农民起义曾是重要的题材类别。但由于单一的阶级斗争历史观和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农民起义历史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充当了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和载体,也体现出明显的“现代化”倾向。在历史观实现多元化的当代文化语境中,农民起义历史小说应该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晚唐农民起义特别是黄巢起义爆发后,知识分子急剧分化,其心态表现非常复杂,更具敏感性的诗人尤为如此:有的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直接参与推翻统治者的斗争;有的顽固地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坚决反对农民起义;一些身为朝廷重臣的诗人则混水摸鱼,首鼠两端;而更多的是逃避现实,避祸全身。这种种不同的心态和表现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迥异的命运。从主观上讲,他们复杂的心态表现及命运是由其诗人特定的身份决定的;从客观上讲,则与晚唐社会现实及农民起义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日趋腐朽没落时期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政权的革命战争。在这场革命战争进程中,农民军的英雄们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上劳动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以敢于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的大无畏精神,高举“均田免粮”的战旗,挥戈杀上反封建斗争的战场、勇敢地向封建制度宣战,向孔孟之道开火,不仅胜利地推翻了明王朝的反动统治,狠狠打击了社会上推行儒家路线的反动势力,而且对混进农民革命队伍里的牛金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在唐末农民起义中,王仙芝、黄巢先后以“天补均平大将军”和“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称号发布檄文,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打出了“均平”的旗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这个“均平”所包容的内涵是什么?是自发产生,抑或另有来源? 对于“均平”所包容的内涵,目前几乎一致认为是一种平均财富的经济上的要求,开宋代农民起义所提“均贫富”口号的先声。并以此说明农民斗争已不仅仅是反封建暴政、徭役和人身隶属关系,而是逐渐明确了反对豪强兼并,要求平均财富。其思维模式是,北宋李顺、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生活在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历史时期。明末,最反动的大地主、大官僚阶层,为了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命运,一方面竭力宣扬反动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则挥舞屠刀,疯狂地镇压农民起义。但是,这只能激起农民阶级更强烈的反抗。在明中期连续数十年大小数百次的农民和市民起义的基础上,于一六二九年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他们在“均田免税”的战斗口号下,用革命的暴力,批判了儒学,推翻了明王朝,建立了“大顺”  相似文献   

20.
以北宋末年我国北方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几百年来,流传很广,影响很大。这部书写的是农民起义的故事,却严重地歪曲和丑化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鲁迅早在一九二九年就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水浒》着意美化和歌颂梁山农民起义军中的投降派宋江,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极力调和阶级矛盾,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很好的反面教材。《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路线,渗透在书中所写的梁山义军的各个方面。首先,在政治纲领上,《水浒》把农民起义军写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一条混淆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投降主义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