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们的活动,总是离不开时、空的。人们说话自然也会有个语言环境。有的话,要是离开了讲说时的具体环境,就有可能成为另外的一种意思。这里可以打个比方:你若是在去王府井的电车上,面对售票员说,“我买一个百货大楼”(买几个都行)!谁也不会感到你的话有问题,你会毫无疑异地达到你讲话的目的——得到一张去百货大楼的车票。假如离开了这个特定的环境,你要是走进了百货大楼,面对着售货员,再重复这句话:“我买一个百货大楼”!那人家就有理由怀疑你的神经不大健全。一个神经健全的人自然是不会对售货员讲这样的话的,但对售票员讲这话,那可太平常了。如果把这句  相似文献   

2.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在我们国家,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违反规则?首先,看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  相似文献   

3.
奥斯汀的“行事语”表明所说的话是在做一件事或作出一个行动。关于“行事语”有两个定义:(甲)一句用在特殊场合下的说话,如果而且仅仅如果这种用法可以作为说话者在做一件什么事情,而不是作为在说真话或假话,或者不仅仅在说真话或假话,那么这句说话便是一句行事语甲。(乙)一句用在特殊场合下的具有“我 X〔怎样怎样〕”形式的说话,如果而且仅仅如果这样用是作为说话者以此作为在 X 着的例子,就称为一个“行事语”乙。我认为“行事语”甲就可以满足奥斯汀的要求,而且他所碰上的困难将因这一选择而得到克服。定义(甲)的一个更严重弱点是,有许多说话的“混合例子”在特殊场合下既可以用来作真假陈述,同时又可以作些事情。奥斯汀于是又提出了“说事的”行动、“非说事的”行动和“通过说事的”行动这三个区别。奥斯汀说,他的兴趣“主要是抓着第二个非说事行动,并拿来和另外两个对比”,并且觉得“看上去最容易有麻烦的是非说事和通过说事之间的区别”。但真正的困难产生在企图区别说事行动和非说事行动的时候。弄到后来,奥斯汀的考察究竟揭露了什么有意思的问题,是可怀疑的。求助于普通语言,在考察特殊的词和特殊词族的逻辑语法时,是有用的,但是用未考察语言怎样作用这样一个总看法对,则不大会有结果。  相似文献   

4.
争吵     
一天夜晚,在一个乡村,大树,房子开始吵了起来。大树说“:你这个破房子,要不是地球的吸引力,五六级风一来你早就没影了!”房子说“:你这棵大树,要不是地球有个斜轴,才有一年四季,我看呀!还没有你呢。“”你这破房子,你凭什么这么说我!“”哼!我还没说完呢!房子接着说“,你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壮,还不是地球给你的水份和养份,不然你活不了哦!哈哈……”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大树和房子在吵着。这些话被小明听见了,他连忙跑来劝架。谁知大树又开腔了“:你别以为你们人类有什么了不起,如果地球的自转不是24小时,只是12小时甚至比这还短,那你们吃了睡,…  相似文献   

5.
一个朋友说,现在的大学生不懂算术。见我不明就里,便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他代表单位去招聘一些大学毕业生。面试时,他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有的应试者神神秘秘地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的人自作聪明地说:“十减一等于九,就是消费;十减一等于十二,那是经营;十减一等于十五,那是贸易;十减一等于二十,那是金融;十减一等于一百,那是贿赂。”只有一个应试者说等于九,但还有点犹犹豫豫。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刻     
《社区》2010,(4):54-54
小金对老乔说:“这回糟了,有人写信给我说,如果再缠他太太,就打断我的腿。”老乔说:“那你就离她远点吧。”“你说得倒轻松,那封信没有署名,我怎么知道该避开哪一个呀。”小金说。  相似文献   

7.
听朋友讲过一件实事,说某批发市场有个摊点的老板,一脸忠厚,从不隐讳自己只有小学文化,常常算错帐,但都是错给别人,诚实的人看他算错了,就提醒他一句,他却反过来问道"是多给你来还是多给我了?"客户说:"多给我了"。这时他马上笑哈哈地说:"那就没事了,如果多给我了我就补  相似文献   

8.
佚名 《今日南国》2006,(3):43-43
小时候曾听过一首外国民谣,不知何故那头两句就一直深印在脑子里。这两句是:“在那遥远的山那边,人说,幸福就住在那里……”后来年事渐长,每想起这两句词,就产生疑问:幸福为何一定要住在山的那一边?如果住在这边,住得近一点不可以吗?我一直有这疑问,但又不敢问人,怕问出来,人家会  相似文献   

9.
韦盖利 《今日南国》2013,(10):51-51
现在人们骂某人头脑不好,往往会说“你肺子进水了”。这一说法最早是由隋朝的侯白提出来的,《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州举秀才”侯白对越国公杨素讲的一则笑话。杨素问侯白:“现在有一个大坑,有几百尺深,你如果进去的话,你有什么办法出来呢?”侯白说:“我只要用一根针,在脑袋上扎个洞,把头脑中的水放出来,放满一坑,就可以浮水上来了。”杨素就问他:“头脑中哪里有那么多水?”侯白就说:“要是头脑里没那么多水,那为什么肯跳进那么深的坑里去呢?”  相似文献   

1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的一句名言,主要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了解别人,那么这个人就很聪明,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了解自己,那么这个人则很有智慧。这旬名言说明了认识自我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认识自我其实更难。如何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在团队中更好地沟通协作?本人结合自身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薄情     
《北方人》2006,(5)
偶尔逛街看到一条新秀丽的牛仔裤,试完才问价,打完折还要一千多。我已经存了撤退的心,小姐还鼎力推荐:“这个十年都不会变形。”我笑起来,“那我呢?我能十年不变形吗?”还有一句更残忍的话我没有说:我肯穿十年吗?我的衣柜早就是深宫孽海,无数得不到我宠幸的衣袂在欲哭无泪。拒绝有一种残忍的愉快,又因为偕音,仿佛被我轻轻推开的,是一个痴情男子:“我十年都不会变心。”但他出现得不是时候,不能成为生命中亲密的爱人,就什么也不是。我照样会含笑而答,“但我做不到。”背叛是怎么开始的?我曾经一时糊涂,花大价钱买下白衣  相似文献   

12.
说“那堪”     
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有一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其中“那堪”一词怎讲?中学语文课本未作注释,翻了几个宋词选本也未做解释,大概都认为这词不必注释。《辞海》未收此词目,旧《辞源》在“那”字下有一义项说:“那,何也。如何堪,曰那堪。”然《辞源》、《辞海》“何”字均未收“何堪”这一词目。在一般辞书查不到的情况下,所以有的教学参考书根据“那”和“堪”两个字的意思,把“那堪”讲成“哪里禁受得住”(《辞海》“堪”字有一义项是“胜任;禁受”)。此说就这句而言可说得通。然而在另一些地方碰到“那堪”一词,按上意就不一定讲得通了。  相似文献   

13.
金鱼之死     
肖楚和我是铁哥们。这小子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整天围着他家的鱼缸转,把那些金鱼当宝贝。每次我对他这种爱好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时,他总是神秘地笑着说:“这里面可包含着大学问呢!”什么大学问呢?反正我是搞不懂他脑瓜子里的稀奇古怪的想法。他给主任起了个外号“金鱼”。每次看见主任,我们俩会不约而同地说:“瞧!金鱼游过来了。”然后哈哈大笑。表弟哭丧着脸来找我,希望我在主任那儿多替他的公司美言几句,把我们单位的一个工程给他们做。末了,表弟泪眼汪汪地说:“表哥,我公司几百号人就等着这个工程活命啊!”我硬着脸皮在主任那说了一箩…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大学写作课教师,如果光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而自己却不动手,拿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那么即使他教学时讲得天花乱坠,号称“张铁嘴”或“李铁嘴”,然而他的笔却象那“银样蜡枪头”,这就很难说是完全合格的写作课教师。当然,这样说也许并非无偏颇之处。但是,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自己却眼高手低,学生心里也不佩  相似文献   

15.
《中华魂》编辑部:最近一些文摘报上竞相刊载一位十年前去世的文艺界名人的一段话,大意是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实际上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据说这位名人还说了“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就像把儒家只归孔子一家一样,我们学的马克思主义实际是列宁和斯大林主义。这些话果真很精辟吗?我觉得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这位名人的说法能够成立,岂不是从1917年以来我们就没有接触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取的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经!那就不仅应该像这位名人那样彻底“反思”,“大彻大悟”,而且现在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的烟瘾和我的大夫有关系。我犯了鸦片烟瘾,他就打一针解药。问题就在这儿,开始一天打一针两针就行了,后来越打越多。烟瘾发作是什么感觉,难受啊!我那时用句土话说,是活人叫死东西给管着。你要不能跟它应付完了,那你什么都做不了。戒烟要靠很大的毅力。我跟你说,不是我吹,一个人如果能把这烟戒了,这个人就了不得!  相似文献   

17.
OFFICE尴尬事     
《可乐》2007,(7)
出车祸一天快下班时,小王来到我办公桌前恳求说:“解哥,帮我出出主意吧。”“什么事啊?”我正在整理报表,随口问道。“刘姐给我介绍了个对象,约好今天下午6点见面。要是见了面我不喜欢她,该怎么说才不会让她难堪?”小王羞红着脸,显得很不好意思。我给他出主意:“这样吧,我6点10分给你打电话。如果你觉得那女孩还不错,就随便说两句后挂上电话接着聊:如果你对她不满意,接完电话后告诉她,有个朋友出车祸了,需要马上赶过去。这样既不伤害那个女孩,你也可以全身而退,岂不两全其美?”小王一听非常兴奋:“这个办法不错。”喜滋滋地约会去了。  相似文献   

18.
开心电话     
佳佳发现了一个秘密:打电话时只要连拨十个零,就能听到一个亲切的声音。“你好,这里是开心电话,我是开心阿姨。”“开心阿姨,你好!”佳佳像老朋友一样说,“上课的时候,坐在后而的大奇老是揪我的辫子,讨厌死了!”“哦,这说明他喜欢你。不过这种表达方式可不大好,你应该帮他改正过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大奇又揪佳佳的小辫子。为了不影响大家,佳佳没理他。可是一下课,佳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个三年级的学生,爱看漫画,也爱画漫画……“这有啥了不起,谁不喜欢漫画呀!”我听到你在心里嘀咕这样的话了。但是,你要耐心听我讲:他看漫画可不是光看热闹,他画漫画也不是画“一个老头儿,欠我俩球儿,他说三天还,四天还没还……”而是画真正的漫画。“什么是真正的漫画呀?”那就请跟我一起到这几幅漫画中寻找“法宝”吧!  相似文献   

20.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高中第四册)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语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公子。这段文字是写林黛玉见贾宝玉之前的一次心理活动。其中的“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一句令人费解。如果从标点符号考虑,这一句应该不是林黛玉的心里话,但如果从后面的“心中想着”而论,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