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2.
刘晓英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99-101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不同于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的范围需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 ,词类活用不能以今律古 ,要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3.
4.
由于泰语中词类划分五花八门、不成系统,使得在作泰语句法分析时,常出现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也给泰国语文教学及对外泰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鉴于此,文章采用词格—依存语法理论(Lexicase Dependency Grammar),即根据词的搭配和分布划分词类的原则,对泰语词类的划分进行阐释。这些原则可以消除词类划分中出现的重复混乱的问题,解决有关泰语词类划分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到了分类清晰、成系统的8个主要词类,即:动词(Verb)、名词(Noun)、形容词(Adjective)、副词(Adverb)、介词(Preposition)、数量词(Quantifier)、连词(Conjunction)和小品词(Particle)。 相似文献
5.
聂科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8(5):119-123
不少学者对汉语中所谓的"副词 名词"结构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无一质疑该结构中心词的词类判断.对刘正光等人提出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汉语词类的判断不能依赖于直觉或语义,而应在使用大型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类范畴化是动态的过程,包括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再范畴化是去范畴化的最终结果;对于"副词 名词"结构中发生的词类去范畴化,语法转喻是其内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最早制定划分词类标准的是一八九八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在此之前,人们虽对汉语的词类有些零碎的研究,但都没有对词类进行完整的分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较为全面的划分词类的标准。《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说:“夫字类与句读,古无论及者。”而《文通》能够明确地提出划分词类的标准,这在汉语语法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它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发展,开创了道路。《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从不自觉地研究进入自觉地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7.
程试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3)
一、问题的提出维吾尔语的词类范畴以及它在突厥语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突厥语言学界的重视。在高等学校的维语教学和新闻、出版等翻译实践中都一再说明,研究维语词类这一范畴对掌握与了解维语语法特点和正确运用语言,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关于维语词类的划分问题;在各种维语语法教材中都有明确的阐述。①尽管这些观点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8.
从词类范畴化理论看“副词+名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科丰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19-123
不少学者对汉语中所谓的“副词+名词”结构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无一质疑该结构中心词的词类判断。对刘正光等人提出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汉语词类的判断不能依赖于直觉或语义,而应在使用大型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类范畴化是动态的过程,包括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再范畴化是去范畴化的最终结果;对于“副词+名词”结构中发生的词类去范畴化,语法转喻是其内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马庆株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75-78
语义功能语法是重视语义、表达的语法研究理论。20世纪末《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的发表标志着这种理论的建立。汉语语法范畴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有其独特性,所以其建构也就与印欧语系语法范畴的建立不同。时量范畴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意义重大。《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谷孝龙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5):99-103
现代汉语句类划分标准不一,分歧较大。笔者通过旁征博引,汉英对比,全面分析汉语句类划分标准和语气标准所属平面;从语义功能语法观的视角,主张用“句法结构”标准划分句类。 相似文献
11.
彭志斌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2-135
“有”是现代汉语高频使用的一个词,大中型主流汉语词典将其词性处理为唯动词,这是值得商榷的。以普通汉语语料库为基础,对“有”的用法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有”应是动代助兼类词。在探讨“有”的用法的基础上。对词典编纂提出了点滴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独特形态,具有音乐美、视觉美、意象美和寓意美的文体特征。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善于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从宏观的谋篇布局、修辞隐喻,到微观的词汇语法、音韵特征和语义关系,把平淡无奇的东西点化成意味深长的诗韵,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一个艺术空间,给人以清新纯朴、富有生活气息、语调宁静亲切的美感。 相似文献
13.
胡正微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113-115
这里首次发表了言语场论的理论体系表及语法场的场强公式,并据言语场论解读了江泽民同志为国防科大题写的校训: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相似文献
14.
李云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9-41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由于边疆地区距离内陆较远,边疆地区人民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比例仍然较高,从而使得汉语成为他们的第二语言。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依靠彼此的有效沟通,而就沟通能力而言,词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于边疆地区的学生来说,汉语词汇的学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学习起来也相对困难很多。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多义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边疆地区学生的汉语多义词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汉语多义词具有数量庞大、系统繁复、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等特点,汉语多义词教学逐渐成为边疆地区学生语言教学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因此试图从提高边疆地区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研究一套适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14
从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现象出发,以跨语言比较和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词类多功能性的研究表明,范畴是语言描写的需要,其具有相对性,体现在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在词类问题上其表现为,词类多功能性是一种跨语言普遍现象,其本质是范畴的灵活性。因此,能否对词类多功能性作出合理的解释,既是检验词类划分标准合适与否的关键,又是普通语言学研究的需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高度重视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张望发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62-64
汉语词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不一致,划分不彻底,有时很难对某个具体的词进行归类;二是语素、词、短语界限不清,界定标准操作性不强;三是对词语的语法特征认识不深刻,观点还没有统一起来,语法特征与词类的关系定位模糊不清。词类要走出现状,划分标准应该一致,词类的划界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语法特征尽可能解释整个词类。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不一致表现出有三大类案件不能纳入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范围,导致部分行政权不能得到有效的司法监督。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立法技术上的缺陷,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的行政权的膨胀。然而依法治国方略意味着控权制度和权力制衡原则被遵守,所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就应当一方面保障行政复议制度的中立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监督权力,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彭兰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92-94
两个以上相同的词呈连贯线性排列的时候 ,有的是词的语法重叠 ,有的是词的话语重现。重现和重叠在结构性质上存在种种区别 ,语义特征上也有许多不同 ,但它们是在强化功能这一最高层次之下的两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183-191
所谓比较词汇论的研究即把词的汇合作为研究对象,它与传统的词汇研究即对于各个词的词志或词构成论及词源研究等词汇元素论不同,是对词汇的总体研究.它与词汇元素论的汇合构筑了词汇研究的两翼,可以通过语言揭示文化根底,开拓异文化理解、比较的新途径.比较词汇论不同以往的论点,不仅清除了长期以来导致词汇研究裹足不前的最大障碍--词汇茫然博大无从着手,更由于在方法上引入了计算机统计,使得基础作业得出的大量资料得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日本名古屋大学田岛毓堂教授提出比较词汇论至今虽仅十余年时间,但已粗具雏形,并对多个语种进行了尝试,在理论完善、方法确立、基础作业的基准设定等各方面进行了众多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