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武 《唐都学刊》2003,19(1):115-120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喜爱有德有才的人,厌恶徒有虚名的人,忌恨爱耍小聪明而不顾及后果的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历史上那个唯才是举的有作为的曹操的真实写照,他对待人才不但不奸,而且胜过他同时代的刘备、孙权等。那种认为把曹操写成白脸奸贼的罪魁祸首是《三国演义》的看法是错误的;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反面典型的看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曹魏人物的变化 从嘉靖本到毛本,变化较显著的人物形象,当属曹操。曹操形象的变化,也是在一些并不惹人注意的增、删、改写中完成的。从嘉靖本看,罗贯中塑造曹操形象时,对众说纷坛的史料。采取了慎审的、兼收并蓄的态度。他的曹操形象,呈现着亦好亦坏、毁誉参半的状态①。这种状态,当然不能令毛氏满意。毛氏在《读三国志法》中一再提醒人们说:“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曹操以强臣而专制”,“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图改革之事以俟其儿”,“是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他企望借助自己的修订工作,把曹操形…  相似文献   

3.
“总而言之,得使她感到自己是一个女性,是一个真正的女性。” 苏姗说得很对。我同许多妇女交谈过,她们都说有同感。一代妇女所需要的并不是原始的性生活,而是“同男性一起互相欣赏各自异同的体验。”这话究竟是指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技巧、仪表和体态才能引起女性的兴趣呢?或者换句话说,妇女期望人从男人那里得到些什么呢?经过调查,我发现妇女对男人的要求可以归结为下列三种气质: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读贵刊所载张仲浦同志的《鲁迅杂文与魏晋文章》(一九八○年二期),觉得有启发。但其中提到潘岳等几个文人,与嵇康等人一起称为“有骨气的文学家”,说鲁迅也继承发扬他们的什么“战斗精神”,却是很不恰当的。据《晋书》本传称,潘岳很有才气,“善为哀诔之文”,他的几首悼亡诗是很有名的,却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战斗传统”。他的《闲居赋》,是仕宦不达而假作清高的虚伪文字。潘岳其实是一个品行卑下的人,本传说: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矦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晋书》卷五十五)如此谄媚势利、人格卑污的文人,素为文苑所不耻。后来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曾指出他的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0年间,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前进的道并路不平坦,困难和问题确实不少。从思想文化方面认真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从而提高实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自觉性,对于进一步保证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实行“两个文明”一起抓,我们事业的发展就顺利;反之,就会遭挫折,走弯路。 10年来改革和建设成就的取得,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党重视  相似文献   

6.
曹操现存作品一百六十多篇。其中散文一百四十余篇,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散文虽然绝大多数是令、表、书、谱一类应用文字,似乎算不上“综缉辞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的所谓“以能文为本”之作,故而昭明太子的《文选》收入曹丕、曹植文多篇,对曹操的文则奔而未录。然而,我们如果稍微认真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曹操的散文并不同于一般的诏浩教令、表奏书檄之类的应用文。这些散文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曹操一生军国事业中的思想言论,是研究他的思想和当时历史的重要材料,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而且在表现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人一生的成败利钝、吉凶祸福、富贵贫贱、长短寿限,取决于什么,是什么在主宰?这迄今仍是人间之谜。人人想知道这个谜底,人人却难以知道,从而古今中外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答案,扼要说来,大致有“人为论”和“天命观”两大类,天命观又可分为很多种,有认为天命可知的,有认为天命不可知的,有人生态度积极主动的,有人  相似文献   

8.
人,离不开娱乐.没有了娱乐.人就不那么家人了。原始人有原始人的娱乐.现代人有现代人的娱乐;高贵人有高贵人的娱乐,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娱乐;富人有富人的娱乐.穷人有穷人的娱乐;大人有大人的娱乐,小孩有小孩的娱乐。然而,不管是什么状态、什么层次、什么水平的娱乐,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少不了女性的参与。这一声、,“娱”字的构造和词义都作了很好地说明。从构造上讲,娱字是形声宇.左形右声。“女”分是形,“吴”则是声。在“娱”字中,没有了女旁,“吴”与“娱”就搭不上界了。从词义上讲.娱就是使你快乐;娱乐就是…  相似文献   

9.
关于“知识分子”一词的概念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一词今天在世界各国的知识世界中与社会主义、集权主义或意识形态等词频繁地合用,而且和这些词一起构成了一组概念模糊的词组。因此,要论及知识分子,大多先从“什么是知识分子”这个定义出发。从日本的情况看,在近代日本,显然也曾有过实质上与西欧的“intellectuals”相应的人。日语里所使用的这个概念若按历史顺序排列,那么明治维新以来的称呼有:1,学者;2,有学识者;3,有识者、  相似文献   

10.
那一缕才思和几丝情愫,又岂是奢华的财物可以比拟的。古代情人相赠,不像现在的人们,出去买一个什么礼物,而是把自己用旧了的东西赠送过去。有三件古人相赠的故事,总是令我唏嘘。当年曹操攻破邺城时。曹丕和曹植同时看上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宓,当时甄宓23岁,曹丕18岁,曹植13岁。曹操当然是把甄宓给  相似文献   

11.
魏晋七贤中的嵇康,出身高贵,关系资源尤为丰富。他是曹操的侄孙女婿,嵇康时代,曹操虽死,但余威还在,循着这层关系去爬官,那是一张通行证。皈依体制,去过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对于嵇康,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太容易了。但是,嵇康采取了一种“反叛”的姿态,与其他名士一起发动了一场“不合作运动”。不但不当“公务员”,而且连“国营工厂”都不进,只是在洛阳郊外开个“铁匠铺”,当“个体户”。当“个体户”,本来无所谓,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真是好汉。但嵇康应该明白,  相似文献   

12.
在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前,曹操对世子曹丕的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曹丕受封为五官中郎将之前,曹操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其进行经学教育,同时任用名士崔琰为其教傅,强化德行教育.在曹丕任五官将期间,曹操先后任用凉茂、邴原等名士为五官将长史,通过他们匡正曹丕,并提高其德政能力;他还通过教令的形式进行这种教育,要求儿子孝慈,不违子道.这两个阶段都呈现出明显的儒学特征.而从世子教育这一角度来看,曹操表现出明显的儒家思想倾向,他并非“阉宦阶级”和法家思想的代表,而是一位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秘密     
“先生,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记者问一名银行行长。“两个词。”行长回答。“那两个词是什么?”记者问。“正确决定。”行长回答。  相似文献   

14.
人分三流九等,总是有主有辅。所谓君呼臣诺,夫唱妇随,生发出一个“陪”字。“陪”者,陪伴、陪随、辅任之谓也。陪伴现象古今中外随处可见。中国到建社会有“陪房”、“陪乘”、“陪侍”。更早些还有强迫活人跟随死人一起进入阴曹地府的陪葬。另有:目的在于逼出犯人的口供,把本来不准备处死的人与被处决的人一起绑赴刑场的“陪绑”(或称“陪斩”)。近年考古工作者在秦皇陵90多座陪葬墓挖掘发现:陪葬者无一人是自愿陪劳的。“陪”看,被迫而为之谓也。“文化大革命”中“陪”字成风──“陪斗”、“陪抄”、“陪游街”等等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5.
在“正能量”一词变得越来越流行时,我的外籍同事曾禁不住感慨汉语词汇量的丰富和高深。在她看来,本来可以用“乐观”、“积极”、“向上”等词语表达的情绪,因为换了一个新的组合词,顿时就让人有精神振奋、激情满腹的劲头,并很快成为被大家反复引用的时尚用语,反观英文,如果是两个普通的字词组合在一起,很难有如此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6.
贴秋膘     
汪曾祺 《东西南北》2011,(24):80-80
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芝麻酱面(过水,抓一把黄瓜丝,浇点花椒油);烙两张葱花饼,熬点绿豆稀粥……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荞,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  相似文献   

17.
现代都市,在文化层次较高、又极力寻找一种浪漫生活方式的家庭里,夫妻分床,正成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时尚。这对于中国千古绝唱“生则同食,死则同穴”的爱情标准,无疑是一种大胆挑战。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看法,夫妻分床,一定是两人之间有了什么暂时或长久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感情出现破裂时才不愿住到一起。 “小诗是一朵古典的云彩,我要永远把她拥在怀中。”当吕由第一次亲吻小诗时,他心里这样想。甜蜜和兴奋带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恋爱的完满终结,组成了他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新婚的浪漫与激情终究要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是枯燥烦人的家务。曾经充  相似文献   

18.
借你一生     
刘墉 《东西南北》2008,(8):28-28
即使借的人不怨一辈子,受的人也可能亏欠一生。晚餐时,不知什么东西塞进大牙,突然痛起来,吃了两次止痛药都不管用。幸亏牙医是我每周一起打球的老朋友,第二天特别为我安排时间。  相似文献   

19.
“人有时候真滑稽”,她微笑着说。“说实在,我的丈夫是一个十足的奥赛罗。有时我真后悔嫁给了他。”“什么意思?”我迷惑不解地望着她。“哦,你还不知道那桩事吧?三个星期之前,我和我丈夫一起穿越广场往家走着。正当我们路过一盏街灯时,一个脸色苍白,头发乌黑的男人站在一边朝我瞟了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义利观上的深刻洞见奠定了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路向。先秦儒家认为,礼义与利益并非单线统摄,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义利既可两有,又会相互冲突。面对义利冲突,先秦儒家主张通过礼义的方式去解决和调节公私、群己、人我的利益冲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义以为上”“义之与比”“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的义利抉择原则,其内在根据是“义以为质”,把义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从而将人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人、怎样做人这些根本问题统合到如何做一个仁人义士的问题上,为儒家君子成德之教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先秦儒家对义利观的思考,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