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强调"兼爱""非攻",反对以扩张、聚敛为目的的战争,但同时他又对那些以"保民""诛暴"为目的的"正义"战争持肯定态度。《墨子·非攻下》借助对"汤武革命"的叙事表明了墨子对待战争的鲜明态度。在对"汤武革命"的叙事中,墨子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融入了"天志""明鬼"思想,将"汤武革命"的过程描写成了一场由天帝主导、鬼神参与的传奇之战。战争爆发前灾异现象的频繁发生和战争中鬼神力量的参与,种种情节设置均与《墨子》的"非攻"思想直接关联。《墨子》是第一次对"汤武革命"进行浪漫主义处理的先秦诸子作品,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强震之后,国际社会和日本各界迅速投入到救灾的行动当中,而这些救灾的队伍里有一群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日本最大的黑帮组织山口组。他们行动迅速悄无声息就把救援物资送到了灾区,总价值超过50万美元。日本黑社会是日本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产物,也是日本政府以及社会民众同恶势力妥协的产物。本文从日本黑社会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具有"合法性"的原因,探究其发展前景,认为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其"合法性"只会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日本黑社会最终将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4.
5.
司马迁《史记》中"鸿门宴"一段文字是借鉴了陆贾《楚汉春秋》而写作的。因为《楚汉春秋》渗透了统治者的意志,"鸿门宴"所写并非真正的历史事实,具有创作痕迹。"鸿门宴"实质上是项羽和刘邦就关中地区统治权展开的政治会谈,项羽兵不血刃地得到关中,而刘邦得以保命。"鸿门宴"文字重点叙述刘邦集团,放在《高祖本纪》中更合适。 相似文献
6.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由中国自主研发并命名为“墨子”,由于在英文报道中沿袭旧译名“Micius”,造成“名”与“实”不相符,报道及宣传效果会打一定折扣.在墨子语言哲学视域内,“实”是第一性的,“名”是第二性的,唯有“取实予名”并继而用“以名举实”不断检验和修正,才能接近“名实耦”的理想状态,从而匡正天下.进而言之,旧译名“Micius”与“实”不合,应当主动把握话语权依“实”而为,开启新一轮的约定俗成;应当重新约定将“墨子”译为“Mozi”,从而增强对外宣传效果,更有效地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史记》中颇有一些“太史公曰”偏离了传记的主旨,显得言不由衷。“太史公曰”承“君子曰”而来,本应发挥裁决史实的责任,但汉代史官丧失了神权,而司马迁从个体命运出发的史著也脱离了史官传统。这些冠冕堂皇的“太史公曰”不过显示了司马迁的职业意识和对史官传统的依恋之情。《史记》“互见法”深受古史“十功不能赎一过”观念的影响。司马迁相信在其他传记中出现的过失记载,并不影响人们据本传而对人物所作出的评价。“互见法”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求得人物在本传中道德和精神的明确单一,以便于评判,而这又与史官的撰述传统相联系。“互见法”显示了司马迁为遵从古史体制而对自己情感的抑制,也反映了史传由记事转而为述人的某种限制。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最早的汉语拼音化提议,一般认为产生于清末。实际上,早在1835年,《中国丛报》登载的《中国人的拼音文字》一文,最早提出了汉语拼音化建议。该文指出了现行汉字的落后性,提出改用拼音文字的重要意义、推广拼音文字的方法等,但未能进一步提出如何设计汉语拼音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考订的《墨子间诂》一书,是总结20世纪以前墨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它集历代墨学研究之所长,为清末与近代学术大师所推崇,为“现代墨学”的复兴扫清了道路,从此中绝近二千年的墨学完全复活并开始勃兴。特别是对20世纪30—60年代墨学的考订校勘、墨家思想、《墨辩》的研究更是起到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思想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司马迁就具有这一思想.他的大一统思想包括民族大一统思想、疆域大一统思想和政治大一统思想等,这一思想在史学上表现为“通史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从墨子思想的整体看,“兼爱”、“功利”的主张与家庭伦理之间确乎存在诸多差异,致使其被孟子直接斥为“无父”。但实际上,墨子吸收了儒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的人伦思想,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了儒家“家国同构”的路子。同时,墨子把“兼爱”、“功利”作为家庭伦理的思想基础,力图消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并使之相融合,从而完成了墨家家庭伦理思想的悖论式建构。这就为古代家庭伦理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成为中国家庭伦理思想史上颇具特色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司马迁有着他的经济管理理论即“善因论”——经济放任主义,并分析了这一理论赖以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墨子与涂尔干一个明显的思想共鸣是对于社会群体的认识和提倡。两者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结成协调一致的组织关系的必要性,但在如何维护组织关系方面却存在不同。在以往对墨子思想的剖析中,许多研究者仅仅针对墨子尚同观念进行整体性的释义,而墨子的尚同思想可以从行为尚同观和道德尚同观两个层面进行解读。在与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涂尔干所倡导的团结基于并囿于行会制度的规范,而墨子更勇于追求基于道德认同的团结。中西方"观社会"的不同视角或将管理伦理带入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重耳之亡”是《史记·晋世家》中的重要内容,司马迁写这个事件主要依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和《国语》的相关记载,同时参照《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文献对材料进行选择或改易处理。从细节处对比《史记》与其他先秦文献关于“重耳之亡”的记载,可以了解司马迁选择、改易材料的用心及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西汉时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不仅是汉代学术史上的最重要著作,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经典,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史记》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依据朝廷内外的丰富藏书,二是根据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史记》的体例,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的思想倾向,首先,司马迁看透了当时的世态炎凉,陈古刺今、借浇块垒。其次,他对于狱吏的残酷,也有切肤之痛。最后,在一些历史人物的描绘中,寄托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范例,不仅是史学巨著,而且是史传文学的典范。魏晋以后,《史记》逐渐在世间流传开来,隋唐以后《史记》又传播海外。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继承先秦以来私家著书的传统,发扬孔子作《春秋》的史学事业,创作了《史记》,成其"一家之言"。司马迁对孔子史学的继承与发展,从二者的著史目的、撰述笔法、编纂体例、史料处理原则等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礼治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礼的历史即是中华民族心灵的文化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关礼的阐述,在中国礼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功能、情感因素、历史沿革三个本质方面来看《史记》的礼治思想,虽然带有等级社会的印痕,但同时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史记》倡言的礼,虽然因强调礼的社会规范功能而表现出浓厚的封建伦理政治色彩,但同时也具有人文精神;《史记》言礼,虽然强调礼有损益,但也重视对礼的坚守。"缘人情而制礼"是司马迁的重要礼学观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却多有忽略。探析《史记》的礼治思想体系对人性和人情的关注,有益于准确把握《史记》礼治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作家赛珍珠以《大地》等中国题材小说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以"中国小说"为题的授奖演说中,赛珍珠系统论述了自己小说创作的"中国经验":"为了让平民高兴"的写作观念、"故事的天才之水"的叙事风格、"人物高于一切"的形象塑造。这些"中国经验"构成了赛珍珠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资源与艺术储备,并在作品中以多种审美样态呈现出来。赛珍珠的"中国经验"与莫言等中国本土作家的"中国经验"同中有异,互为参照,相映成趣,共同成就了中国小说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4,(4):129-137
以《红楼梦》比较《金瓶梅》,是两部名著间历史与美学联系的探讨与厘清。《金瓶梅》固不必攀附《红楼梦》而自有其价值与地位,但对当下《金瓶梅》文学价值的认可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学术以外的现实意义。"反模仿"本质上也是一种模仿。《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反模仿",使其形象体系包括立意、结构、人物等"大处"和总体,"乃《金瓶梅》之倒影":《红楼梦》"谈情",是青春版的《金瓶梅》;《金瓶梅》"戒淫",是成人版的《红楼梦》;《红楼梦》"以情悟道",贾宝玉是迷途知返的西门庆;《金瓶梅》"以淫说法",西门庆是不知改悔的贾宝玉。其他林黛玉与潘金莲、薛宝钗与吴月娘、袭人与春梅等,皆具此等"倒影"关系。这种"反模仿"而成"倒影"关系的过程与机制,有似于生物工程上的"转基因技术",而《红楼梦》实可视为《金瓶梅》的"转基因产品"。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深得《金瓶》壸奥","《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