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璐瑶 《东西南北》2012,(18):48-49
电影《搜索》前段时间热映。“人肉搜索”,这个在中国互联网世界存在了12年的争议话题,再一次被人们热议。微博时代,传统“人肉搜索”已逐渐转移至这一急速崛起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打拐、微博寻人、微博抓贼等一些“类人肉搜索”,对事件发展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核聚变”的传播模式下,微博“人肉搜索”也用。  相似文献   

2.
3月3日,57岁的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刚刚在古巴进行完手术没几天,就“织起了围脖”,连续在古巴经由微博客网站发布多条信息,自称手术后身体恢复良好,“感觉自己像鹰一样翱翔。” 可见,果真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即便是那些在各国政坛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政要们同样并非钢铸铁打之躯,也会生病住院。  相似文献   

3.
“不转不是中国人!”之情感绑架的刻奇 具有同等煽动力的还有“是中国人就转!”、“转给你爱的人!”,这种不由分说的粗暴逻辑,在特定的时刻会像广场口号一样有魔力,裹挟着人情不自禁地加入。不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蜡烛][蜡烛儿蜡烛]之微博点蜡党的刻奇 马尔克斯走了,吴天明走了,,马航失联了……2014年,微博的集体悼念活动格外频繁。  相似文献   

4.
正微博的生态是内容生态,在商业逻辑上却跟淘宝类似:淘宝上的卖家为了出售商品产生广告需求,而微博上的卖家则通过贡献内容获得影响力,然后再去销售商品。"在微博最困难的时候,我也从没想过把微博卖掉。"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曹国伟说。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至2016年10月18日,微博市值已经达到113亿美元,首次超越Twitter。这个戏剧性的转变,让一些人感到振奋,也让一些人感到不解。这些年,微博到底经历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李天慧 《社科纵横》2014,(10):129-133
科普微博凭借微博的技术特性和优势实现自身功能,加速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对科学知识生产与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并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同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深入分析科普微博的发展现状则不难发现,微博的开放性与把关人缺失的矛盾、主体的利益需求性与微博知识共享性之间的矛盾、内容的科学专业性与读者的自主选择性之间的不一致阻碍了科普微博的发展。从STS的视角看,走出困境需要从提高微博技术、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和改变博客写作技巧等方面着手,使科普微博走出困境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佬爱奔跑     
《东西南北》2013,(24):51-51
潘石屹的腰围减了17厘米。这得益于前段时间他在微博上大力倡导的自榨蔬菜汁,当然,更离不开他两年来每天10公里的跑步锻炼,人们经常看见他奔跑在天坛、北海公园、后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地,即使出差,他也会带着跑鞋,目前已经跑过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夫人张欣和他实力相当,两人经常在跑完后发微博分享心情:“跑完后好有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顾宁 《日本研究》2014,(3):89-96
当下微博文学在日本和中国都受到关注。日本微博小说稍早于中国面世。日本通过微博小说网站举办的微博小说比赛推动其在日本的普及。日本人以小为美的文化特质在微博小说创作中得以体现。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微博用户数量,这为微博文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的微博文学大赛同样涌现出优秀作品。中国和日本在微博使用环境和传统文化交流方面颇多相近之处,而在微博小说创作取材与创作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沈玎  李韵  闫鹤 《东西南北》2012,(11):46-48
沉睡的虚拟遗产 微博、博客、社交网络、个人空间、论坛网帖、网游账号、通讯工具、电子邮件……总总这些,使得我们有幸成为第一代在现实财产之外,又拥有了很多虚拟数字财产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支撑和动力。自2011年以来,慈善文化在微博平台上得以广泛传播,启蒙了公众的慈善意识,并成功培育了众多微博慈善项目,如"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爱心衣橱"、"顺风车"、"暖流计划"等。尽管当下有不少人质疑微博活跃度下降,认为微信将很快取代微博。但事实上,微博公共、开放以及核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媒体属性较之微信更加鲜明。微信由于其圈内好友的私密分享和传播的相对封闭性,在重要议题的扩散性传播方面明显不如微博。微博作为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及舆论阵地的核心地位并未改变。当下,中国慈善事业的基础还很薄弱,全民慈善意识还需启蒙,现代慈善理念、技术、方法等均需要普及,而微博仍是目前慈善  相似文献   

10.
黄井洋 《创新时代》2011,(11):40-40
还没来得及从热火朝天的微博中走出来,轻博客就出现了。对于轻博客的出现,各方观点不一,有人认为轻博客整合了博客和微博的优势,是时代发展的最新产品;也有人认为它与微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最终会被微博所湮没。然而,无论轻博客是否属于时代新品,最终是否会被湮没,笔者想说的是——轻博客“出没”,请减速慢行。  相似文献   

11.
写在前面:一位近80岁高龄的老太太,最近在微博上“红”了。在微博上输入她的名字,相关微博有19781条有的把她列为财商领袖,分享她的传奇人生.感慨她曾经辉煌到天上,又曾经落难到海底:一份“盘点10年采出狱的企业家”18人名单中,  相似文献   

12.
锐词     
《东西南北》2013,(11):6-6
城市迷走症 指现在都市人群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类迷走状态。比如,坐车刷微博坐过了站、坐了几站地铁才发现坐错了方向,在电梯里待了一分钟才发现忘了按楼层……在各类电子设备大举入侵甚至绑架我们生活的当下,迷走现象几乎成了都市人的共性,这些举动很多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日复一日地重复,在潜意识中使人陷入麻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正以前说起段子高手,我们首先会想到相声演员。但随着微博的普及,不少明星也顺势进入段子圈,自带搞笑基因的“段王爷”戴军,自嘲自黑起来“能排进娱乐圈前三”。2012年12月,当人们沉浸在玛雅人世界末日的恐慌中时,一直拒绝社交网络的戴军,注册了微博账号,“周围到处都是负面情绪,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我想开通微博,每天发一个段子,让愿意看的人,能开心一下。”但戴军最大的改变并非在此,短短一个多月,戴军的微博粉丝就已经累计  相似文献   

14.
微博消费主义影响下的政治参与日益凸显大众权威的解构力量,并以日常生活为重要的参与内容,以休闲狂欢作为主要的参与方式。这对于消解传统的过度膨胀的政治权力,凸显大众的权威,激发民众参与热情,实现政治生态的良性转向,都有所助益。然而,微博消费主义是商业化行为,它以利益为根本导向,其积极的政治功能并非主动为之,微博等新媒体也以各种方式进行着自我规制,对于开放的公共讨论设置了一定的障碍,用消费主义的商业动机侵蚀着公共话语空间,以娱乐狂欢掀起民粹主义的涟漪。但是不管如何,新媒体与政治从来都不可能互相撇清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微博等新媒体仍然会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下,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影响着公民参与、政治生态与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6日凌晨,新浪微博向所有用户推送了一条弹窗通知,单方面宣布:"未经微博平台事先书面许可,用户不得自行或授权任何第三方以任何形式直接或者间接使用微博内容"。还让用户"二选一":要么同意协议,将原创内容的版权归属于微博,要么就不能使用微博。一时间微博用户炸开了锅,很多用户认定这是"卖身契":明明是自己原创的内容,独家版权却归微博;以后授权第三方使用,居然还要通过微博的书面许可。16日下午,微博方面又做出解释,承认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微博只享有"一定范围的使用权";又强调"但是未经微博平台同意,自行授权、允许、协助第三方非法抓取已发布的微博内容,是不能允许的。"  相似文献   

16.
《东西南北》2011,(12):26-27
过去的几年问,社交网络的开拓者见证了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为“偷菜”痴狂,也目送他们追逐微博而远去。从开心网到人人网,从各类BBS到微博,从此时到彼时,中国各大社交网站都不乏凝聚人气的手段,但尚未有真正脱颖而出者,成为真正能令网民安心地聚集栖息、将社会关系和人际互动投射其中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2011年春天之前,邓飞还觉得自己是一个调查记者,是一个负责批评与质疑的人。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角色就已经转变为民间公益的组织者,是几大公益行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让候鸟飞”的“带头大哥”,他利用微博的力量,让各种人、财、物的资源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一股强大的民间公益力量。  相似文献   

18.
原声带     
《东西南北》2013,(14):6-6
微博上很有意思,观点不同,扣帽子,骂人性。最后骂得无边无际。这是很极端的情绪在大街上.怎么不会相互谩骂,为什么一上网就要骂人呢?在互联网上说话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一我不知道对面坐着的是小女孩还是老人家,万一骂了他们.我会很伤心,——德国留学生、《徒步中国》作者雷克如是评价他眼中的微博。  相似文献   

19.
对于微博营销这种新兴的网络营销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了微博营销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微博营销的特性,并对微博营销的盈利模式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王小宁 《社科纵横》2014,(2):165-167
微博作为近年来新兴网络载体平台为教育改革、探索提供了新角度、新理念和新方式,对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积极应用微博这种平台工具进行教育探索与改革,已经成为必然。本文分析了微博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更好的发挥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