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网络时代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大势所趋。今后,加强旨在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从内容上突出重点,技术上不断创新,手段上力求先进。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历来是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励人民团结奋十的一面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建设有中国持色的社会主义同样离不开爱国主义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离不开爱国主义所引导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离不开爱国主义所激发的艰苦奋小、振兴中华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和创业精神作为我们现实政治生活主旋律的事要内容,它既是民族精神,又是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汇合,即民族精神的时代化,时代精神的民族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识爱国…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浪潮正在全方位推进,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最关键的就是要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此,首先要进行民族整合,即进行国内各种力量的整合,尤其是进行民族文化整合和民族经济整合。进行民族整合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振奋民族精神,二是增强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一种精神,一个人要有一点精神,一个企业同样需要有一种精神.我们大庆人在油田开发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出的以“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和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对促进企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保证了大庆会战的胜利和持续稳产,它是中国工人阶级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今后仍然要大力弘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环境下形…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曙光 《学术论坛》2007,4(1):126-130
民族精神不应被看作是一种静止的、僵死的东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有历史感,更要有现实感和时代感。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切民族精神都是当代精神”,或者说“一切民族精神都是时代精神”。当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自觉来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来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积极向上、长盛不衰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而且要具备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规范;一个政党要保持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制订、实施正确的纲领和路线,而且要教育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奋发图强的革命斗志,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党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那么,怎样才能振兴已有的民族精神呢?怎样才能形成并发展一种新的优秀民族精神呢?无疑,会需要很多条件;但至关重要的条件,是社会领导的大力提倡和以身作则。 举例来说。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然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十六大精神与云南民族地区的实际紧密结合,认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为保障,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为核心,以培养人才为关键,还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民族精神问题方兴未艾,要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首先必须对民族精神的概念、含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本文拟对民族精神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种类问题,作一探讨,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民族精神的概念 对什么是“民族精神”,学术界有各种表述。概而言之,大体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真正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中的积极因素,是一个民族的中坚,具  相似文献   

10.
论对青年的传统美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籍华裔教授郝金生在1988年底回国考察后说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文明礼貌,而今天,大陆上好传统少了,无论走路、坐车,大家都拼命济,很少有人让座。公路没有可以建,导弹没有可以造,倘若把民族的传统美德丢了,那整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这是发人深省的。今天我们强调要大力加强对青年的传统美德教育,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青年进行系统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教育,在广大青年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真正成为我…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精神:一个研究的新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毛泽东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无论从来源、具体形态、表现方式、社会渗透力乃至社会功能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很大的不同。要将“毛泽东精神”作为一个独立范畴进行研究和使用,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一、青海高原精神的涵义青海高原精神顾名思义就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和积淀,是内化于民族心理意识之中、深藏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之中的灵魂。由于青海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这里世世代代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这就为我们全面深刻认识青海高原精神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史料依据。青海高原精神是一个涵义十分广阔的集合概念。从它的内涵来看.应艺括古代高原精神、近现代高原精神和当代高原精神等三大组成部分,且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既对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造成挑战.全球化对民族精神带来的机遇表现为:全球化为民族精神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民族精神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了舞台;为民族精神之中普世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全球化对民族精神发展造成的挑战表现为:全球性的价值认同消解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对民族精神优秀价值观的冲击弱化民族精神固有的积极功能;导致非健康的民族精神自觉,影响民族精神健康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一是要努力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全球化进程;二是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强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主体意识;三是要立足于本民族与世界的发展大势,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思考·吴来苏·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①...  相似文献   

15.
朱雁林  闫杰花 《理论界》2004,(6):161-162
民族精神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每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血脉和风骨.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包括些什么?当代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怎样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精神的现状等都亟需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确保弘扬和培育的效果,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时代化的关系,还要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网络,全方位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提高民族素质、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存在着目标要求不明确,内容陈旧、贫乏,措施不力、形式单一等不足。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通过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来培育民族精神,同时要把民族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培育,贵在坚持不懈,关键在于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人的思想灵魂和行动准则。从逻辑上讲,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同样,民族精神又需要在弘扬中进行培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吴财明 《中文信息》2013,(6):111-112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后,对于我们民族地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引作用。本文中,把十八大精神与本地区实际相结合。力求创造一个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甘孜,为全面建成小康甘孜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不仅要继承 ,更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