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政府与学术界都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决“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及人口城市化过程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苏志霞等撰写的《走向一元化———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情况调查与对策》一书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作为出发点 ,以农村劳动力资源大省河北省 5 0 5 6样本户调查及典型调查为基础 ,对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 ,并在政策层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建议 ,是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看待…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并从家庭决策角度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农村劳动力省内与跨省流动微观内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中的家庭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概率将增加3.5倍,而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外出务工概率较低;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负向影响,但在有成员外出家庭中,拥有丰富社会资本家庭的劳动力跨省流动概率较大;家庭经济资本的收入效应将大于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越丰富,劳动力外出打工概率越低;家庭自然资本的替代效应将大于收入效应,丰富的家庭自然资本对劳动力流动具有促进效应;此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力资本提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红宇 《人口研究》2005,29(6):43-45
2005年10月20~2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主办召开了“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的官员和决策者,以及全国各地百余位人口学、社会学者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本与青年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价值观与代际关系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刊这一期特别设立“农村青年人口论坛”,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李荣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邓文奎在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引起对农村青年人口问题更广泛关注和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启动”下,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一改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闯进各大、中、小城镇务工经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些离土又离乡的非农劳动者职业有了很大的分化,职业层次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是社会发展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大增。1993年,全国民工流动总量达6000多万人①。目前,流动中的农民工人数约为8000万②。这一庞大的流...  相似文献   

7.
跨区域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区域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差异张晓辉,武志刚,陈良彪1.引言年龄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有着无法忽略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在跨区域流动的过程中,其外出方式、就业领域、职业选择、流动稳定性、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的感觉等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务工机会──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80年代早期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劳动市场的二元结构开始解体。虽然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但是一些阻碍社会性或职业性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尽管迁移到大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却要受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从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社会性的移民下等阶级。本文试图阐示在蓬勃成长的劳动市场中,农村移民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指定的,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对市场力量的反映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柳建平  张永丽 《西北人口》2008,29(3):91-94,100
本文利用对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个样本村的调查资料。在总结贫困地区致贫基本原因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及其相关因素对缓解农村贫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外出劳动力数量、流动者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流动时间的长短、流动的稳定性、流动区域等因素对缓解家庭贫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新农保试点推进中的难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河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的问卷调查,从多视角分析试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难点问题。研究发现,新农保的制度内容普及度较低、制度吸引力相对不足、制度执行力急需改善、制度公信力期待提升。为保障新农保的稳健性与制度优化,本文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规律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地域特征、就业手段特征、流动性质特征。农村劳动力流动体现着三大规律,即动力规律、流动规模有限规律、推拉“双反”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一是拓宽农业发展思路;二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三是提高城镇化水平;四是鼓励农村外流劳动力回流创业。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于2009年建立了新农保制度,对于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目前中青年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参与积极性却不高,如何建立激励模型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成为当前制度设计的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河北省新农保当前激励制度的现状,即变相地促使参保人选择低档次的缴费标准和对青年农民的参保吸引力偏弱。设计了河北省新农保制度的激励模型,包括缴费期的激励模型和领取期的激励模型,最后通过秦皇岛市青龙县新农保的发展状况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京、冀两地农村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被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发现农村老年人对目前养老状况的满意度不高.农村老年人迫切需要社区养老设施与服务的供给,但农村社区养老已陷入发展困境.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发现社区养老设施、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率受被调查对象所在地区、月人均支出、对社区生活的评价等因素影响较大.本文得出农村社区养老发展需要政府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提高老年人收入、提升农村社区养老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等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 The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seasonal and permanent migration on rural inequalities in India. We apply the counterfactual method to estimate income...  相似文献   

16.
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农村贫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迁移能消除农村贫困,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加剧农村贫困。当迁移人口向农村的人均汇款大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将消除或改善农村贫困;相反,当迁移人口的人均汇款小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迁移在整体上是在消除农村贫困,但局部地区开始出现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Human Migration in Rural Ecuad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fluence human migration has recently gain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riven by claims that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will displace large populations. Despite this high level of interest, few quantitative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igr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for gradual but pervasive form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To address this, a retrospective migration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rural Ecuador and linked to data on topography, climate, and weather shocks. These data were used to estimate multivariate event history models of alternative forms of mobility (local mobility, internal mi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controlling for a large number of covariates. This approach is generalizable to other study areas and responds to cal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rigorous methods in this fiel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o not consistently increase rural out-migration and, in some cases, reduce migration. Instead, households respon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iverse ways, resulting in complex migratory responses. Overall, the results support an alternative narrative of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migration that recognizes the adapta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in responding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18.
人口迁移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张呈琮 《人口研究》2005,29(1):74-79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口的必然要求。人口流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选择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状况的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外出劳动力。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会阻碍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回流。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起初随着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家庭成员只有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外出务工劳动力才能对家庭社会资本加以充分利用。另外,分析显示年轻一代劳动力和第一代劳动力对家庭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利用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江  丁一  杨雪 《人口学刊》2015,(2):102-112
本文对我国吉林、青海、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对选择外出或从事本地非农业劳动有显著的影响;家庭中人口数量及老年人数量在1%的水平下促进男性劳动力外出,女性劳动力则受到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另外,本文还重点就不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与吉林省相比,青海省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劳动力外流造成过度阻碍,直接增加了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而贵州省则正好相反,劳动力的过度外流直接导致土地抛荒等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中人才缺失的窘境;在本地非农市场发展方面,青海和贵州省的乡村因素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本地非农经济发展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