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审视了十多年来有关方方小说的评论,认为初期的评论旨在分析其诗意与理性,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关于“新写实主义”的评论扩展了方方小说的影响,而近期的评论较注意创造个性的探讨,围绕女性品位和悲喜剧意识等话语呈现出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2.
约翰·班维尔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爱尔兰作家之一,但他却为国内读者所陌生,国内评论界关于他小说的评论也非常少。本文旨在简单地梳理一下国外对班维尔小说的评论,从班维尔小说所属的流派,小说是否具有爱尔兰性,小说当中写画技巧以及暗喻的作用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国内的读者简单地介绍一下班维尔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的小说批评专论,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纲领性著作。在小说批评上,它以哲学美学作为批评基础,以中西汇融作为批评手段,以主题精神作为批评对象,以艺术自由作为批评目的,从而树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理论和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4.
晚清小说的类型很多,既有中国传统的小说类型,又有引进西方的新类型。文章对其中主要类型如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传奇弹词(小说)、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短篇小说、理想派和写实派小说等作了历史探讨,并从总体上对晚清小说的类型规范性作了简要评论,同时阐释了小说类型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评论叶圣陶小说共有三次。1935年3月,鲁迅在《表·译者的话》中指出:“十来年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1935年3月2日,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评论了《新潮》上的小说作家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欧阳予倩之后,指出:“叶绍钧却有更远大的发展。”鲁迅的两次评论,是对叶圣陶的童话和整个小说作了系统研究之后,作出的符合事实的正确的历史评价,对此评论界未见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汉学研究在全球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有关论文还是专著,都找不到以描写中国而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名字.本文试图就中国小说评论这一微观角度,简论一番赛珍珠在国际汉学中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以弥补这一空缺.笔者认为赛氏对中国小说的评论与国外汉学家相比较,显示出一些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不局限于翻译与介绍;不单纯模仿中国小说创作手法;不简单依据与固守中国原有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有焕然一新的阐释与概括.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分析元小说,指出元小说处于小说与评论的边界,艺术与现实的边缘,其本身是艺术与现实对话交流的结果。本文旨在为元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关于何顿的小说创作,评论家从创作主体、创作风格和社会审美等方面进行了评论.这些评论,或赞同,或反对,但都不同程度地认同了何顿小说中的都市生活的审美价值.在这不同的评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评论家们关于何顿小说中"都市文化"的诠释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小说自90年代突现于文坛以来,一直倍受关注,在以往诸多评论中,更多地强调了小说欲望化、私人化、平面化等审美特征,而实际上,“新生代”小说所体现的审美特征远比这些评述要丰富得多,作家们的艺术价值立场和精神追求也远不像许多人讲得那样缺乏深度和力度,他们的创怍也不是随意和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10.
“依经论文”、“依道论文”在中国古代小说评论中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和原则,这些论述都在强调小说的思想性即哲性因子。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化人对小说就不采取“依史论文”的视角和原则呢?当然不是。余虹先生以及持相同见解的先生的观点是有大量史料为基础的,我们之所以特别突出地强调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批评中的哲性因子,是意在与余虹先生的见解构成互补,以防止偏误和片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