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嗣昌是明末镇压农民起义军最凶悍的刽子手之一。他是陕西总督杨鹤的儿子,出身于“将门世家”,有着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深得明统治者的器重和信任。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他以兵部尚书受命督师,大誓三军,专责镇压张献忠部农民起义军,气势凶横,不可一世。但是,经过一年多斗争的结果,他不但没有“剿灭”张献忠,反而在张献  相似文献   

2.
蜀王刘文秀     
明末,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中,有一位在战斗中作出过很大贡献的将领,他就是刘文秀。 刘文秀本名若琦,又名刘耀,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俱少从张献忠”起义,“皆献忠养子”。1644年(崇祯十七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十年代初发现的《金瓶梅词话》,在欣欣子序、甘公跋与东弄珠客的序之后,有一篇名为“词曰”和“四贪词”的题词,在题词前赫然标出这样的书题:《新刻金瓶梅词话》之字样。这个书题向人们表示出:三十年代初发现的这部词话本《金瓶梅》并非《金瓶梅词话》本的原刻,而是一种新刻本。不少研究《金瓶梅》的专家学者还发现这部《新刻金瓶梅词话》同崇祯说散本《金瓶梅》相比,多了一篇欣欣子的序与一篇廿公跋,但这序与跋虽放在前面,却没有署写作日期。只有东吴弄珠客的序却标明“万历丁巳季冬”,这篇序既然为明崇祯本《金瓶梅》和《新刻金瓶梅词话》所共有,人们自然  相似文献   

4.
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满洲人步步为营,逼近山海关;张献忠占据四川,大肆屠杀士绅百姓。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史书习惯称之为甲申之变,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中,这样描述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  相似文献   

5.
宋献策是李自成农民军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谈迁《国榷》卷100、彭孙贻《流寇志》卷9等都载: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大顺时,以宋献策为军师。《国榷》卷102记崇祯十七年七月事又云:“是月,李自成大封贼党,开国大军师宋献策□□侯。”(中华书局标点本,页6134) 关于宋献策的下落,清初几种专门记述明末农民起义的史书里,没有明确记载。在近人的有关撰著里,目前流行的一种说法,说他是被清军俘虏后不屈遇害的。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于崇祯三年(1630),57岁时拨贡,尔后任丹徒县训导,崇祯七年(1634),61岁时,升任寿宁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离任,崇祯十年(1637)于任上撰成《寿宁待志》.这是一部别具风格的方志著作.在此之前,寿宁县令张鹤年、戴镗挂名修撰过《寿宁县志》,已佚.康熙甘五年(1686)知县赵廷玑主持纂修《重修寿宁县志》,今存.将《寿宁待志》与《寿宁县志》.及一般的方志相比较,会发现它独特而鲜明的特点,无论内容形式它都独辟蹊径,开创一家之言“私书”方志的体制,这在志书浩繁的中国,似乎绝无仅  相似文献   

7.
明末农民大起义,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在北方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在四川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农民政权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建立前后对地主阶级、明王朝统治的打击,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本文仅就大西政权与川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明末张献忠农民军入川作战次数问题,不少明清史专著和解放后历年使用的中学历史课本都说是两次入川作战。一次是崇祯十三年(1640);另一次则是崇祯十七年(1644)。 现将说张献忠农民军两次入川作战的有关著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东北之有志书,始于元代。元修《一统志》,有《辽阳图志》进呈,惜今己佚。目前学术界公认现存最早的东北地方志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纂修的《辽东志》,我们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去年上半年,经友人的帮助,我们在日本关西大学泊园文库藏书中,发现标有“元戚辅之撰”的《辽东志略》一卷。是书收在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辑的《说郛》第六十二局中。据《中  相似文献   

10.
崇祯十一年(公元一六三八年),是明末农民起义一度转入低潮的一年。明统治者运用了“剿抚兼施”的反革命两手,把农民起义军分割在川陕和豫楚两个战场上进行凶猛的围剿和政治诱骗。在河南南部和湖广北部活跃的十五家义军数十万人,除小部分是被打垮的以外,绝大部分都在这一年向明朝投降了。战斗力较强而且活跃多年的闯塌天刘国能,最先接受明五省“总理”熊文灿的招抚,起了极坏的“带头作用”。号称“狡黠骁勃”(《明史·张献忠传》)俨然为豫楚义军主盟的张献忠,在袭据谷城后,也通过行重贿迳自与明实行妥协。其余十三家以罗汝才、老回回为首,虽然有过几次较大的联合行动,但由于山头主义和  相似文献   

11.
崔鸿《十六国春秋》是记载十六国史最系统的最早的一部专著。由于崔鸿的生活年代与十六国时期接近,能够看到十六国诸国一部分“国史”以及十六国、东晋和南北朝前期人所撰写的十六国史著作,言之有据;又由于崔鸿写作态度十分认真,虽受北魏正统思想影响,视十六国诸国为僭伪,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从“其书有与国初相涉,言多失体”来看,书之客观。因此,《十六国春秋》的史料价值很高,不论是研究中国古代通史、断代史,还是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图书馆中,保存着一部名为《天文图说》的抄本,现已收入《续修四库全书》中[1].书中有这样的署名:"崇祯壬申岁孟夏望日昆明后学松石主人袁启集."崇祯壬申年,即1632年.因此,该书被认作是明末的一个抄本.……  相似文献   

13.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曾在湖南地区作战达半年之久。农民军的足迹遍及湖南全境。了解这支农民革命军队在湖南的作战情况及其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对于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张献忠利用开科取士“杀戮士子”一事,在清代前期,几乎所有涉及张献忠在蜀事迹的野史稗乘都有记述。这些记述,曾经被研究晚明历史的封建史家和资产阶级史学家看作可信的资料,加以引用和传播。这样一来,所谓“杀戮士子”就成了张献忠“屠蜀”的重要事件之一。《社会科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四期刊载孙祚民同志《张献忠“屠蜀”考辨》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对张献忠“杀戮士子”作了考察。但他也认为确有杀戮士子一事,时间是一六四四年秋天在成都第一次开科取士之时。孙文的论断是否正确?野史稗乘的记述是否可信?我讲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助语辞》的版本沿革元代学者卢以纬著有《语助》一书。《语助》是我国汉语研究史上第一部虚词专著,初刻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它的问世早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出版的刘淇《助字辨略》近四百年。今存《语助》系明嘉靖年间刊行的本子,因收于《奚囊广要》丛书,故又称“奚囊本”或“奚本”。又有明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浙江钱塘人胡文焕重刻本,该本由胡文  相似文献   

16.
湖南临武蓝山矿夫起义是明朝末年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历时三年,“攻城掠邑,岁无虚日”,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和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在矿工斗争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由于资料缺乏且零散,此次起义的历史至今尚无专篇论述。本文对此作些探讨。一、起事时间.明朝末年临蓝矿夫起义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饥荒和受李自成张献忠领导农民起义的强大影响。关于爆发的时间,王可宪在《临蓝坑徒三犯宜章纪略》中说,“崇祯八年乙亥临武蓝山饥,坑徒起畔”,又说“自乙亥至戊寅乱凡四年始平”,明确认为起义是崇祯八年开始的。桂阳、蓝山等州县方志都沿袭此说。(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卷三《事纪》载:“八年临武沙贼刘新宇倡乱,结连莽山九峰峒瑶,聚党万余,出郴攻郴州城。沙贼即矿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1981年第6期刊登李光壁遗作《明末农民战争由防卫转入进攻的一次军事会议——永宁大会》。该文称:永宁会议召开的地点在河南永宁(今河南洛宁县);时间在崇祯十四年五月;出席会议的农民军领袖除李自成、张献忠外,还有老回回、革  相似文献   

18.
轰轰烈烈的张献忠农民起义,从崇祯三年(1630年)米脂十八寨起义开始,到康熙元年(1662年)李定国病逝于云南为止,在反对明朝封建统治政权的压迫剥削和抗击清军的侵扰中,转战十六省,经过了三十二年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探讨这次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于研究我国农民战争史,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立足当代面向世界──评《莱布尼茨》黄春姣由陈修斋及其学生段德智合著的《莱布尼茨》一书,1994年11月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作为“世界哲学家丛书”中的一种出版。这是华人写出的第一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莱布尼茨的专著。莱布尼茨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蜀语》是明末清初一部记载四川方言的词典,也是一部研究四川古代方言的专书。一九九一年夏歌之交,作者李实的故乡四川遂宁曾举办《蜀语》国际研讨会,中外学者多人(?)会。足见该书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据光绪三年重修之《遂宁县志》记载,李实生于明万历廿六年(1598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进士,官长洲(今江苏吴县)令。据张鹏翮所撰《李子静先生传》载,李实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