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天津是辛亥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尤其在教育界涌现出"伸国权,保商利"、"立宪请愿"的热血青年,造就了宣传辛亥革命、发动武装起义的民主革命志士。他们当中以张相文、白雅雨、李大钊等人为代表,表现了中国知识阶层为建立民主共和上下奔走的民主热情,和不怕流血的牺牲精神。挖掘整理他们在天津的革命活动,丰富北方地区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展现教育界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60年来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前一阶段两岸学者互不联系,各自对辛亥革命史开展研究.在台湾经历了从"正统学派"之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同期大陆辛亥革命史研究发展缓慢乃至停滞,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反差与对照.后一阶段大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趋于兴盛,一度成为历史学科众多分支中的一门"显学",台湾相关研究的发展则明显趋缓甚或萎缩.海峡两岸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发展既存在着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后一阶段随着两岸学术交流的开展,相互之间还隐然出现了竞争的局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辛亥百年到来之际,从纪念与研究等方面对百年辛亥进行回顾、思考与展望,可以获取许多新的认识。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经历了相似但又不同的发展历程,现今却出现了对某些重大问题如辛亥革命性质,由分歧走向趋同的现象。对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注重整体性、综合性探讨,强调上下延伸和横向贯通,已成为史学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辛亥革命研究 章开沅指出,辛亥革命、孙中山的研究是一门显学,有相当高度,但严格说来,还很不成熟,很多资料还未完全挖掘出来,<辛亥革命>8本资料就没有好好利用.再者,因为受指标体系和功利主义所驱使,许多人开始做碎片化的研究,一些细枝末节的论文层出不穷,老材料被搬来搬去,制造了大量的垃圾.辛亥革命研究者不仅要盘点辛亥百年,还要盘点自己,哪些事情做得有用,哪些事情没有用,哪些事情有害,应做些客观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资本家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看辛亥革命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变革,史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人们对其研究的视野、范围不断拓宽,研究的程度和层次不断深入。本文从资本家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进一步阐述辛亥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熊希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经历丰富、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熊希龄作为对辛亥革命的见证者,对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有自己的分析.在辛亥革命时期,熊希龄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不断发展,这些思想内容丰富、相互联系,既具激情又富理性,总体而言是比较符合中国实情的智慧之思,许多内容对现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助益.其在辛亥时期的主要贡献表现为两点:积极推动中国的宪政民主进程,以多种形式为国分忧、为民着想.  相似文献   

7.
1949年以来大陆官方对辛亥革命的高规格纪念,作为一种政治仪式,既是出于现实政治需要,也是延续纪念传统,弘扬辛亥志士的精神,表明中共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及传承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需要。通过辛亥革命的国家纪念,诠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表达、宣传了政府及各党派的主张,弘扬了辛亥革命的精神,构筑了两岸交流的平台,保存和传播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8.
从政体转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的问题,学术界探讨已经很多.以中国大陆学术界为例,早在1950年代,有关学者就围绕着辛亥革命究竟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展开过别开生面的讨论.1980年代以后,面对境外学者的种种否定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学者们更是撰写了大量论文,力图论证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相似文献   

9.
以往关于辛亥革命影响、性质、成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建立在了一个与今天比相对窄小的史料基础上,而且解读、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较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毫无价值,可以弃之如敝屣;相反,我们要尝试扩大史料的范围,重新进入历史的情境,进而更深入地通过这些问题去认识辛亥革命实际的与作为符号的历史演化进程。近十年辛亥革命研究史料的拓展与利用,以辛亥革命有没有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及为何种性质的革命这两个重大问题,展示了辛亥革命研究去熟悉化与通贯前后史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着重反思如何在中国现代转型进程中重识辛亥革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促进了整个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在辛亥革命前后,董必武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经历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辛亥革命前民主主义思想的孕育与启蒙、辛亥革命中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辛亥革命后新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董必武始终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梁启超既是立宪派的领袖,又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他在民国初年和辛亥十周年两个不同时段对辛亥革命曾有过不同的评价和反思。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回忆并解读梁启超的评价和反思,以揭示他从文化启蒙的角度,回答中国将向何处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百年来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在激发华侨爱国精神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辛亥记忆在20世纪前期加速了华侨民族精神的合一和民族主义的形成,在日本侵华时期成为华侨支援抗战的精神动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挥了团结人心的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促进华侨支持两岸统一的历史资源。此种功效的发挥,与华侨精英对辛亥革命的现代性诠释密不可分,也和华侨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渊源、以及侨界加强自身凝聚力的内在需求有关。一方面,辛亥记忆激励了华侨的爱国精神;另一方面,华侨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也是其爱国精神加强的表现,二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纪念辛亥革命的"双十节"仪式与"辛亥"记忆不断再建构的过程中,民间社会都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代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认知、纪念、诠释以及相关方面的思想与活动,与政府、政党、政派相比较既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社会各界虽然也从政治上对革命的意义与作用加以阐释,但更多的是紧密结合自身的利益需求,表达其各方面的感受与认知。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为中国历史的演进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本文主要从思想影响、人事联系等视角探讨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影响,认为辛亥革命事实上是一场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它与孕育中国共产党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从具体人事着眼,辛亥历练则是一干早期共产党人踏上革命之途的共同起点,为之后追求救国救民理想的持续努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对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等诸多问题,发表了见解。为展现本次座谈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选登四位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辛亥"宫廷政变"计划源自载涛与载泽的继任内阁总理之争,是宣统朝隆裕、载沣权力互制使然。其目的除拥戴载涛继任内阁总理,采取武力胁迫激进立宪之外,更有发动宫廷政变,限制隆裕干政的意图。该计划始于康、梁一派重要成员潘若海的献策,原定于辛亥年"八九月间"实施,但因突然爆发武昌起义,遂演变成为滦州兵谏。宫廷政变计划的决策人物是载涛等清廷权贵,康、梁一派只是宫廷政变计划的参与者。梁启超并不知道滦州兵谏的发动详情,更没有"直接策划"滦州兵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努力最早可追溯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并作了初步的探索。今日中国依然能从辛亥革命政治现代化的实践中汲取一定的经验教训,以便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体现了面临内忧外患、存亡绝续危机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寻求救亡图存、独立富强之路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现今不应忘却并且应该不断强化的历史记忆,对于维系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及其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应该具有百年特点,不仅需要还原辛亥革命的史实真相,探讨辛亥革命的得与失,而且还应总结海内外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百年进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用长程式与总体史的眼光,考察辛亥革命对中国百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外交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鉴于西南袍哥的广泛影响,同盟会对其进行了积极的联络和发动.第一,吸收袍哥加入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第二,运动袍哥策反滇黔新军;第三,发动袍哥进行武装起义;第四,依靠袍哥作为西南光复的主力军.在同盟会的努力下,西南袍哥中的大部分开始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在西南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固有的缺陷也在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给革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双十节作为纪念武昌起义的法定节日,逐渐成为人们建构和承续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基督徒群体也积极参与其中。民初基督徒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充满了兴奋、感恩之情。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内忧外患,基督徒在双十节多有庆无可庆的感慨,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不免有几分苦涩,但仍珍视辛亥的共和理念,并以争取国家统一、富强,人民幸福为现实诉求。同时,他们以象征牺牲的基督教符号十字架来诠释双十节与辛亥革命,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基督徒、一位国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