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许地山小说宗教色彩的显与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华 《学术交流》2004,(1):152-155
宗教色彩是许地山小说最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在前期小说中,宗教色彩的表现是直白浅露,一目了然的,主要通过作品有关情节的形象化展示及画龙点睛式的篇末垂教两种方式来宣示宗教意识。在后期小说中,宗教色彩依然客观存在,但表现得相当隐秘,几近于无,只有细心品味方可看出个中三昧。  相似文献   

2.
杨世理 《社科纵横》2005,20(3):125-126
志怪小说的源头是志怪故事,志怪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宗教迷信传说和地理博物传说。《诗经》中包含的若干神话传说和原始宗教的成分以及寓言诗,本质上属志怪故事,具有小说的萌芽。因而,《诗经》当为志怪小说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鸿雁 《学术交流》2006,(5):170-172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继承了黑人文学最典型的创作手法,如穿插许多神话传说、运用隐喻手法、融入布鲁斯音乐特征、显现宗教影响的痕迹等,在此基础上,她大胆地引入了现代文学理念,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多重视角叙述等艺术手法运用到小说中,突出了主人公所经历的身心磨难和小说主题,也使莫里森的小说从民族性走向世界性。  相似文献   

4.
获得197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小说《亡命之徒》是美国当代小说家罗伯特.斯通的重要作品。作者将宗教作为小说文本显著的话语形式,以宗教阐释困境,解读现世的混乱与虚无,以宗教的视角积极介入对当代人存在本质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3):144-148
《西游记》中的宗教解读历来是研究的重点,"讲道说"、"三教合一说"等角度一直占主流地位,它们十分注重小说中的宗教描写部分,并将《西游记》定义为一部有意为之的"传道书"。当这种宗教解读凌驾于小说文本本身之上,作者的创造力、作品的文学性以及民族想象等便被削弱甚至忽视了。本文尝试以小说本体为基点,从文本审美的角度重新审视《西游记》中的宗教因素在文本结构的复杂化及对叙述的空间、时间及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社会》2013,33(4):193-224
本文在回顾归纳国外宗教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供给-需求”分析框架。笔者认为,既有宗教经济学理论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解释信仰选择的作用机制。宗教市场理论从供给出发,认为宗教市场结构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决定因素;宗教社会资本理论、宗教家庭生产模型、宗教人力资本模型和宗教事后保障模型则从需求角度出发,分别强调社会网络的人际依恋、宗教参与的机会成本、宗教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宗教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因素等在宗教信仰选择方面发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宗教信仰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引入宗教经济学视野一方面能为考察分析当今中国宗教信仰现状及推动其理论发展带来相应的契机,另一方面应考虑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的差异以及特殊性,对该视野的运用要有所甄别。  相似文献   

7.
宗教社会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宗教构成了宗教社会学,也就是说,根据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考察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解释各种宗教现象。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即研究宗教是如何影响人的情感、人际关系、人的心理与行为,如何影响人格的形成,如何影  相似文献   

8.
乌托邦小说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社会的蓝图以表达"救世"的愿望,而反乌托邦小说描写的是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带来的黑暗梦魇.运用解构主义批评理论,对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两部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找出两部小说中三对二元对立概念:科学与宗教、科学发展与人类个性发展以及人性与非人性.通过对这三对二元对立概念的研究指出,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在功能上消解了这三对二元对立概念,其目的一是提醒人类重视科技与宗教的对立并意识到二者应该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二是提醒人类不要盲目追求科技进步,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三是表达了对社会发展中人性缺失以及人类情感异化的隐忧.  相似文献   

9.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深入把握新时代党的宗教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回答了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问题,明确了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宗教工作的前进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J·D·塞林格的小说中弥漫着一种浓重的绝望气息,显现出强烈的死亡情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经历,使塞林格目睹了世界上最惨烈、最频繁的死亡场面,因而在塞林格战后的小说中我们感到越来越浓重的绝望与死亡的气息.如果说是由于战争的残酷而使塞林格的小说具有了死亡情结,那么,他独特的宗教取向则是他对死亡恐惧的一种变形的摆脱和超越.也许是东方宗教中的清净顿悟、生死轮回等观念可以使二战后备受精神折磨特别是死亡困扰的塞林格得到精神上的宁静与解脱,他接受了包括道教、禅宗、瑜伽以及吠陀等因素在内的东方宗教,并在他后期的小说中极为明显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经济增长:一项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宗教就是一例.亚当·斯密将宗教供给者视为收入最大化者,并从其声誉和人力资本的角度探讨了宗教的供给与需求、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斯·韦伯则从伦理角度分析了新教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基本上沿袭了亚当·斯密和韦伯的理论框架,不但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工具分析了家庭的宗教行为,而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宗教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开创了经济增长理论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杨旭 《社科纵横》2005,20(3):207-208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具有显著的幽默性。其幽默不是形式和风格,而是结构性的。它通过讽刺游戏、宗教世俗化及喜剧化的政治与性爱将幽默与小说的意义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俄国哲学家弗兰克通过人的内心和精神来证明神的存在的神人论思想,弗兰克对基督教与人道主义之关系的理解, 以及弗兰克对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的自由的含义、人的罪恶之根源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进一步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9):86-89
在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中,宗教是其重要关注的对象,批判性地审视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组成部分的宗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的重要维度。在马克思看来,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都无法完成对宗教的世俗基础的批判,只有立足现实生活才能揭开宗教之谜。宗教既产生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虚幻反映,同时又对人的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它已经渗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真正解决宗教问题的方法在于把对宗教的批判引向对产生宗教的社会现实生活的批判,这样才能达到对于宗教的最后的解构。  相似文献   

15.
张扬 《学术交流》2006,(7):172-174
在戴维.洛奇的天主教小说创作中,时刻充满着灵魂与欲望激烈的撞击,它向读者充分阐释了天主教教徒对于宗教完满的精神寄托,灵魂慰藉与教徒现实生活的矛盾。在矛盾相互抗衡与冲撞中,戴维.洛奇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与独特的批评视角不断调整其在天主教小说创作中的位置,从愤怒而激烈的批判到深入切肤的质疑与思考,从对宗教精神寄托的理解与宽容到对新天主教理想“人文主义关怀”的憧憬与期望,戴维.洛奇经历了天主教小说创作的重大变革,同时也为读者展开了具有普遍而深刻现实意义的宗教人文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俄罗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索洛维约夫不仅仅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复兴运动的肇始者,更是这场宗教哲学复兴运动理论范式的奠基者.索洛维约夫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对"完整知识"体系的建构模式,对神人性的强调等,无不影响并构成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建构新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维度与理论参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古代中国宗教传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在阐述宗教之迷信和圣化双重本质及由此而决定的宗教结构和运作机制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论定儒不是宗教,因而古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淡薄;另一方面又论证描述了古代中国确有发达的宗教存在,并分析了其对中国雅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丽珠 《社会》2008,28(6):90-109
本文在关注宗教社会学理论如何给现代社会的宗教现象以合理的解释的同时,对运用理性选择理论解释现代宗教的取向提出商榷。尽管理性选择理论非常强势,号称有相当普遍的解释力,但本文还是试图对以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现代社会宗教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 “宗教经济”范式中的宗教市场的“供方”与“求方”是理解宗教的错误逻辑,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重要概念中有相互混淆和偷换之嫌。本文最后指出,目前仅以宗教市场理论研究中国宗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谨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李枫 《学术交流》2012,(3):143-147
迟子建小说月亮意象具有人格化特征,其特殊审美价值在于形成了"月亮意象+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结构模式,月亮意象获得了和作品主题、人物命运等同等重要的文本要素意义。这种审美特征和特殊功能源于满-通古斯语族民族萨满教万物有神论和万物有灵论的影响。神话作为原始宗教文化的载体,集中了有神有灵的自然观,并隐含在迟子建小说月亮意象中,形成了神话的隐形结构。  相似文献   

20.
高海龙 《社科纵横》2005,20(3):191-192
本文揭开《曼侬》浪漫小说的外表,分析该书社会、家庭、宗教、爱情等诸多方面蕴涵的人生哲理,展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深刻思想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