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怎么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数学修养,然而,决定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合点。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或者是根本无法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对数学兴趣不浓,缺乏良好的数感,形不成量的实际观念和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基于此,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方式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用多项式整除性质求参数的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倍受人们的青睐,而其枯燥的数字、严密的逻辑、抽象的思维又让不少学子望而却步。怎么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步入数学的殿堂呢?笔者的几点做法是: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有效的渲染,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设计以下语言情境导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  相似文献   

3.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怎么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决定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合点。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或者是根本无法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对数学兴趣不浓,缺乏良好的数感,形不成量的实际观念和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基于此,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方式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情境教学走进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见,正确处理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关系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利用数学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贴近学生生活出发,从趣味性的故事中出发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抓住这一契机,完成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创造性思维,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维与生活思维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可以有效化解数学思维训练中抽象深奥的难点,同样,把数学思维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有效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简单便利地生活.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数学思维与生活思维有效沟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史融入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中借助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展现学习数学新途经,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主导者,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问题,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孩子们走出数学苦旅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策略:一、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把生活内容请进课堂,将知识的应用情况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一、生活走进数学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把生活内容请进课堂,将知识的应用情况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艺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缺乏兴趣,甚至存在严重的惧学、厌学心理.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引导他们正确归因,让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树立学好教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中为了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充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多途径解决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发展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通过一堂小学数学课堂实录、分析和反思,充分证明了数学课堂中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李霞 《科学咨询》2013,(5):44-45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尽力矫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其策略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探讨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挖掘学生的智力,诱发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要联系农村实际,结合数学特点,合理创设。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借助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对学生进行阳光评价,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让数学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黄霓斐 《科学咨询》2009,(23):73-73
艺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缺乏兴趣,甚至存在严重的惧学、厌学心理。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引导他们正确归因,让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树立学好教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生活讲数学,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真正实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呢?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到了“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探讨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挖掘学生的智力,诱发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要联系农村实际,结合数学特点,合理创设。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儿童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让学生经历智慧与兴趣的碰撞,从而“亲近”数学,感悟数学,体验数学,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