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虽以诗和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和繁荣也作出了独特而多样的贡献.他既是传记文学作家,也是中国现代传记理论的奠基者之一.郁达夫的传记文学创作不拘一格,种类繁多,很难用中国古代传记体式──史传、杂传、散传、专传和纪传体小说──来规范和分类.从其创作实际看,主要有自传、文人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和纪传体小说等五种类型,其间都有优秀作品传世.郁达夫对现代传记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写有《所谓自传也考》、《传记文学》、《什么是传记文学?》、《日记文学》和《再谈日记》等文章,对现代传…  相似文献   

2.
传记文学创作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记文学有许多创作理论问题,迫切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诸如传记文学的艺术性、传者与传主之间的关系、传记与私生活描写、传记的小说化抑或散文笔调等。这对于风头正劲、良莠混杂的传记文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它有助于唤起人们的传记家意识,以共同推进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史记》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和发展的影响。《史记》传记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对后代小说家影响深远;《史记》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段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史记》记传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胡适与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适一生提倡传记文学,理论与创作并举,对发展、推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和实现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适是从发展“新文学”和革新旧体传记文体的要求中把“传记文学”独立出来的,而他提倡传记文学的目的不只是介绍西方传记文学思想。而是“发现”中国的传记文学传统乃至建立中国的传记文学。传记文学应是“胡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有关传记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并未受到深入的、充分的认识。在传记文学的理论提倡方面,郁达夫具有文学自觉,主张把传记文学与史学彻底区别开来。在他传写作方面,他对传主的选择包含了某种身份的认同,除与传主进行直接的交流或单独的抒发外,作品一般也体现了作者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意向。在自传写作方面,他注意选取关键性事件,侧重表现"内心的变革过程",有意回避宏大的历史叙述而注重重要生活画面的描绘,对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的运用也体现了进行叙事实验的艺术自觉。总之,郁达夫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并且身体力行,大胆尝试,这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秦史传文学叙事传统与汉代今文诗学的经学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史传文学作为中国早期的叙事文学代表,对后世叙事文学影响巨大。汉代今文诗学著作《韩诗外传》中的某些叙事篇章,与《左传》、《晏子春秋》等先秦史传文学有着明显的直接承袭痕迹。今文诗学的经学叙事中继承了杂史类叙事传统,而对《左传》中的故实,或不加采信,或加以改编、敷衍。这种出于经学目的的文学化叙事,客观上促进了叙事文学的发展,对后世的子部小说及杂史类传记文学都有直接的影响。汉代经学叙事对早期史传叙事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新变,是中国早期叙事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由于清末民初西洋传记文学的传入和译介,传统传体文的文章学传统获得了新的审视和评估。从写作技巧来看,崇尚以史识拣择材料的“尚简”原则为史料的全面占有所取代,“史赞”风格演化为减少主观判断的观察者视角;在语言文字方面,传记古文的“义法”难以适应新思想新观念的表达,“活传记”在欧化语体文的基础上尝试树立白话传记的典范;在西洋自传文学的比附下,为生人作传的风气颠覆了传统史法的正则;传统传体文对文学趣味的追求,让步于历史的真实,新传记文学也由此确立了学科归属和在文史之间的坐标系。  相似文献   

8.
传记文学作为一种兼具历史性与文学性的文体,成为读者的新宠。本文认为,在传记中复活传主形象是传记文学写作的起码要求,并以《新月下的夜莺——徐志摩传》为例,对传记文学的写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胡适是现代传记文学披荆斩棘的开路人,他最早用科学的概念规范"传记文学",从体例、写作内容等方面比较中西传记文学的差异,指出中国传记文学的缺憾,论述传记文学的特殊功用。他提倡写传记,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从理论上总结了传记文学写作的原则。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的传记文学理论体系,也对当代的传记文学写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从司马迁的《史记》传记文学作为成熟作品算起,到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写《殉难烈士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代传记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秀传统,在内容上忠于史实,是非分明;在艺术上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但在写法上也不可否认存在共同的局限,如形制短小,不利于全面写出人物的生平及其活动的环境,事迹显得简略。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和变化,对人物心理尤少细腻的描写。这些都使古代那样的传记文学无法担负起对现代现实生活的描述,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转型始于19世纪后期,现代意义的传记文学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热潮中诞生.集中出现在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的自传作品不仅摆脱了"史传"的影响,且以充分的文学自觉丰富了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表现技法,标志着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创作第一个丰收季节的到来.他传的重要收获比较集中出现在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但过于追求历史事实的本相、注重叙述的依据,影响到作品的文学性.中国传记创作的现代转型是一次由借鉴模仿到最后脱胎成型的文体转变过程,也是一种崭新文体从萌芽到收获的生命成长.文学性的不断增强和史传特点的渐渐减弱,终于使中国的传记文学彻底告别脱胎于经依附于史的昨天,而成为一种独立于史学著作和记叙散文之外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2.
"不虚美,不隐恶"是司马迁撰写历史人物传记所遵循的实录原则,在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影响甚大.本文对它的内涵和特点作了分析,肯定了传记文学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传记文学中的人格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传记文学中的人格理想陈兰村已故的我国当代传记文学研究家朱东润教授曾写过《传叙文学与人格》的论文,[1]我以为这个命题很有研究的价值。传记文学要写人,自然离不开写人的品格和行为,离不开写人的人格。但人格有高低之分。某个人,或集团或阶级的人们所期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传记文学发展轨迹鸟瞰薛锡振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许多传记文学作品,而学术界对这一体裁的研究还嫌不足。本文试就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略加阐述。我国的传记文学滥觞于先秦典籍而成熟于《史记》。要探究传记文学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传记文学大国,历史悠久,佳作很多。进入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更得到蓬勃发展,不但数量空前,而且名篇迭出。但是,传记文学的评论相对较少。为此,笔者特选择了三篇写音乐家、美术家、政治家的传记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21世纪的传记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宋濂对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陈兰村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曾被“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其文学上之成就,当推传记文创作最为突出。《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收入以“传”为题的作品有60多篇,还有以“记”或“录”为题的人物传...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以来,非虚构文学备受关注,逐渐成为文坛的生力军。作为非虚构作品的主力,传记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已在国际上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相当喜人,课堂教学日趋完善。为了汲取外国传记文学的创作经验,促进中国传记文学的经典化进程,北京大学世界传记中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于2004年11月28日-30日联合举办全国第九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会议主题为“传记文学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传记文学大国,历史悠久,佳作很多.进入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更得到蓬勃发展,不但数量空前,而且名篇迭出.但是,传记文学的评论相对较少.为此,笔者特选择了三篇写音乐家、美术家、政治家的传记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21世纪的传记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清中期周加巷所著《至尊宗喀巴大师传》是藏传佛教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全面记录了宗喀巴大师的传奇一生。梳理了目前常见的有两种汉译本———郭和卿的全译本和法尊法师的摘译本的渊源与特色。认为《至尊宗喀巴大师传》作为藏传佛教传记文学的典范代表,应该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韩愈的丰富散文著述中,哪些作品应该归入传记文学的范畴呢?我认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人物或当代人物的生平为主线,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文学性。据此,韩愈创作的“序”、“传”,如《张中丞传后序》、《太学生何蕃传》等,以及他的大量优秀的碑志,如《柳子厚墓志铭》、《曹成王碑》、《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等等,都应该视为传记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