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永久性任务。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中,必须以特殊的方式按照新形成的客观条件来解决这一任务。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速度和质量的要素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和有效地利用劳动人民的教育水平和熟练能力,改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一体化及管理、计划和经济鼓励,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非物质生产领域在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上日益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德因素存在于个人的全部生活活动中,从而形成生活方式的道德基础。精神文明对人的思想方式、价值定向、创造潜力以及社会的道德心理气氛等都具有影响。道德关系贯穿于生活方式的所有方面,因此,个人的道德观点在解决迫切的社会任务时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共产主义道德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在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中,都是积极的行为调节剂。人的道德品质化作物质力量体现在社会实际成就中,从而具有社会意义。社会的生活活动是通过道德意识与行为的相互联系而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由个人再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学十分重视的基本课题。这种研究并不只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领域和仅具经济方面的意义,而是涉及人们的生活一切重要领域和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意义。因为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一方面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另一方面又决定和制约着社会生活一切方面。每一社会人们的自身状况,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必然性,为深入研究这一过程的社会效果及其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创造了条件。制订完善生产关系的一整套计划,要求具备大量的和确实的有关社会现状及人们活动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发展的资料。社会现状既是生产关系的结果,也反映着不同居民的群体和不同居民阶层在劳动和生活领域中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苏联确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劳动人民获得的一个卓越成就。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人与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部族与部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新型的相互关系的典范。这种新型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集体主义、共同合作、人道主义、社会公道、真正的民主、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没有剥削和压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劳动力价值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劳动力价值取向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力价值取向界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理论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存在根本差别,按劳分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应更多地关注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相似文献   

7.
艺术创作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形成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形成社会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术创作在形式上是丰富生活的文化娱乐,但深层含义却是人们探索生活发展、探索生活方式、创造生活产品的设想交流活动。在社会生产活动的设计劳动中,酝酿、讨论、交流对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劳动工具的探讨,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展示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想象、思考和意见。生存方式的改善促成对生活感受的探索,凝聚人民的创造的智慧成为美术创作的主要任务,以感受启动创造生活的热情,美术的形式及审美爱好是极其明确的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达到生活建设和生活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带来 了社会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劳动方式、资本形态、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以及人们的价值 观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知识经济带来的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 的挑战,它将带来劳动决定价值内涵的理论、社会产业结构理论、阶级划分理论、阶级结构的 理论、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苏共二十七大极其重要的理论和政治文献中,反映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和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宏伟任务。有关我国社会全面和有计划发展途径的根本原理,也涉及到完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过程这个问题。“在社会正义、集体主义和同志式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是:(1)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精神和物质需要;(2)从事不同工作的劳动者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别逐渐缩小;(3)个人和社会的利益高度一致,充分认识个人劳动的社会价值;(4)继承人类各种文化遗产;(5)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1.
生活方式是从人类生活的角度,表现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范畴,它既不能归结为人们日常的消费方式和交往方式,也不能看作是囊括一切现象(包括生产方式)的范畴。生活方式从内涵上看,包括生活主体、生活需要、生活观念、生活模式四个要素;从外延上看,涉及劳动活动、消费活动、政治活动、交往活动四个领域。生活方式是表现社会深层结构的表层结构,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协调、积淀、转化和变革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是由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诸要素按一定方式和规律高度组织起来的一个自我调节的、复杂的有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但在一定范围内的敌我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社会主义现阶段两类社会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13.
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和谐性的增强是与人民生活方式的一致性的日益明显同时表现出来的。但这种一致性决不排斥社会内部生活活动的丰富多样性。社会主义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有着不同内涵,前者不仅包括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生活活动成分,而且也包括个别尚未克服的消极现象;后者则仅指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生活活动形式。社会主义社会居民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同个性特征,但这些差别不是对抗性的。城市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人口中农民的比例相对减少,农村生产、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城乡生活方式的一体化。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发展也是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是商品经济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之间的对立状态,但不可能取消这对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依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全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劳动力的所有权与支配权的分离,决定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性质。一商品经济,即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的经济,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商品经济的出现,以开放的性格蚕食着内向封闲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以极大的“魔力”从自然界获取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商品经济的灭亡,将使人类社会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产品极其丰富的产品经济时代。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科学地考究了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等一系列有关问题。社会分工把人们按照不同技能分配到不同的产业部门,从事不同的活动。在生产领域,人们劳动生产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①社会分工限制了每个劳动者特殊的劳动方式,每个劳动者和特  相似文献   

15.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級專政的任务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示我們,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的任务是“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任务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和人剝削人的基础上的資本主义社会里所喊叫的“全面”教育,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资产阶級只管剝削人,以人为奴役,不可能正确地了解人,是由于資产阶級对人的教育的“关心”的阶級性。人的本質是劳动。資产阶級以劳动为奴役人的手段,使劳动成为詛咒的对象,資产  相似文献   

16.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社会科学中用于评述某一社会内人们日常生活的条件和特点的一种概念。生活方式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例如,人们常常说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在该社会经济形态内部,某一阶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活方式是一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的中华文化的方式,中国国民礼仪是这一生活方式的伟大象征。如今,在宗教私人化比较普遍的表现中,中国的宗教、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应当立足于私人或个人生活领域,积极回应公共或社会生活领域。在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方面,以建构新话语的方式对中国生活方式予以反映;在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方面,则应在坚持基本宗教礼仪的同时,对中国国民礼仪给予应有的认同和尊重,同时接受这一神圣礼仪的教育、熏染和洗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个人和社会群体为了与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协调一致而保持的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活动方式。社会主义社会不同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存在各种差异,但在这些差异中有着根本的统一性;同时,尽管杜会主义社会的各个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是相同的,但决不意味着他们已变成按指定程序工作的机器。而且,同一个阶级内部的生活方式的差别决不可能象对立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差别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二十七大指出,确保对劳动方式与消费方式相适应的牢牢的控制,是社会政策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彻底根除非劳动收入的问题,要求制订和实施一系列经济的、组织的和法律的措施,以便消除同社会主义原则水火不相容的现象的基础。因此,就迫切需要确定非劳动收入内容的定  相似文献   

20.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社会主义的契约伦理文化.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契约伦理在社会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生活领域中的调节功能,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