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古代中国王朝的周期性崩溃,与土地资源有限条件下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有关。人口的增加稀释了人均生存资源,生存资源的紧缺又加剧了社会冲突,最后导致社会体系的崩溃。中国古代社会始终没能摆脱这种"治乱循环"的困境。从系统论角度看,以土地为核心的生存资源构成相对不变的边界条件,人口数量是一个有起有落的变量,"改朝"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交织形成的历史振荡。明末以来一些思想家对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有所认识。中国自清末以来人口基数增大,人口的质量受到关注,但土地问题仍影响了20世纪中国政治的走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与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控制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今天,<甲申三百年祭>①让所有有识之士深刻反思我国历史治乱循环的深刻教训,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找到民主是跳出"黄炎培周期率"的新路.今天,又一个甲申年里,党中央在三代领导集体重视农业的基础上,将"三农"问题作为"一号文件"下发,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代表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性;同时,也表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是跳出"黄炎培周期率"新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甄在《潜书》中,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探求王朝兴亡、历史盛衰之鉴。他注重从人事作用上对历史盛衰之理进行考察,认为君主是王朝兴亡、历史盛衰的重要决定因素;他认识到社会风气对社会治乱兴衰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他还有"众为邦本"、"富民"、"养民"等重要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周期性治乱循环,根源于社会系统的严重失衡。周期律的打破,在于现代良性运行社会系统的建立。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为构建现代良性运行的社会系统而艰辛探索的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尤其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该问题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但实现向现代良性运行社会系统的转变,中国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遵循系统思维,不断深入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从而为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长治久安创造条件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传统社会绵延近两千年之久的历史进程,几乎一直笼罩在大一统专制王权统治的阴霾之下,徘徊在各式各样的王朝更迭、治乱循环之间,有学者将这种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特现象称为“超稳定社会”。中国传统社会以及政治结构之所以具备一种超强的稳定性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中国所处的独特的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是这种超稳定性形成的客观条件;基于血缘宗法制度而形成的“家国同构”体制是其主要支柱;分散的小农经济构成其经济基础;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基于宗法关系之上的伦理道德精神,是为传统社会超稳定性思想文化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社会风俗属于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它与政治紧密相连,是时代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衡量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尺。司马光说:“窃以国家之治乱本子礼,而风俗之善恶系于习。……是故上行下效谓之风,薰蒸渐渍谓之化,沦胥委靡谓之流,众心安定谓之俗”。(《司马文正公傅家集》卷24《上谨习疏》)。这里他指出了封建时代治乱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是荀子鉴史思想的立足点.其内容主要有"法后王"、"以近知远"、"详近略远"及在此基础之上坚持"礼治"为本等.  相似文献   

8.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两者所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辩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呢?还是物质性的自然界?社会的“治乱由天”呢?还是治乱由人?“天”是创造一切的造物主呢,还是“天道自然无为”?在长期的斗争中,唯物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关联形式可以分为神性关联(包括巫术关联)、伦理关联和契约关联。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是伦理关联。传统中国社会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治乱相因”,而伦理关联的社会关联方式则于其中实现了七大正功能和六大负功能  相似文献   

10.
帝王教育是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其优劣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无论社会如何演变,千古不变的历史结论是:得民心者兴旺发达,失民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11.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在陈云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中,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分析了陈云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及其基本思路,指明了陈云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探讨高等法律教育应该如何发展,但其热点一直是关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文章则思考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即中国高等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由于中国断断续续的法学教育历史和中国特殊国情,到目前中国高等法律教育没有稳定的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完善的法律教育体系。并提出高等教育当务之急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构建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演进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对中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演进特点作了回顾,然后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流通业发展的经验对中国流通领域的发展现状做一对比分析,结合中国加入WTO的现实环境,寻求中国流通领域未来发展的应对策略,从而为今后中国流通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秦汉间的货币,《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通志·食货略》、《文献通考·钱币一》、《钱币考》等,皆沿袭类似的材料,汉初社会的货币情形俱未得到清晰的记述。张家山汉简的发现,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转机。本文结合《二年律令》具体探讨当时的货币情形与折射出来的社会状况。汉初社会有两种货币,即黄金和铜钱。通过对它们的使用和功能的分析,折射出当时经济萧条、通货紧张、伪钱盛行、物贵钱轻、重金贱钱、敛金风起的社会现象。这种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汉初二十年的货币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两个层面建构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和平崛起"到"中国和平发展"概念的转变仅有半年的时间,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只不过为了避免引起外界的猜疑.中国和平发展随时代主题而律动,可谓正当其时.而谋求中国和平发展,又需要构建两个和谐社会,即构建和谐的国内社会与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或和谐世界).两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互动的两个层面,廓清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和方向,同时也是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甚至上百代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奋斗.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毕业机制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与教育、教学同等对待,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创建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体系,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亟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测量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数,度量和评价中国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态势。利用指数功效函数的改进模型编制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06)对我国2004年和2005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国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并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结构性特点。中国发展指数测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科学评价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制定地区发展的宏观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现实需要,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 "的新理念.构建"和谐社会"针对中国的内政建设,其实质是理解与包容;而构建"和谐 世界"则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所提出的创新性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构建"和谐社会" 和"和谐世界"是当今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主轴和最强音,也是中国兴国济世的优方良策.  相似文献   

19.
炎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转变时期,也是中国原始社会道德的形成、发展时期.炎帝时代的道德特点是:坚韧不拔、团结拼搏,民主友爱、人人平等,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民无私心、道德淳朴.这应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27个省2009年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算与排序,结果表明:无论从单个指标实测值来看还是以指标体系总指数来分析,我国各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农产品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与流通产业现代化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与该地区整体现代化进程具有一致性。根据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总指数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分为四个阶段,各地可依据所处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并保持与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