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理发师的悖论与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某村有位理发师在门前挂了一块招牌,上写:“本人专给村里不能为自己剃头的人理发。”于是,人们要问,理发师自己怎么办?理发师自己是村里人,招牌上所指的范围应包括他本人,如果他不能为自己剃头,则成了“村里不能为自己剃头的人”,按招牌上的告示,他应该为自己理发。但他若要自己理发了,说明他属于村里能为自己剃头的人,又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这就是著名而又古老的理发师悻论。由理发师悻论联想到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领导制度,由于它的不完备性和某些不合理性,致使产生了一些与实践相悻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一种久违了的“月包服务”甚至“年包服务”方式重新在四川城乡出现。在川东万源通江宣汉一带乡村,由于人口密度小,农村人上街路途远,诸如理发类“小事”很不方便。六七十年代,那里农村男性理发都采用一次性收费(每年每人大约2—3元),然后该理发师采取轮番旅游式上门服务。一个信誉好的理发师一年承包上三五百人,收益十分可观。这种方式在前些年突然消失,但从去年以来,又再度出现,且服务方式与内容已有一些改变。笔者在川东万源曾家长坝罗文等乡村看到,一些理发师在给消费者理完后,便拿出一张表格,让其签字,有的还要盖私章。而且价格也比过去高了许多:15岁以下儿童每年  相似文献   

3.
<正>头发长了,太太催我去理发,还让我去XX理发店,找我姐姐推荐过的一个叫Gary的年轻理发师。好吧,一切听太太的安排。我下班后就径直到理发店找到了那位名叫Gary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4.
《明星》记者问:总统先生,您现在究竟是什么身分?政治家,教授,还是电工? 瓦文萨答:兼而有之。我一向是十项全能运动员。 问:哪一个项目最强? 答:我有8个孩子,干过30年体力活,我领导团结工会走向了胜利,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得的勋章比勃列日涅夫还要多,获得了大  相似文献   

5.
张恒哲 《领导文萃》2007,(7):114-118
勃列日涅夫诞辰100周年了。人们以谦逊、善意的态度纪念勃列日涅夫,甚至还带着一丝怀旧情感。他是声望仅次于普京的最高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俄共成立初年,我们曾对之寄予很大希望。”前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孙子——安德列·勃列日涅夫跟记者介绍,“老俄共曾在杜马里把持着10个重要的委员会,我们曾经为此感到振奋。”  相似文献   

7.
纸上俱乐部     
苏共政治局讨论航天计划,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发言道: “我们应该赶上并超过美国,他们已经登到月球上了。我建议,我们的宇航员应登到太阳上!”“勃列日涅夫同志,他们会被烧死的!”  相似文献   

8.
钟哲 《决策与信息》2004,(11):37-38
勃列日涅夫的“盛世”是建立在源源而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基础之上的。经过多年的勘察和钻探,苏联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终于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不久就不断喷涌了出来,而这是赫鲁晓夫多年梦寐以求的东西。于是,源源而进的美元使苏联一时间灯红酒绿起来,到处是贸易和消费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9.
这里说的勃列日涅夫不是别的什么人,正是1964年“宫廷政变”罢黜赫鲁晓夫后上台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主政时间仅次于斯大林,长达18年,至终卸任,理所当然的是一位政治家,他曾提出著名的让苏联人民“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理论: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很快被理论家们论证成真理。  相似文献   

10.
勃列日涅夫的"盛世"是建立在源源而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基础之上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而这机遇是苏联历史进程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需求所综合形成的。从历史角度而言,经过多年的勘察和钻探,苏联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终于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不久就源源不断喷涌了出来,而这是赫鲁晓夫多年梦寐以求的东西。从世界局势的需求而言,这源源而出的石油和天然气正符合科技新浪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9则     
《希特勒在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纳粹德国就统治了波兰。纳粹指挥官命令当地一个最出色的画家给希特勒画一幅像,题为《希特勒在波兰》。  相似文献   

12.
波兰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中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从此,波兰开始了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多党制时代。随着政党体制的转型,波兰的政党政治像万花筒一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政党分分合合、生生死死,左右翼政党轮番上台执政,政府更替频繁,热闹非凡的景象令人眼花缭乱。去年波兰举行了最近一次的议会选举,右翼政党击败左翼政党上台执政,波兰政局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秋风 《领导文萃》2009,(22):127-129
最近与朋友们到中欧国家走了一趟,除德国、奥地利外,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都是转型国家。回来之后,每个朋友都会问,东欧的情况是不是非常糟糕?这里顺便说一句:大概只有中国媒体还在大量使用“东欧”这个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词汇,尽管在讨论转型问题的时候使用这个词也不算太错,但严格说来,我们走过的那些国家属于“中欧”。  相似文献   

14.
近来,随着波兰与欧盟司法争端的不断升温,"波兰脱欧"在这个国家和欧洲成为热门话题.波兰曾是中东欧国家"欧洲化"的"样板",如今成为欧盟的"问题国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将对波兰政局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波欧冲突的升级 2015年倡导民族主义的法律与公正党主政波兰后,波与欧盟围绕司法改革问题冲突不断.法律与...  相似文献   

15.
不幸与有幸     
杨学武 《领导文萃》2010,(18):80-82
<正>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是一对"难兄难弟"——都是非正常下台的原苏共总书记。他们是被政敌赶下台的,赶赫鲁晓夫下台的是勃列日涅夫,赶戈尔巴乔夫下台的是叶利钦。不过,他们下台的遭遇虽然大同小异,但下台之后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6.
纵观全球,国家领导人中老寿星还真不少,如勃列日涅夫去世时76岁,丘吉尔91岁,戴高乐81岁,佛朗哥83岁,蒋介石和铁托88岁。 这些国家元首能如此高寿,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身负重任,始终有着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应该说,有一种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勃列日涅夫是一面镜子,是二十世纪以至人类历史上一面灰蒙蒙的镜子,一面可以照出因为坚持僵化、倒退、反对改革而终于导致国家完全崩溃的镜子。 任何改革者在这面历史镜子面前,都应当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是屈服于反对改革者,还是同反改革者斗争到底,走上复兴的道路。 本文当然不可能去研究勃列日涅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初,波兰广泛讨论了重建特区的问题。1983年,提出在什切青建立自由港的建议。德国汉堡港的范例也促成了这件事。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奥地利过境运输转运货物时,汉堡港是什切青的竞争对手。此外,以下因素产生了作用:1982年7月波兰施行了在小生产范畴内,外国法人和自然人经营活动法。此项法规允许将侨居国外波兰人的资本吸引到国内  相似文献   

19.
李景贤 《领导文萃》2011,(18):82-85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执政18年后猝然去世。邓小平决定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中国特使赴莫斯科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场‘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20.
许成钢(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东欧国家最近20年来的转型历程,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以波兰为例,自从体制转型以来,其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之前,波兰总体的经济增长和中国相差并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