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梳理了建国后十七年的史学思潮,并对有关的教训进行总结。认为,建国后十七年有两种史学思潮,一种是历史主义史学思潮,一种是教条主义史学思潮,两者相互斗争。前者在十七年的大多数年份居于主导地位,但在“文革”前夕受到了批判,后者则占据了支配地位。历史主义思潮之受到压制,与自身理论的不彻底性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极“左”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在日本、美国和德国留学期间接受了兰克史学的熏陶。陈寅恪的史学与兰克史学多有相似之处:史学方法上强调广泛占有资料并严加考证;在史学思想、史学观点方面奉行人文主义、客观主义,注意运用民族(种族)文化观念治史。陈氏归国后又在大学教学中实行了“习明纳尔”这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明史馆馆臣的史学见解和清初史学思想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史馆馆臣所提出的史学见解,影响了清初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向.史学学风开始由明代空虚浮华向重视经世致用和核实求真发展.史家"是非之心"对史著真实性的作用受到重视,显示出心性之学对史书修撰的影响,既丰富了传统史学的"心术"论,又对章学诚的"史德"论产生了影响."本乎时宜,因时变通"史书体例观的提出和对纪传体史书内部的协调与贯通的重视,打破了刘知几拘泥体例的思想.在对实录与野史史学价值的认识上,充满辩证色彩,所提出的考察史料价值的原则,具有史学批评的方法论意义.这些史学见解既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显示出批判的锋芒,又明显地打上了官方意志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史学研究中的民族主义情绪,从某种程度上说催生了这一时期的专业史学期刊(Journa1).这些专业性史学期刊连带一些刊载史学文章的综合性杂志(Magazine),又表现了专业研究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尤其是中日关系在30年代初的恶化,更使史学期刊的这种传播活动经历了一个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也是纪念辛亥革命来过一次.二十年后,为纪念辛亥革命又来了.来了么,就这个机会跟同志们见见面,感到很高兴.今天来跟大家谈谈心,谈谈这几年的感受.就史学工作来讲,这两年,我个人感到形势很好,开始好象有点味道了.我感到有两个问题对我们学历史的人来说很要紧.当然,要紧的问题不只两个.但比较重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问题.这个问题在社会上不很受重视,没有摆在一定的地位上.我们搞史学工作的人,过去也不是很理直气壮.历史有什么作用啊,既不能生产粮食,也不能织成布,也不能发明这个,发明那个,有什么作用?我看这个问题应当谈谈.第二个问题是史学遗产问题.中国历史长,有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学的兴起发展,是以史学家积极关注现实、褒贬是非为精神特征的.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在统治者对史学越来越严密的控制下,史学家从观念上越来越服从于现实统治者对史学的要求.这虽然保证了中国古代史学能够与现实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和谐的关系之中长期共存,不断发展,但却使史学失去了思想的自由性和现实的批判性精神.其不良后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有赖于对史学传统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如何估价和对待旧史学与新史学的传统成为史学理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旧史学对新史学的影响切入,揭示新史学对旧史学的突破及发展进程中的误区,略陈在新时期对待史学传统的心态问题,以求有补于史学的更新,一、旧史学传统的优劣并存旧史学是相对于近代梁启超等人所倡导和实践的新史学而言的.它格守着近代以前的治史方法和价值观念,散发着与新史学完全不同的学术气息,故一般也称传统史学.不过对“传统史学”的界定,学术界曾出现分歧.…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史学承接以司马迁、班固为代表的两汉史学,而又有了新的开拓,并对隋唐史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应该说,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巨大发展,不只是从史学著作的种类和数量上体现出来,而且在史学思想上也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9.
理想的史学     
一、史学与问题我们在此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理想的史学应该是什么样?”或“什么样的史学才算是一种理想的史学?”不言而喻,提出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完全撇开从过去到现在的有关史学的种种说法.这样,我们就把问题放在了一种近似“真空”的理想环境中,以便使之呈现出一种较为纯粹和完美的答案.当然,这是冒险的.因为人们普遍相信,历史是不可重复的,作为研究历史的科学,史学同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一样,都无法使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一种特定的受控状态下接受自己事先编排的指令和程序,使之重演和再现.所以史学本身也具有绝对的非实验性和非操作性.这诚然是事实.正因为如此,我才说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是一种冒险.尽管如此,但我仍然认为,这个“险”是值得“冒”的.因为它可能会使我们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结论.毫无疑问,这些结论是有意义的.也许它并不完全正确,或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宋濂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濂是明代“开国文人之首”,在文学和史学上都有重要的贡献。宋濂在学术思想方面是宋元以来浙东学派的嫡传.重视学术的经世致用,且调和朱、陆之学的倾向;同时又有一定的释道二教的影响。宋濂的史学思想是既在天道观、认识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又在对历史治乱兴衰的解释中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和实践理性的精神,这些特点构成了宋濂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学科体系、历史观和方法论、重视民族风格和史学遗产以及史家自身修养的境界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的研究,对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瓦拉著有《君士坦丁赠与的辨伪》、《〈新约〉注》和《菲迪南统治阿拉贡的历史》等。瓦拉的辨伪工作唤醒了西方史学家的历史怀疑精神,开创了下一个世纪整个伟大的文献校勘运动。导致瓦拉辨伪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正统思想、帮助阿尔方索发泄对教皇犹金四世的愤恨,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的史学观念。他认为,"历史学与颂词不一致",需要实事求是,"历史学和修辞也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3.
论现象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都是以事件为中心的叙事史,叙事史只追求事件真实性而对理论概括缺乏兴趣,因而它不仅是历史学变成科学的严重障碍,而且连它追求的真实性也只能是一些推测。历史学要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必须把它的重心由关注事件的细节过程转向关注历史现象上来。现象史学首先要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识别和确定一些相对稳定的历史现象,进而通过现象的分解发现构成现象的各因素的关系,最后在对现象多次分解的基础上概况出一些规律来,像自然科学那样靠发现规律指导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4.
史学研究成果的优劣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所用理论方法的独到和创新,二是史料的丰富与新颖。“理论是灵魂,资料是血肉”。但是,对史料的发掘和整理的空间是有限的,并且有时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而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是无限的,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尝试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并对旧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批判,加强理论修养的培养和锻炼,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经。未来的史学研究的突破就在于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但对理论要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它仍然是以扎实的史料功夫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有“一代文宗”之称的钱谦益,不仅在文学上颇有造诣,而且在史学上也有重要的成就,他以援经入史的方法对史学功能、史学方法、史学得失都作了深入的思考,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明末清初的学术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一世纪时,罗马国内的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共和制度正面临帝制的挑战.撒路斯特作为共和末期的政治家和史家,对罗马共和制度的日趋没落深感痛惜,他的著作《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历史》试图从道德这一角度来分析导致罗马社会制度危机的原因.可以说撒路斯特是罗马史学史上一位较有成就的史家,他的史著一直到现在都吸引了很多学者和读者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圭恰亚迫尼一生亦官亦学,其最著名的历史著作是《佛罗伦萨史》和《意大利史》。他的历史写作受到古典作家和当代人文主义者的影响,但是在确切的细节方面远远超出了一般人文主义者历史著作。在很长时间里,其著作受到后人高度重视,也遭到过强烈批评。其实,若按照科学史学观点来看,圭恰亚迪尼在史料真实性和确切性上是存在着不足的。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他能够把历史写作做到那样实属不易,堪称那时史学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览世间群书 ,通古今之变 ,对许多重大事情做出合乎规律的判断和结论 ,是缘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史学的全面掌握 ,并在历史认识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史学方法论 ,科学地预言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和前途  相似文献   

19.
"民族史学"作为重要的区域史学分支,是与史学发展相始终的."民族主义史学"是在民族主义思想主导下的"民族史学",是适应近代民族国家构建需要而产生的,是"民族史学"发展演变的特殊阶段."民族主义史学"促进了"民族史学"的拓展和深化,但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决定了它终将被摒弃.  相似文献   

20.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6,26(1):15-19
作为汉初的政治家、外交家的陆贾也是思想家和史学家。他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地趋于文明、创制文明的过程;史学应该研究近现代史,为现实政治提供借鉴;历史认识就是在“仁义”学说的指导下寻求历史法则;按照历史发展规则认识历史,用辩证观点看待问题;应该编纂明白晓畅的历史著作。秦后史学的创立,陆贾居有第一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