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相志  魏伟 《学术交流》2006,(10):183-185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空间中纵横不同的两个维度。前者是以理智为主导的实证性文化,侧重理性思维;后者是以直觉为主导的非实证性文化,侧重感性思维。尽管客体差异及运作规律不同,致使主体思维方式与认识方法不同,但在文化体系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整体中,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依靠科学技术诞生的物质成果越来越依赖于人文文化,人文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世界;科学的社会建制体现了科学活动的文化价值和惯例,科学文化的制度层面渗透了人文因子,并体现着人文文化的要求;科学精神不仅求真,而且求善,人文精神不仅求善,往往与求真密切相关。二者都致力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和人自身的完善,因此,促进二者的统一,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都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做过一定程度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人们试图在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以实现二者的整合.由于人性有自觉追求人文与科学融通的倾向和要求,所以我们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分子的对话、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这不仅为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奠定了深层次的理论基础,而且为解决当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球问题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3.
陈俊  迟翔 《唐都学刊》2009,25(3):52-55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化的两种形态,它们的关系表现为“分立”与“融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营造了“科技人性化”的文化氛围,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文化向度。这就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江冰  曾广南 《探求》2011,(3):70-73
教育的实用性、市场化程度的愈加深,对人文教育便愈加呼唤。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人文教育,应将地域文化纳入其中,这是中国人文科学乃至于个人所必须完成一种的转化。而广东的人文教育,也必须符合“独具”广东特色的性格,方才有为。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人文:差异、隔阂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彪 《浙江学刊》2002,1(6):41-51
本文认为 ,尽管就终极目的而言科学与人文并无区别 ,即均在于增进人类的幸福 ;但是 ,由于毕竟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 ,因此 ,在其他方面定然存在种种内在的差异 ,并且因此产生了许多隔阂。同时 ,由于人原本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统一体 ,以及由于现代科学引发了若干重大的社会困惑 ,因此 ,这些隔阂在今天还常常爆发为剧烈的冲突。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决非流行的所谓融合论而是由双方展开宽容而诚恳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的人文生态是导引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根本之维。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性质包括数字化过程的人文选择性、数字化技术的人文性质。这种人文生态性质导致数字文化鸿沟的出现和人文生态圈的分层、数字不良文化价值观与恒常文化价值观的疏离和人们文化心理的失衡及新“文化病”的产生等一系列后果。因此,在中国数字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改善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必须把握构建人文生态的“辅人技术”、“人文社会”和“技术人文”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数字化人文理念、数字化的伦理和制度生态、数字化人文精神和网络语言的文化新语境四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支撑和关键。以规章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建设,对于激励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支撑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术规范建设、科研管理观念、人才激励体制和学科研究理念等方面。完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可以从构建科学的人才管理体制、加强学科规范性建设、重视应用性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开发和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来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宋海龙 《社科纵横》2011,(9):113-1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取向、经验取向和伦理取向对自然科学理论中自然观图式的确立、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范式的文化,前者在自然观方面讲求"天人合一",缺乏将自身置于自然之外研究自然的客观态度;在科学研究中习惯于用直接经验作直观外推,缺乏实证精神和严密的理性逻辑;在建构自然科学理论时,从"天人合德"出发,用人性比附自然属性,使其带有浓厚的伦理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江苏徐州经济开发区敬老院为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以弘扬尊老敬老文化,彰显人道、人文、人性化特点为内容,把丰裕的物质供养与丰富的精神供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敬老院文化。一是发挥文化效应。利用有限空  相似文献   

10.
蒋述卓 《探求》2006,(2):80-80
构建和谐广东,应怎样做现代广东人?2005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东人精神丛书》,从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为我们亮出了精彩的答案。“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这是对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规范表述。《广东人精神丛书》正是立足于这一基本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实与历史的结合、广东与世界的结合,从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到海外广东人的刻画,从广东人的商业精神、开放精神、艺术精神到学术精神的剖析,多层次、多视角、多纬度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的广东人精神。这套丛书在当前构建和谐广东、文化大省的契…  相似文献   

11.
车玉玲 《求是学刊》2012,39(3):13-17
在当前“去魅化”的科学时代,非理性的情感与不可言说的心灵体验越来越被边缘化,作为精神世界最高体验的神圣与神秘主义通常被仅仅从理性的角度进行理解,神秘主义甚至被等同于迷信而受到批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力图恢复神圣与神秘在人的生命存在中的位置.文章认为,神圣与神秘主义不仅是俄罗斯宗教哲学的灵魂,同时在俄罗斯文学、民间艺术以及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中都有着深刻影响.应该明确的是,俄罗斯思想家的目标不是恢复宗教的地位,而是指出神圣与神秘主义作为人的内在体验是克服现代人之存在的物化状态的一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3,(6):28-33
作为人类思想的一种重要的认识形式,直觉主要分为两类:与命题对象相连的在知识领域中存在的认识上的直觉,以及与非命题对象相连的在生命领域中存在的生存上的直觉。前者具有的往往是知识论上的意义,提供的是对知识确定性的说明;后者则往往关涉的是生存论上的意义,提供的是对生命意义的形而上澄明。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自然科学素质的同等重要性:就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所起的作用来看,两种科学素质同等重要;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起的作用来看,两种科学素质同等重要;就两个文明建设的要求来看,两种科学素质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都市化进程与现代科学的人文价值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正在被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取代。都市化进程构成了“影响环境和社会变化”的核心性机制,也使作为城市化进程主要精神资源的现代科学体系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以理性与科学为深层结构的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体系深度解构了绵延千年的农业社会形态与农耕文化传统,其对主体再生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高度抽象化与社会化的个体生命内部发生的“理性原则对感性生命需要与冲动的压抑与摧残”,二是在高度专业化与科层化的社会系统中“异化劳动对主体自由生命活动方式的扭曲与否定”。真正撼动现代科学主流位置的是都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后现代科学”,如环境哲学、生态哲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新兴知识体系,为现实中席卷全球的都市化进程提供了全新的精神资源。在都市化进程中,现代科学并没有消失:一是现代科学知识与原理直接融入到后现代科学体系或当代高新技术系统中,二是与审美、艺术、人文精神的传统矛盾化解,实现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更高层次的融合与发展,三是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元素与象征进入到当代都市社会的人文价值的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科学教育与训练,仍是中华民族要补的重要一课。  相似文献   

18.
文化哲学研究在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对自身进行理论定位的问题.纵观西方文化哲学研究的历史,新康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与文化哲学相关的学派,都把规范性作为重要的理论关注点,将它视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以中和其经济学定论的倾向.有鉴于此,我们不妨把文化哲学定位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  相似文献   

19.
张晚林 《阅江学刊》2010,(5):129-137
胡塞尔对科学的理念化模式的批判是希望哲学回到曾被科学所遗忘的主体性中,他的现象学就是一种主体性哲学。这样,他的现象学本质地蕴涵着一种实践维度的开启。但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的境域性的立场,这种实践维度有其难以克服的困境。依据儒家哲学的义理,可以探讨与解决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