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宋照东 《领导文萃》2006,(5):172-173
在我国历史上,“三顾茅庐”的故事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千古美谈。正是有了这“三顾”,才有了蜀汉政权,并直接促成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它堪称中外用贤史上的大手笔,刘备的用人胆识令人叹为观止。可为什么蜀国在三国之中却最先灭亡呢?究其根源,又恰恰因为刘备入川后用人的狭隘性与其“三顾茅庐”时判若两人,所谓“豫州入蜀,荆楚人贵”,益州人才不为所用,致使孔明虽六出祁山,终难酬一统天下之壮志。三国时代人才济济,群星璀灿。三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出色的人才,谁最能够延揽并正确使用人才,谁就能够在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用人思想中,破格用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荀子的“贤能不待次而举”到曹操的“惟才是举”,到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从商汤于众举伊尹到武丁破格用傅说,到刘邦重用韩信,到刘备三顾茅庐,古代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也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各路豪杰群雄并起,形形色色、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人才纷纷登场,于是,如何吸引和使用人才成了魏、蜀、吴三国治国强军、谋求统一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一切制度中最根本的是用人制度。诸葛亮、曹操、刘备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各有侧重,同时,不同的用人风格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扬长避短与“容短护短”的用人思想一直为中外学者和有识之士所倡导,甚至可以说是配备人力资源的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均不可偏废,否则就不可能真正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然而在工作实践中,大部分领导者往往过于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致使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赦小过,举贤才”。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指出:“须知任何人均必有许多弱点,而弱点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他明确指出任何事物的个性特点都会在动态变化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是理解运用“容短护短”思想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和以权术相驭的用人方法,使其阵营出现了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情况;刘备知人善任以及注重情义、以情留人的用人艺术,使其在政治、军事、经济基业最弱和人才来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虚心纳谏、厚相结纳、充分信任的用人之道,使吴国成为三国中实际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三人的成就说明,用人之道便是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教会我们许多东西,而真正让我们刻骨铭心的是市场竞争。之所以说是刻骨铭心,因为它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弱于竞争者倒在市场上再难已起身的现实并非少见。这些让我们在竞争中很快清醒过来,认识了竞争的真谛,那就是人才竞争。故而,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成了企业各自竭力演绎的重头戏。毕竟留住人才比吸引人才的份量更重,否则,即使费尽气力揽到人才,因留住人才的工作不能及时到位,造成人才外流,引进工作也就成了“鸭子孵鸡”。我们都清楚,要树起一百万张骨牌,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要推倒骨牌只需几秒钟;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分钱,一…  相似文献   

7.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个诸葛孔明为他鼎定天下,并为托孤之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早已传为用人的佳话。然而,有人说,这毕竟只是《三国演义》的胡诌,不是真的。古往今来的现实生活中不会这么麻烦.领导要想用个人,叫他来就是了,叫不来,“绑来见我”就是了。  相似文献   

8.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为其谋划的整体战略构想。当诸葛亮在隆中草堂面见三顾草庐的刘备,从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出发,为刘备量身定做的战略构想和实施要点和盘托出,这就是诸葛亮为帮助刘备建功立业的《隆中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战略思想与我们现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基本一致,研究《隆中对》对现在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期权化』是权力腐败的『有利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因为人内心强烈的物质欲望、人与人之间强烈的物质竞争,以及本体拥有权力的度与外界监督管理的度之间始终存在的强差而表现出恒久的衍生力。生物在繁衍过程中能够产生变异,并且还能遗传。其中,对其本身生存有利的变异,叫做有利变异;相反,对其本身不利的变异,则被称为不利变异。与此相类似“,期权化”也是权力腐败的变异方式,而且属于“有利变异”。权力腐败的“有利变异”为何指向“期权化”期权本身是个经济学上的概念。由于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期货贸易的不断发展,人们很自然地将期权的概念引入到对权力腐败的研究领域,用以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求才爱才的故事脍炙人口,比比皆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赤足迎许攸、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求才爱才的目的是用才,因此,研究如何用人以及用人背后的规律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组工干部肩负着为党和国家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责,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既是党对组工干部的一贯要求,更是组工干部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新形势下,组工干部要树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公正的作风、廉洁的形象,在练就“三力”上下功夫。一要练好“听力”,能听三种音。一是能听懂中央的声音,准确把握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党的干部原则、标准、程序、纪律选人用人,大力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人。二是能听清群众的声音,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大力选拔群众公认的…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关于"三顾茅庐"的自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是易中天先生依据《三国志》《魏略》《九州春秋》等史书记载所推测的"先有登门自荐,后有三顾茅庐"的说法,抑或是罗贯中先生《三国演义》里关于"三顾茅庐"的详尽描述,都肯定"三顾茅庐"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三顾茅庐"已被人们定义为重用人才、礼贤下士的千古经典。但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为了赢得领导者信任而进行的政治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刘备为了凸显领导艺术、集聚人才而精心准备的一场大戏。二者的博弈,才是"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下面,笔者逐一分析之。  相似文献   

13.
<正>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屡建奇功。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帮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殚精竭虑,事必躬亲,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  相似文献   

14.
解读『逆淘汰』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逐步建立,一度十分嚣张的腐败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正气得到了张扬,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是,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个别地区形成了一种用人上的“逆淘汰”现象:善于溜须拍马、跑官行贿者升迁进步,并与受贿官员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不走此途者不仅无缘进步,且会遭受排挤打击,甚至会被撤职。这样的怪现象尽管只存在于个别地方,但危害却不容低估,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分析其原因,剖析其危害,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用人的『准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茂林 《领导科学》2006,(13):24-26
落实科学发展观,尽管需要从多方面引导发展,但最关键的是要把引领科学发展的人识准用准,这是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支点。近年来,一些单位缺乏科学的用人观,唯学历、经历、年龄是用,即使讲能力、看政绩,也很少具体考察是什么样的能力和政绩,致使那些“只谋个人发展、不谋单位发展”的干部不断得到提升重用。有的直接管人用人的部门和主要领导叹息:现在识人用人太难了!事实上,党的干部标准和衡量要素历来都很明确,只要始终抓住本质和规律,就不难识准人用准人。要识准人用准人,关键在于科学把握识人用人的“准星”。准星之一,重在实际经验,不能只…  相似文献   

16.
毫无疑问,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的领军人物。在群雄逐鹿的历史进程中,三人成为英雄中的英雄。天下众多的人才,先后归于三人麾下。清代史学家赵翼说,三国之主用人各有不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廿二史札记》卷七)赵翼之论深得历史真谛,但未能探讨曹、刘、孙用  相似文献   

17.
说『让』     
有两则有关“让”的故事令人很感动,使人提升认识,净化心灵。一则是战国时期的“将相和”。讲的是蔺相如不惧声威煊赫的秦王,却甘受本国大将廉颇的羞辱,最后廉颇被他先公后私的远见卓识和宽宏博大的胸怀所感动,上门负荆请罪的感人故事。另一则是“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讲的是清代张廷玉在京城做官,家人建房时因三尺地与邻里发生争执,写信给张廷玉,盼望他给家里撑腰。张廷玉给家人回书一封:“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深深领会张廷玉的和睦礼让之意,立即让出三尺地。这里的“让”表现出了一位达官贵人豁达大度、宽容谦让的美德,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一名称职的木匠必然具备“三精”。一是精于谋划。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木匠在做任何一件东西时,都会先在脑子中形成一个轮廓,待胸有成竹之后,才会付诸实践,决不盲目动工,草率行事。二是精于搭配。对于一名好木匠而言,即使一块烂木片他也不会轻易舍弃,而能用其所长,发挥边角余料的最大作用。三是精于运作。想好就做,做就彻底,不做好决不罢休,努力把“预”变为现实。这就是好木匠的职业性格。木匠的“三精”同样适用于领导工作。它告诉领导干部,决定一件事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选人用人时要扬其长,避其短,做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关羽是三国时代蜀汉武将,字云长,助刘备有功,后世立关帝庙奉其为武神、商神。关羽作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偶像而祭拜供奉,谁都知道且能够理解。但为什么商人要供奉关羽,其真正的意义何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论对此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重读《三国》,颇有新得。曹操、刘备、孙权三雄性格各有缺陷,却为何无一例外地成功了呢芽然而只要略知三国的人,都不难从这三位杰出的领导者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点:思贤若渴,极其重视和爱惜人才。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曹操之爱才自不殆言: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徐晃、张颌“暗中称奇”;见贾诩“对答如流,甚爱之”;见许攸“不及鞋履,跣足相迎”。至于曹操礼遇关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由此他才能打造三国中最强大的人才阵营。刘备尊贤识人更是有名。他独具慧眼于市井中挑中了关羽、张飞,于深山里访得了旷世奇才诸葛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