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311份老年人社会网络状况结构访谈问卷分析发现,老年人社会网络规模均值为4.63人,其中,年龄、居住状况、照顾子女家庭以及参与娱乐活动等因素对老年人社会网络规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老年人社会网络的亲密者与老年人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性,老年人社会网络主要亲密者是老年人的配偶、孩子和其他亲属,这些“强关系”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由于家庭规模缩小引起社会网络结构变化,本文对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基本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血缘为标准的亲属关系网络是新疆回族之间的资源支援网络和情感满足系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国家正式组织出现,使得新疆回族亲属关系的外观形态和内在机制处于消解之中。但在新疆回族农村,亲属关系网络没有冲破地缘和血缘的结合,它的结构和外观相当明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很健全使其获取资源难度相对增加,新疆农村回族日益强化以家庭为核心的亲属关系;农村回族人生礼仪和日常生活中的亲属文化和亲属往来也密切着回族的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3.
亲属关系是社会科学的经典研究议题,20世纪上半叶,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传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将会消失在现代化发展中。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对北京近郊一个村庄的亲属关系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以及学界已有研究结论都无法解释现代农村亲属关系所呈现的特征。在经历集体化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后的农村亲属关系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网络化发展趋势,在村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依然是现代农村亲属网络变迁的基本单位,但家庭的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同时亲属网络变迁中出现个体化崛起的趋势,人们开始重视和强调个人发展与情感表达,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不一致。现代农村亲属网络之所以会存在并且形成这样的变迁机制,既有转型时期个体在应对风险时的脆弱性,也有传统家庭本位思想对社会结构与个体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社会资源。调查表明,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的网络规模小,网络成员的同质性高,网络成员的构成具有明显的强关系特征,亲属关系是建构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的核心关系,兄弟姐妹在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成员中占的比例最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有父母子女网、兄弟姐妹网、其他亲属网、邻居网和朋友网五种类型。对经济支持网特征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60岁以上老年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规模小,不同年龄段的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的关系类型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对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的规模和关系类型均没有影响。无业人员的网络规模小;婚姻状况对经济支持网的关系类型没有影响,但对网络规模有一定的影响,丧偶老年人经济支持网规模明显小于有配偶的人员。通过对经济支持网的特征分析发现,城市贫困人口出现了明显的社会疏离,而且未来的贫困人口将出现经济支持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家庭与亲属的文化模式家庭中以生殖和出生为基础的生物学关系所产生的并延续很长时期的规定,使社会得以从一个世代走向下一世代,连续不断。亲属关系与生物学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有时,亲属组织明显地受着生物学关系的事实的制约,由出生和结婚而结合的集团的构成,会受到生存率的影响。这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亲属关系在社会中极为普遍,且涉及面广。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亲属关系的法律调整却很少,也不系统。加强亲属立法,建立我国亲属制度势在必行。然而,如何进行亲属立法,笔者认为,仅对现行法律进行增缺补漏是不够的,而应对亲属法的法律地位,立法原则和内容体系加以明确。本文对此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最近,法学界就“自然血亲关系是否可以解除”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个讨论使我们注意到,近年来由于家庭关系的淡化,导致了血亲、姻亲关系的疏远;而亲属关系的破裂,常伴随亲属相犯的民、刑案件的发生.这种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已在暗暗地腐蚀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可见,家庭亲属关系的状况,与整个社会的道德面貌和法制建设密切相关.亲属关系,是现实生活向法学、社会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代早期英国家庭关系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西方家庭史研究的重心经历了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的转变 ,并一度形成了近代早期家庭亲属关系的“松散”说和“淡漠”说。晚近有关英国近代早期家庭关系研究的新成果对此做出了重要修正 ,重新肯定家庭亲情关爱和亲属支持网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从互惠理论与亲子关系、社会资本与亲属关系两方面进行了述评 ,强调这种新取向对于深化英国早期现代化特征认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无疑会对家庭的外部关系产生影响,不同的流动形式对外部关系的选择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管是生活重心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还是生活重心在城市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其对亲属关系都同样倚重。不同的是,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除了对亲属关系的倚重外,邻里之间的关系在其日常生活中也显现出重要性,而在城市中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则更多的是依靠业缘关系、乡缘关系、社缘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高排苗族的拟制亲属关系调查显示,基于拟制亲属的群体整合可发生在个体之间,也可发生在家庭、家族之间。其类型包括“亲子型”与“平辈型”两种。拟制亲属不仅是个人扩大社会网络的实用策略,也是维持苗族村落内部秩序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在中国高等教育实行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群体能借助高考以“天之骄子”的身份快速跻身上层社会。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发生改变,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群体由“天之骄子”变成“后精英”。同时,在全面市场化改革的带动下,中国社会结构快速变迁,社会分层现象引人注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倾向于认为社会分层已经“结构化”,虽然较多的大学生对社会机会持乐观态度, 但如若与精英教育时代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则认为“向上流动”的渠道已变得较为狭窄,且家庭背景及资源对一个人的前途发展有显性影响,代际“再生产”机制占据优势。虽然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大学生个体的看法存在差异,但从社会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整体认知的同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古埃及人的亲属称谓诸语词来源各异、构造有别 ,从中反映出古埃及人的亲属称谓系统属于一种带有部分爱斯基摩亲属称谓制色彩的苏丹亲属称谓制 ;其中女性或母系亲属的细致区分又是古埃及人亲属称谓上的一个特点。古埃及语中的核心亲属诸称谓在文中有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Household composition of older unmarried women in Hungary is analyzed using data from the 1984 microcensus. The principal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composition investigated are kin availability — the number of living children, siblings, and parents — health status, marital status, age, and income. A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distinguishing among five household types reveals that number of children, severe disabilities, age and income are all strongly related to household composition. Trends in fertility and mortality patterns suggest that kinship patterns will change in coming years;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household composition will, in turn, change as well.  相似文献   

14.
各种语言都有其亲属词体系,却同中有异。文章介绍了亲属词的分类,从有无长幼的次序、有无性别的差异、有无姻亲和血亲的区分以及有无父系和母系亲属的区分四个方面列表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中亲属词的不同,继而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别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化观照下的英汉亲属称谓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两个民族的传统经济和文化渊源截然不同,前者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农耕经济,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宗法意识浓厚;后者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商业经济,源于希腊罗马文化,人文成分较多。从而使得其相应的亲属称谓语体系迥然相异,具体体现在区分长幼辈分、血亲与姻亲、宗族与外宗族、父系与母系以及泛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对亲属称谓语的处理实非易事,通过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语可采取包括归化法在内的五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失独家庭数量甚为庞大,其特殊保障问题已为社会关注热点,尤其是最为突出的再生育问题。由于失独家庭大都丧失生育能力,代孕乃是其实现再生育的主要途径。基于失独家庭的特殊性,对其有限开放代孕并不违反伦理道德,在法理和情理上也均具有合理性,且失独家庭因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而承受了失独的不利后果,故其选择代孕方式实现再生育的行为应当获得国家保障。国家不仅应当通过代孕类型、代孕条件、代孕程序等方面的制度构建来保障代孕的有序运行,还应通过扶助模式、扶助资金、扶助标准等方面的制度构建来对失独家庭代孕予以必要救助。  相似文献   

17.
作为象征的宗族公产——以黄梅县程氏宗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学者多将族产作为宗族的经济基础来加以考察,但在黄梅程氏的各房支争夺族产的个案中,显示了其作为界定宗族边界的标尺。明清时期,庶民宗族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间赋役制度、官方的态度、地方社会的反应等等因素都在左右着这一进程,本文通过对黄梅程氏个案的细部描写,以此反映出这一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广东54个农村社区中有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城市工作的农村父母的问卷调查,探讨来自子女的高等教育回报和农村父母的养老意愿。研究发现,农村子女大学毕业后在经济和精神慰藉方面能给予农村父母不同层次的回报,但是,毕业年限不长的子女因工资待遇较低影响了对农村父母的经济回报。研究也发现,农村父母表现出有随子女到城市养老的较强意愿。因此,应逐步建构以家庭为单位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福利政策,重视农村大学生工作后的“在职贫穷”问题,从远距离照料和异地养老两个方面关注农村父母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增多。他们在市场经济和城市文化的影响下,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导致他们的人际交往趋于功利化、工具化、淡漠化。着重探讨了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原有人际关系的变化,从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两个方面描述了他们的人际关系现状,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文化道德衰落、价值观念的改变等方面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他们与原有乡村人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是目前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厘清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构成要素及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对全面认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有着重要意义。从国际秩序的构成要素来看,中国视阈中的公正合理国际秩序,本质上是由主权国家、多元文明观、多极化、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等要素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主权国家平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础,承认文明多样性是尊重各国主权平等的逻辑结果。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必须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同时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观。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采取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相结合的政策,即在继承现行国际秩序的某些规则的基础上,推动对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的改革。中国既是现有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维护者,又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改革者、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