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红山遗址群位于赤峰市城东北三公里的红山北麓。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家对赤峰红山后遗址的第一、二地点进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的红山文化实物资料,并出版了发掘报告《赤峰红山后》,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  相似文献   

2.
最近,上海大学文学院和南京博物院的一支联合发掘队,在苏州吴县太湖中的三山岛上,对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和一处富含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进行了正式发掘,获得了大量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这是在长江下游特别是太湖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它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文化遗址和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分布上的空白,大大推前了人类在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生活的历史。三山旧石器是1985年5月发现的。12月3日,经文化部批准,三山旧石器和化石地点同时正式开掘。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有关教师及83级文博专业学生参加了发掘。发掘采用布方法,  相似文献   

3.
1985年5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的同志在江苏太湖吴县三山岛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同年12月,有关单位对这一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石制品五千余件。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上的空白,把长江三角洲特别是太湖地区的人类历史从新石器时代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因而被列为1985年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文想从对出土文化遗物及遗址古生态环境的分析,来初步探讨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祖先在太湖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活情形。一、文化面貌三山岛正式发掘出土和登记的石制品有5263件,其中包括加工成型的石器工具、生产坯件的石核、石片,以及丢弃的废片碎屑等。遗憾的是,除了石制品外没有发现其他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4.
巨梁沱遗址位于三峡库区长寿区江南街道龙山社区八组至巨梁沱村五组的长江边上.2017年度在该遗址处发掘时,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制作露天加工场.这处石器加工场的地形是一由后山坡逐渐向长江延伸而凸起的一山嘴,在这处石器加工场发现有大量河卵石及石制品堆积.此次发掘共清理石制品、陶器、瓷器标本多达1519件,另外还有完整的动物遗骸360余件.该石器加工场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人类活动的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的实物资料.像这样的石制品数量如此之多,且种类十分丰富的遗址,过去在三峡考古发掘中是不见的.  相似文献   

5.
1986年9月—11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在西安老牛坡遣址Ⅰ区继续进行发掘,获得了新成果。首先,在第一地点开面积15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块堆积,内有草拌泥墙壁碎块、陶片、木炭和少量陶范残块,可知是一处商代冶铜作坊的废址,在这层文化堆积之下,叠压着早期的文化层,为遗址提供了可靠的分期依据。在第二地点发现了大面积夯土层,夯窝密小,夯层厚约1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6.
青铜器与周原遗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之间的周原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古代遗址之一,早在两汉时已有出士青铜器的记录。清中叶以来,更连续发现有铭重器,数量繁多,非其他地点可比。近年周原考古工作开展,不断取得重大成果,证明遗址内涵极为丰富。说周原遗址对于西周考  相似文献   

7.
仙人洞遗址     
海城仙人洞位于辽东半岛北部的海城市东南30公里,地理坐标为N40°41’53”,E122°58’30”。仙人洞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文化内涵最丰富,洞穴保存最完好的古人类遗址之一。该遗址于1981年在文物普查时发现,同年秋进行过试掘,1983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鞍山市文化局,联合进行了发掘。仙人洞遗址坐落在千山山脉西线丘陵地带,是辽南山城的一部分,基岩由前震旦纪白云质大理岩和云母片岩构成,周围有不同层次的洞穴和落水洞。太子河支流海城河上游从洞前流过,仙人洞处在高于河5五…  相似文献   

8.
岱王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上官地镇三义永村西2.5公里的岱王山上,西北侧山脚下为老哈河的支流昭苏河(图一)。该遗址系2006年7月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在调查时发现。在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大型祭祀址1处、居住址2处、墓葬群2处。从遗迹和遗物看,这应是一处规模较大、文化性质较单纯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2007年4月,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人员再次上山复查,对祭祀址主体建筑、垒砌石墙及其周围地形进行了实际测绘,并采集到一批陶片、石器等遗物。现将祭祀址(编号为2007MSDJ)、墓葬群(依次偏号为2007MSDJMⅠ、Ⅱ)和居住址(依次编号为2007MSDJFⅠ、Ⅱ)的情图一岱王山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况及采集标本简报如下。一、遗址概况(一)祭祀址图二祭祀遗址与Ⅰ号墓葬实测图图三祭祀址石磡上所砌筑“U”形缺口的平剖视图祭祀址位于一临河的山丘之上,制高点海拔1083米,地势要明显高于遗址内的其他几个地点(图二)。该地点西侧临河处山势陡峭,难以攀援上下,而其余三面坡势较缓,现存三级石磡,大体沿等高线弧形延展,使得丘顶至坡中央形成三层阶梯状。从现存迹象看,建造石磡是先将土坡...  相似文献   

9.
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辽上京遗址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其文化价值极其重要,1961年3月辽上京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辽上京遗址的保护被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大明城,始筑于统和二十一年(公元100...  相似文献   

10.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于2005年3—4月,对位于三座店库区康家湾红山文化及相关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在这里发现了三处古文化遗址、一处墓地,采集到大量实物标本。根据调查,初步推断第Ⅰ号地点是红山文化墓地。该调查对探索西辽河上游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学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旧石器的古老性、人类移居的时间及其过程、文化渊源、文化的适应等问题,不是仅靠考古便可解决的,21世纪以后青藏高原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结合了地质学、分子生物学、高科技断代、古气候与古环境学等相关学科,从而形成了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趋势。这种跨学科研究向我们揭示了越来越多有关旧石器时代人类在青藏高原移居和生活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一种Apriori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Apriori算法算法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法,通过减少产生候选集的组合和减少数据库的扫描来提高挖掘的速度和减少数据库的I/O操作时问的开销。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只能取得单纯的有点片面的教学评估体系,提出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重点利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对学生的评教数据及教师档案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工作,找出数据的内在规律,分析数据挖掘的结果,把这些规律运用到教学管理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院的管理水平、使评估充分发挥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为学院的管理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日常商务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商业应用系统中进行数据挖掘的改进的Apriori算法和对点击流数据进行挖掘的改进的多支持度关联规则算法,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种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数据挖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艺术考古学奠基于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及中国艺术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性遗存,即遗物和遗迹。这些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功利性、多样性等特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资料的运用。同时,艺术考古学的研究离不开考古学、古代艺术史、民族学、宗教学、民艺学等学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6.
GIS技术为考古信息的空间认识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考古学的应用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GIS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首先是构建于GIS信息处理平台之上的考古空间信息处理系统的完善;其次是应用GIS技术开展基于空间关系的考古信息的整合、分析;第三,是考古空间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和多模式输出。GIS与RS、GPS、WEB、VR等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将是GIS在未来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远程教育中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首先使用K—means算法对学生的属性数据和相应课程的成绩进行了聚类数据挖掘,发现学习者群体的特点。然后,结合聚类结果的特性和差异,为课程资源建设及教学过程的改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大遗址管理而言,我国正稳步推进的城镇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回应这些机遇或挑战,“十一五”前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寻求大遗址管理体制中管理架构和机构的部分突破。这些突破对大遗址保护已经或正在产生积极影响,但也面临着政策不具普适性、无法根除原管理框架痼疾等困境。促成大遗址保护需求与规划的衔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管理,是突破困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体系虽然已经初步构建起来,但对该学科的深入思考却似乎刚刚开始。中国艺术考古学作为一门在艺术学科和考古学科之间成长起来的交叉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主要倾向于考古学,故其学科基点应该定位于考古学;"美术考古学"与"艺术考古学"这一对学科概念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命名,艺术考古学是建立在艺术学科发展、美术考古学研究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之上的;艺术考古学的发展前景则寄托于艺术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艺术发展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艺术考古学理论建设的关注和高等院校对艺术考古学人才的培养。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研究的前景辉煌。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地域性与气候(物候)的差异性有密切关系。中国气候(物候)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和时代差异,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和时代差异,使中国古典诗歌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景观、地域色彩和地域风格。气候(物候)的差异性与文学的地域性关系是文学地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可以让我们比较具体地理解文学与气候的关系,进而理解文学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