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免丁钱是一种创行于南宋绍兴中期的身丁税,课征对象为寺观僧道,仅盛行于南宋时期。至于元明时期的僧道免丁钱,则是发拨度牒的收费,其性质与宋代不同。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图书出版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通过对其出版环节中校勘的考察,更可见其一时代之文化风貌。笔者通过对宋代官私校勘与官方主要校勘机构——馆阁功能的研究,进而揭示当时之社会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的时代。造成这种繁荣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国学者们认为主要是宋代社会的稳定、经济的高涨、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历代的文化积累、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等,谈到官方的文化政策,则多侧重于教育和科举,而对官方在整个文化领域中的推动作用缺乏全面、深入、系统、详细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官方文化机构的运作机制更是如此。由于多年来左倾史学思想的影响,过分突出背景因素和中下层文人、百姓的作用,而对官方机构的活动估计不足,甚至还进行故意贬低。这些都不利于当前在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中正确借鉴历史经验,合理规…  相似文献   

4.
宋代宫廷藏书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皇室藏书是宋代官方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皇宫内,除有专门的藏书处所外,在皇帝处理朝政、公务的殿阁及日常生活休息的后苑,也贮有丰富的图书、书画,并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与制度,极大地方便了皇帝及皇室成员对图书的阅读、利用,对提高其文化素养,实施重文政策,进而促进宋代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中国历代女性一样,宋代女性在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经济领域,宋代女性在农业进步、手工业兴盛、城市经济繁荣中作出了贡献;在文学领域,丰饶的文化土壤上滋润了女性毓秀的心灵,从而使她们抒写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动荡的生活给女性带来了灾难,同时也成为女性文化创作的源泉,其中的文化意蕴深邃而有意义,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不同层面和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审美文化方面绽露出了宋代女性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吕氏家族是两宋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家族群体.其成员学术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四以儒为本、不名一师、浸染禅学、热心文事.他们对宋代文化的贡献特大,是一个在宋代历史和文化诸多方面都留下广泛影响的家族.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五鬼”的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皀,是宋真宗朝政治 舞台上极为活跃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对 历史产生的巨大的负面作用,使人们忽略了对“五鬼”作更深入、全面甚至是较为客观的研 究。本文从宋代文官政治体制的角度,探讨了“五鬼”在真宗朝得势的原因;并从科举制度 、宋代经济和财政管理以及对宋代文化基础性的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五鬼”对宋代文官 体制的建立和宋代经济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进而阐述了真宗朝在有宋一代历史发展进程 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宋代诗人及诗歌特点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三百余年间,诗家如林,诗集充栋,北宋有苏轨执牛耳,南宋由陆游唱高音,群星在灿,蔚然壮观。继大庸之后,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又一个繁荣的时代。宋代诗人广泛吸取了唐诗的精华和优点,经过努力形成了宋诗自己的特点,为中国诗歌史作出了贡献。宋三百年间,诗人之多,约以万计。至今仍有九千余人的作品传世,其中有诗集流传卜来的约七、八百种。宋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文人地位普遍提高,封建文化全面繁荣,印刷出版业空前发达等,都为宋代诗人大量涌现及其诗歌创作提供了条件0而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加…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家刻本与官刻本、坊间刻本三者成鼎足之势。家刻本对文化的贡献有裒辑文化典籍、传扬尚文之家风、促进私人藏书的发展;对版本学、目录学的形成及发展,亦有贡献;宋代家刻还出版了最早的综合性丛书。由于家刻本重视质量,成为后世珍贵典藏——宋版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赣文化的辉煌与再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1)赣文化源远流长,历史辉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赣文化鼎盛时期在宋代。宋代的赣文化对中华文化在宋时出现一个飞跃发展的高峰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江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表现在:文学的成就、史学的兴盛、理学的崛起、宗教文化的昌盛、教育的发达等方面;(3)两宋时期赣文化形成辉煌局面主要有交通、人口、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4)研讨赣文化辉煌的过去是为了在今天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时代挑战,再创更加辉煌的跨世纪的现代赣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两宋僧道铭文小品是两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兴起的文化背景主要有两方面:追求不朽的超时空观念;僧俗交往的风气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宋明新儒学形成和演变过程中 ,道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 :北宋儒学家借助于道家本体思维模式对传统儒学进行新的诠释 ,创立了理学这一儒学新形态 ;南宋朱熹继续借助道家本体思维对原始儒学和北宋新儒学进行综合提升 ,集理学之大成 ;明初儒学家在程朱理学渐趋僵化之际 ,适时地吸收了道家思想以改造理学 ,使理学过渡为心学 ;明中叶王阳明对儒佛道思想进行融会贯通 ,集心学之大成 ;明代中后期 ,由于王门后学大量引用道家思想及佛教禅学来改造阳明心学 ,致使心学性质逐渐发生变化 ,终至解体。  相似文献   

13.
宋代佛教寺院和道教官观中大量出现御书阁、本命殿。御书阁、本命殿的寺院宫观同官方联系密切:或为了得到官方的庇护,许多寺院和道观的僧人和道士主动出资兴建御书阁、本命殿;或由于官方(或皇家)对本命说的尊崇贯穿整个宋代始终,使得一些寺院、宫观中出现了专门为皇家作法事的本命殿。作为官方同佛教、道教联系的中介,御书阁、本命殿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向宗教领域渗透,而且反映了僧人道士向统治者寻求庇护的动向,更是佛教、道教服务于当时社会,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唐以后直至宋初,佛教在士人知识分子的揭露批判声中,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契嵩的融合儒释,一方面表征了他对佛教世俗化和民间化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张显了他思想的入世归儒倾向。契嵩入世归儒的思想和实践对宋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宋代士人礼佛参禅画卷涂抹了重彩一笔。  相似文献   

15.
辽朝皇帝多崇奉和提倡佛教,在燕京幸寺饭僧,刻印佛经,修建寺塔,敕赐名额,作碑护持,礼敬名僧,对燕京佛教加以扶持。辽朝时期,律宗、华严宗、密宗、禅宗、净土宗、法相宗等各宗均有名僧在燕京弘传佛教,修建佛寺46所,形成北京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繁盛。不过,辽朝佛教虽然繁盛,但仍落后于中原地区。观察辽朝的燕京佛教,既要看到它的繁盛一面,也要意识到它的不足,这样才是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唐代长安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宫观道士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这反映道教史上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唐代长安道士注重弘道,道教与儒释共同鼎立而为三教,道学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发展史应该包括宗教文学发展史。宋代道教文学史一体自足,有一代宗教文学的特殊风貌。宋代道教文学文献体量庞大,不仅《道藏》等教内文献蕴藏丰富,《全宋诗》、《全宋文》等大型总集亦有大量存藏。宋代道教文学的创作主体为道士。从教派归属与空间分布上看,南方内丹修炼者的道教文学创作数量较多,且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8.
宋元时期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期,老学的发展由此也发生了变化,从学术史和思想史结合的角度,王安石、司马光、范应元、董思靖、张伯端等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分析,对流传至今的宋代《老子》注本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从文本诠释的角度来看,宋人解《老子》重视义理,并开以道教内丹解《老子》之新风;从思想的层面看,宋代老学重视心性之学的阐发,儒家注重阐发道德性命之学,道教注重发挥内丹心性理论,佛教则重在明心见性,同时宋代老学也反映出儒、道、释思想的互相包容与深度融合;宋代老学研究者身份的多样化和突出的思想创造性成为宋代老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其对理学的影响以及于道教义理建构上的贡献是其中两个突出的方面,可见当时的思想界在不同思想之间彼此激发所呈现出来的蓬勃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张籍虽一生笃信儒教,但他和僧人道士亦有较为频繁的交往,且有诗歌酬唱赠答。张籍晚年思想较为消沉,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甚至有服食丹药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岭南明遗民薛始亨一生忽而为儒、忽而为僧、忽而为道的诡秘行踪颇值得玩味,他最终皈依道教的选择及对自己道人身份的认可迥异于当时岭南遗民逃禅的普遍风气。薛始亨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鼎革前意气风发的求学阶段;鼎革后风雨飘摇中的奋然挣扎;中年绝望之际的退隐江湖;晚年参禅、入道之间的游走与徘徊。梳理其思想发展脉络,有助于管窥明清之际岭南遗民的隐微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